经方研究之 “厚朴七物汤”

2021.06.17 270阅读 评论数 8 23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
 厚朴 半斤 甘草 三两 大黄 三两 大枣 十枚 枳实 五枚 桂枝 二两 生姜 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还是先让我们试着解释这个条文:站在我们面前的患者最近经常嚷着自己肚子胀(腹满),而且还身体发热(现在正处于疫情期间所以一定要拉他先大医院作核酸才行,疫情面前,人人有责!)虽说是有“腹满”但是患者饮食情况都还凑合,没什么明显大碍(这倒是很奇怪!),医生诊脉见“脉浮而数”!
  以上就是患者的基本情况,说实话单凭这寥寥数语我真的分析不出患者是什么情况,何况是疏方开药呢!(鄙人水平确实差得很啊)!所以我们只能先试着从方药上去分析,再结合患者症状,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
  从“厚朴七物汤”的药物组成来看,很多人认为它就是“桂枝汤”去了芍药再合“小承气汤”而来,而且“桂枝汤”正好可以解表,针对“脉浮而数”(可参伤寒第51条、52条),而“小承气汤”正好可以治疗“腹满”呢,这么解释确实看上去很完美,说实话笔者也一度“沉迷”于这种解释了!



  但是我们说作任何学问总不能只能听得进去一种解释而不允许别人有不同声音,如果那样岂不是成了“学霸”(学术霸主,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不合理的,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特步”——不走寻常路!
  首先我们得承认“厚朴、枳实、大黄”这个组合确实是“小承气汤”(其实更像“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而且相似度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九”,唯独差那个百分之一就是——药量,“小承气汤”中厚朴是二两,枳实是三枚,大黄是四两,而“厚朴七物汤”中则是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 三两,可以说这个组合是“小承气汤”的“改进版本”,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减少了具有“通便泻下”作用的“大黄”用量,而增加了具有“行气消胀除满”作用的“厚朴”、“枳实”用量,所以我们由此可以得出该患者此时的“腹满”可能的是以“气滞夹积”为主的“实”满。而我们不能就此这么早下结论,继续看下面的用药!
  剩下的“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这四味药乍眼看上去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而已,而细细品味其实它根本不是这个方!具体说来这里“桂枝”比前它少了一两,说明此时减少了“桂枝”趋表、向上的力量,增加了“生姜”的用量,旨在增加“温里散寒”的力量(从方后“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可以推出此方“生姜”的大概目的),“甘草”的用法比前方多了一两,说明患者存在一定的“气少”(可参《伤寒论》第76条“栀子甘草豉汤”),因为患者已经有了“腹满”,所以适当减少了“大枣”(大枣可以增津液)的量,“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四者共用可以温里散寒的同时增加津液,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患者的“腹满”其实并不全都是上面说的“气滞加积”而是二者共同存在引发的!



  试想一下这个“不听话”的人平时不注意饮食习惯,吃了很多凉的东西,伤了“胃气”后拉了肚子(损伤津液),接着又暴饮暴食导致食物在体内不消化产生积滞,“虚寒”加并“积滞”日久化热,引发了上面的症状!那也许有人会问那“饮食如故”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个人觉得所谓的“饮食如故”其实只是说明患者此时的状态还没有出现诸如“吐”、“利”、“呕”等严重情况,还没有达到那个类似阳明病“胃家实”的程度而已!
  就脉而言,这个患者的“脉浮而数”其实并不代表的是表证,《金匮要略》里的这条给了我们提示: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浮”脉不仅仅是指表证,有时也是虚证的表现,因为津液不充导致的空乏无力,又合并“积滞化热”,二者共同作用下就产生了“浮数”脉,所以这时候不能去解表,而是去“补虚泻实”!
  研究仲景学问一定不能想当然,有想法是好的,但是一定要仔细琢磨细微差别,往往就是这个细微差别才是关键之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诊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以身试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肖奎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2-05-19 05:42 评论数 0 0
  • 李龙腾 资质认证

    膜拜大佬

    2022-01-07 06:58 评论数 0 0
  •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当然可以有热象的,以后我发个案例到时候就知道啦😊

    2021-06-17 10:07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桂加大黄汤有热象吗?我们的问题是,虚汗与热象可以并见么?

    2021-06-17 09:47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看文章本身来讲感觉稍微有点前后矛盾啊,前边说加重生姜用量来散寒,后边讲“积滞化热”导致的数脉? 老师您感觉呢?

    2021-06-17 09:02 评论数 1 0
    1. 李华歆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唐国庆

      虚寒不影响积热,可以看一下桂枝大黄汤

      2021-06-17 09:31 评论数 1 0
    2. 唐国庆 资质认证 回复    李华歆

      桂枝加大黄汤是虚寒?

      2021-06-17 09:34 评论数 1 0
    3. 李华歆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唐国庆

      太阴虚寒夹积滞

      2021-06-17 09:45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泡菜做法2024 陈鹏

    四斤水100克盐,30克酱酒泡盐,白酒给坛子消毒,四斤水50克白糖,所有东西都倒坛子里。切菜刀不能沾油,切紫甘蓝调色,切萝卜,甜椒掰成小块,芥兰削皮切滚刀,梨削皮去核切块,木瓜削皮去籽切块。最后花椒半把,河南新一代干辣椒半把,封口。2天后开吃。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