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四逆散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双耳灼热

2021.12.31 167阅读 评论数 0 10

四逆散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双耳灼热

张某某,女,56岁,2021年10月17日初诊。

主诉:双耳灼热3天。

现症见:头面灼热,双耳尤甚,时烘热汗出,胸闷,类似心绞痛,口不渴,喜热饮,口苦,尿黄,纳可,舌不红,腰部发凉,右颈部疼痛,右转时痛甚,头晕。

方证辨证:此为潜阳封髓丹证,宜潜阳封髓丹主之,其方如下:

黑附片6龟板10黄柏10砂仁6

生甘草6

针刺左重子重仙,留针30分钟,并配合颈部缓慢转动。针刺后右颈部疼痛明显减轻。

结果:2021年10月21日二诊,服用上方3付后未见明显减轻。考虑到辨证有误,须要重新辨证,现症见:口苦,热自从双耳,灼热似火,小便偏黄,痰黄稠,其味咸,大便偏干,做事急迫,喜悲伤欲哭,喜欢到无人之处大喊大叫。

方证辨证:此为四逆散与甘麦大枣汤合方证,宜四逆散与甘麦大枣汤合方加减,其方如下:

柴胡10甘草10白芍10炒枳壳10

浮小麦30茯神12浙贝母10瓜蒌20

龙骨15牡蛎15川牛膝10大枣4枚

结果:2021年10月25日三诊,服用上方3付后,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3付巩固。

按语:说实话,本案一诊算是误治了。想起来都是思维定势、先入为主思想惹得祸,因为这是一个老患者,大概一年前在此看过背灼热似火,听患者所言,诸医均以阴虚火旺治之无效,笔者反其道而治之,认为阳虚者阳易浮、水寒不养龙,故以潜阳封髓丹治之大效,此番症状相似又故伎重演,不料却毫无寸功。古人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彼与此,虽然症状相似,都是灼热似火,但是部位不同,彼在后背,此在双耳,双耳属少阳地盘,看来有使用柴胡剂之机会,还要找使用柴胡剂之证据;在与患者的交谈中,有这么一句话提醒了笔者,就是患者说“喜欢到无人之处大喊大叫”,听罢笔者的脑海中即刻浮现刘保和医案中的那个50岁的男子,在就诊排队时突然“啊”地一声大叫,此与彼症状表现得简直一模一样,刘保和认为这是典型的肝气病,在遇到不良的情绪刺激时,由于患者本身肝血不虚,故而引发肝气横逆,呈现“将军之官”刚烈的一面,肝气冲激于胸,则胸闷难忍,必须大喊一声才能使郁闷之气得以排出,观本案就有“胸闷、类似心绞痛”的情形。并用岳飞的《满江红》与此相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特别是这一句“仰天长啸”,真是太生动形象了!刘保和认为这就是“四逆散证”,宜四逆散主之,故本案用之。

另外这个“做事急迫、喜悲伤欲哭”者,刘保和认为这是“甘麦大枣汤证”,宜甘麦大枣汤主之。“喜悲伤欲哭”者,仲景原文有之,在《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写道“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刘保和认为本方的主症是做事急迫,可以问一下患者,比如有人交代你办一件事,你是不是立刻马上做完后再休息,如果得到的答案是“是”,那就是“甘麦大枣汤证”,本案患者就是如此,故本案用之。因为患者有“时烘热汗出”,故笔者用浮小麦代替小麦,以其有敛汗作用故也!

从本案可知“四逆散证”中的四逆是假象,其基本病机是肝气郁于内而不达于四末,郁于内而化热,故“口苦,尿黄”;热性炎上,循经上扰则双耳灼热似火;不达于四末则四逆,本案虽然没有明显的四逆,但是有“腰部发凉”,这也是笔者之所以误用潜阳封髓丹的原因之一,本案不是阳虚而是阳郁,故一二诊效果明显不同,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本案这个郁热是根,除了用四逆散疏散之外,还要重镇潜阳,将火压下去,取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四逆散代替小柴胡汤,保留龙骨、牡蛎和茯苓,用瓜蒌代替大黄。龙骨和牡蛎除了重镇潜阳之外,还有敛汗的作用,如金锁固精丸之用龙骨和牡蛎,如清带汤之用龙骨和牡蛎,与浮小麦一起有牡蛎散之义;改茯苓为茯神,除了使郁热从小便而解,另外还有安定神志的作用,治疗“大喊大叫、悲伤欲哭”;郁热灼津为痰,故患者出现“痰黄稠”,郁热灼伤津液则“大便偏干”,故用瓜蒌代替大黄,一则清热化痰,再佐以贝母,其效更佳;二则瓜蒌有缓下通便的作用,治疗大便偏干恰如其分,三则使郁热从大便而解,有此三者,大黄莫能及也!再加川牛膝,也有两个作用,一则引热下行,二则利尿使热从小便而解,与茯神相须为用。如此针对内郁之热,有五种办法治之,第一种火郁发之,用四逆散疏散;第二种重镇潜阳,用龙骨和牡蛎;第三种利小便,用茯苓和猪苓;第四种利大便,用大黄和瓜蒌;第五种引热下行,用川牛膝。五法合用,郁热焉能不除?上炎之火焉能不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夏耀飞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十二指肠溃疡案 孙亮

    患者贾某某,男性,52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加重2月余"于2022年05月11日09时31分由门诊以"1.慢性萎缩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偏头痛"收住我科。西医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3.偏头痛4.痔疮,热烤

  • 中医理解的失眠 谢江强

    严重的失眠还会导致人体糖耐量异常,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加重或诱发其他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等,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26孙某,女,37岁。医案27张某,女,68岁。主诉:夜寐出汗、口干1个月余。外院查血糖正常。故治疗仍守前法,滋阴降火生津,补气升清布津,加白芍生津养阴,葛根升清布津,增强治盗汗、口干之力,炙甘草调和药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茵陈五苓散 李华歆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患者同样是得了“黄疸病”,此时应该“身目俱黄”,而从后面的用方可以推断,患者此时核心病机应该是“水湿夹热”,且湿偏重于热!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 难治性咳嗽一则 宁加银

    患者,女,33岁,反复咳嗽不愈,咽痒即咳,每遇冷空气及季节交换则复发,甚则持续三个月,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寸弱。

  • 心慌气短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17日顾某,男,93岁,初诊。主诉:心慌气短6年加重一个月。目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麝香保心丸,金水宝胶囊以及利尿药。今复诊告知情况无明显改善,仍容易气喘。现心慌稍减轻,小便量增加。后未前来复诊,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麝香保心丸等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王某某,女,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2年3月15日初诊。

  • 下肢水肿医案一例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浮肿多年加重30天现病史:胃纳可,夜寐一般,大便正常。双下肢浮肿,尿白蛋白阳性,小便隐血阳性。既往双下肢浮肿多年,乃肾阳不足,阳虚气化无权致水湿停聚,日久造成尿蛋白及尿隐血阳性。复查尿液分析:尿白蛋白+1,隐血+1.双下肢浮肿减轻。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