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2024.04.29 1阅读 评论数 1 2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本文已开启赞赏模式,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用,文末赞赏小编一下吧!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第23条中患者同样得了“太阳表证”,而且病情已经迁延了相当一段时间,此时患者自觉发热恶寒,只不过“发热恶寒”是有规律性发作,好像得了“疟病”一样,其中“发热”的时间要比“恶寒”的时候多,而且患者并不觉得自己恶心欲吐,根据后面第379条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说明没有出现“呕”可能是提示病情并没有转入“少阳”的趋势,与此同时,患者大便也并无明显异常,这就基本排除了进入“阳明”的可能,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推断此时病情尚处于“太阳”经界,“发热”与“恶寒”的交替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如果脉象见“缓”,说明表证趋缓,病情有转愈的趋势,而如果脉见“微”且患者以“恶寒”为主,说明病情可能已经进入了“少阴”,此时“太阳”与“少阳”都有虚象,病情也就相对严重,所以仲景告诉我们不能再乱用“发汗”、“吐”、“下”等对津液严重损伤的治疗方法了,而如果患者面色反而有了热色,说明仍有表邪未解的情况,因为体虚而外受风寒,津液虚不能作汗驱邪外出,此时要增补津的同时,兼顾解表散寒,仲景告诉我们可以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桂枝麻黄各半汤》!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4924人!)
 关注公众号即可入群交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半夏厚朴汤 张宝华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十九日禅修有感 陈鹏

    十九日禅修有感文/陈鹏赞曰:冬日暖阳,山阻且长。师心弥坚,佛门乃昌。物我两忘,吾心作佛。天下万理皆为医理,天下万法皆为医法。琴棋书画嬉笑怒骂,万般造作皆为度化。

  • 千万别忽视食欲不振 谢江强

    千万别忽视食欲不振季节转换之时,很多疾病的症状容易加重,这是由寒热温凉、阴阳气血的失调所引发的。焦女士因为食欲不振,想找我给开几服开胃的药。其实食欲不振,营养就容易匮乏,气血不足,还会引起神经衰弱,因为神经也会缺乏营养。

  • 打赢疾病的不是医和药,是免疫力 陈鹏

    战士在前方打仗的时候,一手拿武器(药),另一手拿干粮,就是它→

  • 只留青春不留痘 谢江强

    只留青春不留痘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由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所导致的。不仅如此,这痘痘长在脸上不同的部位,可传达不同的健康信息。蒋女士从高中开始,脸上的痘痘就没断过,多年来青春痘一直困扰着她,试过很多祛痘方法可是都没见效,她也就没有信心再去寻求治疗了。

  • 中风后多汗 刘娟

    既往有脑梗病史十余年,未规律服药,否认其他慢性病及传染病史。给予玉屏风益气固表止汗。

  • 秋分寄语 张宝华

    阴阳事事均,万般荣平平;天来好个秋,金燥寰宇明。

  • 旗帜鲜明反对中药堆砌!!! 姚金虎

    寒湿为主,以藿香正气散加减为主,湿热为主,以三仁汤为主,或可以保和丸合柴胡黄芩治之,若少阳阳明合病,以大柴胡汤治疗。关注药物的口感,病人本来就呕吐,一闻到中药吐的更厉害了,更何况要吃下去。

  • 常用煲汤材料枸杞子与红枣 谢江强

    枸杞子是一味功效显著的传统中药材。用碱水处理过的枸杞子有苦涩感。枸杞子应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防闷热、防潮、防蛀。民间也习用枸杞子治疗慢性眼病,枸杞子蒸蛋就是简便有效的食疗方。在煲汤或者煮粥的时候也经常加入枸杞子。食用宜忌红枣可煎汤服用,亦可直接食用。

  • 儿科脾胃增长三联疗法 高立坚

    重要提示口服肠虫清期间禁止一切油脂和肉食。同一味药生、熟配对应用是仁术堂儿科用药的一大特色。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