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关注:疫情期间,居家如何自我防护

(一)艾灸烟熏
在我国传统医疗中,艾灸在防治瘟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历代医家所青睐。古代用艾作为防疫措施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艾点燃,用其烟进行空气消毒防疫;二是通过熏灸穴位增强人体免疫力,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同时可辩证施灸疗已感疫疾。《洪炉点雪》中说到:"凡男女老幼,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
现代的一些研究已证明艾叶提取物、艾叶挥发油和艾叶燃烧的烟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艾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很好的预防和调理感冒、流感作用,对于易感人群有保护作用。
问:在家如何熏艾?
答:按每100平方米1根艾条(或者艾叶、艾绒)的分量,在室内燃烧、烟重,点燃放在不绣钢器皿里,烟重期间人不要逗留在室内,烟重完毕后彻底通风再进入房间,并注意用火安全,每天一次。
(二)辟秽香囊
苍术、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青蒿、藿香、艾叶,各等分。共研细末后放在布包中。随包佩带或放置家中。

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以固护正气为目的,充分发挥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防止疫毒的侵袭。推荐以下穴位,简便易寻找。
(一)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作用范围很广,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为长寿第一保健要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定位: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按摩方法:双手交叉按摩,找到穴位后,用拇指按揉按压5分钟,按压力度同样以感觉酸痛为,每日可多次。

定位:支沟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按揉5分钟,按压力度同样以感觉酸痛为宜。每日可多次。

定位:关元穴是任脉上的穴位,同时又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尊穴,是人体四大强壮要穴之一,具有良好的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按揉5分钟,按压力度同样以感觉酸痛为宜。每日可多次。

①合理膳食
食物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如药食同源之品:萝卜、芦笋、山药、蒲公英、菊花等。近段时间少食肉类。
②合理运动
适当运动,如传统保健强身健体方法: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③调畅情志
保持精神内守,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宜静养,可听舒缓音乐放松。
④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勿熬夜。顺应气候变化,勿贪凉。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之地。

第四、防疫茶饮保健康
郑防控办【2021】65号文件8月2日,郑州市新冠肺炎中医专家技术指导组依据河南省卫健委公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以及全国其他省份经验,结合郑州地域、气候特点,反复研讨,拟制了中医药预防方。
(一)成人用药
生黄芪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藿香10克,生薏仁15克,茯苓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陈皮10克,贯众10克。
每日一付,水煎,早晚两次饭后约一小时温服,每次200毫升,连服4~5天。孕妇慎用。
(二)儿童用药
藿香6克,生薏仁10克,苍术3克,金银花6克,贯众3克,神曲10克,陈皮3克,槟榔6克。
每日一付,水煎100--150ml,每日分三次温服,可加入白糖或者蜂蜜等调味品。一岁以下患儿酌减。或用免煎颗粒,每日2次冲服,连服4~5天。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词其二 张宝华
青春年少也曾,指点江山激昂。几经风雨秋如故,春江逝水莫愁。诗中数位燕雀,词里几尊骚客。比不过酒中真儿女,情肠十八弯。太公八旬西伯望,丹溪四十方研医。李广绝功难封,冯唐机至已老,好个造化弄人。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己巳日于家中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 谢江强
中医管这种舌象叫舌红苔薄,有这种舌象的人基本可以断定是阴虚体质。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还有很多人是地图舌,就是舌头上莫名其妙的掉了几块苔,露出红色的舌质,这种舌象绝大多数是阴虚导致的。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中药泡脚好处多 谢江强
中药泡脚好处多中药泡脚是指在水中加入中草药煎剂后,利用水的温热刺激、机械刺激和药物协同作用,通过浸泡人体的双小腿和双足部,以达到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的一种疗法。 -
桂枝膏 谢江强
桂枝膏药物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90g,大枣20枚。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
经方实验录之反复感冒 张宝华
某老年88岁女性患者。可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最新文章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