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反复头晕3年,加重2天“案

2025.07.07 753阅读 评论数 7 17

患者:王某某

性别:女

年龄:58岁

初诊日期:2025年6月26日

主诉:头晕3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犯有头晕病史已3年有余,平素犯病时多行输液治疗1-2天即好,但经常复发,2天前突犯头晕,晕时即吐,喝水亦吐,翻身亦吐,小便量少,不敢骑车,头易汗,晨起口苦,不敢左右晃头,起坐头眩,精神差,睡眠不好时亦头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舌尖略红,左脉:沉有力略滑,右脉:寸浮有力,关沉略弦有力,尺沉有力。

诊断:眩晕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3剂

针灸:降压套穴,双内透,听宫,椎8,肾8灸(qd)

方组:柴胡24g   生黄芩15    炙甘草30g   茯苓60g

     桂枝45g   生白术30g   泽泻50g     猪苓20g

     甜叶菊3g

煎服方法: 冷水12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

忌口:生冷瓜果,辛辣鱼腥,药渣泡脚。

6月27日来诊:述昨晚服药至今(已用2袋),晕即减,未在吐,今晨骑车来针灸,精神好转,起坐仍有头眩(不重)。

6月28日来诊:述头晕再减,起坐偶晕。

6月29日二诊:述起坐未晕,做其他动作也未觉头晕,后背及腰略涨,颈椎不适,饭后胃胀,左脉:沉有力略滑,右脉:弦沉有力,舌下略瘀,舌质淡,苔略厚,舌中裂,更方四逆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减3剂方药如下:

     柴胡30g    枳实30g     生白术30g      炙甘草30g

     白芍30g    茯苓60g     桂枝45g        猪苓20g

     泽泻75g    葛根60g     姜黄20g        丹参20g

6月30 来诊:述右腋下肋部疼痛,+丘墟透照海(右),针入行之,痛立已。

7月2日来诊:述晕已,右腋肋痛无,右颈偏不适,小腿后侧不适,手涨(晨起重),右脉:寸浮有力,关沉弦有力,尺沉有力,左脉:寸沉有力,关沉弦略滑有力,尺沉有力,予以前方加减3剂,方药如下:

柴胡30g    枳壳30g      生白术30g      炙甘草30g

     赤芍30g     茯苓60g     桂枝45g        川芎15g

     泽泻75g    葛根60g     姜黄20g        丹参20g

按语:患者晨起口苦,头晕目眩,考虑少阳病,头晕3年而时复发,符合“往来寒热”之意,故以柴胡、黄芩合小柴胡汤之意,伤寒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患者起坐头晕,晕时即吐,喝水亦吐,翻身亦吐,符合水饮上冲之象,故以苓桂术甘汤温化水饮,温中降逆,饮水亦吐,符合“水逆”证,故加猪苓合五苓散之意,金匮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患者不敢骑车,不敢左右晃头,符合“苦冒眩”之象,故以泽泻汤治疗,配合贺氏针灸三通法的眩晕针方—降压套穴,贺氏针灸认为,眩晕不外乎四大原因(心脏、颈椎,耳朵,血压),故在降压套穴基础上配伍内关透郄门,听宫、椎8穴,肾8灸以温补先天,患者次日晕即减,继续当前治疗,患者后出现胃胀,腰背胀,右脉弦,故合四逆散以疏肝理气和胃,加丹参、葛根,姜黄以对症治疗, 患者出现胁肋痛,加疏肝透穴—丘墟透照海,针入即效,患者后续症状再次改善,故随证而调,巩固治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第100条! 李华歆

    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治疗上仲景告诉我们可以先用“小建中汤”补其“虚”,如果没有改善,再用“小建中汤”解其“郁”!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三) 张宝华

    群英开会这样的咱实在无法恭维了。我们不是有意的还好,要真只是为了铜臭而为之,那就缺德了,病没好,再添堵,那不趁火打劫,雪上加霜嘛!即使我们做不了菩萨普度众生,起码也要君子爱财,求之有道嘛!对不,最起码得给人家办点事,不然没法再谈这个“人”啦!

  • 伤寒论第六十一条(二) 张宝华

    这个整个条文重点就在这个“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的认证,对吧!这个烦躁可以见于很多的病证,对吧!

  • 伤寒论第六十条 张宝华

    第六十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第五十八条说啥着,“大下之后,复发汗”,本条呢是“下之后,复发汗”,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差个“大”字,就是用的度有大小,对吧!如此的治疗会使表里俱虚,那么表里俱虚出出现“必振寒,脉微细”的脉证,书上告示我们了。

  • 伤寒论之第五十八条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五十八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二字无所具指,这就是范论啦!这是治疗疾病的三大法。这三大法,无论我们用来治疗什么病,适用的都是实的,目的就是攻实祛病,好恢复人体的健康。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三) 张宝华

    对不对,你看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用了三两,这分量也是重的,就是针对这个,治那个“但头汗出”,对不对。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以柴胡为君的,你看八两嘛!

  • 西学中伪命题 陈鹏

    西医学中医,不是不好。而是因为他那个半瓶子西医水不倒出来的话,根本都不想给中1+1等于3的中医高维度思维。如果你是在二维世界的一个细菌。所以每个人都是认知这个问题无解中医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看地球上的人其实西医站在人体内的细胞内来研究人这就是两个方向

  • 假如。。 陈鹏

    假如下辈子不当医生,下最早的班,睡觉最安稳的觉,喝最烈的酒,陪最爱的人,去想去的地方。。

  • 中医静心观想法门 陈鹏

    倒一杯茶。放在你面前然后静坐观想每天坚持一个小时这就是养生勿动眼勿动耳勿动口勿动念

  • 一剂见效—“咳嗽、咽痛伴黄稠痰3天”案 宗琪

    患者:郭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4日主诉:咳嗽伴咽痛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