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神效止泄汤

2022.02.20 1265阅读 评论数 1 16
2022年2月7日,患者,男性,中等身材,脸色微白,表情痛苦,腹泻,水样便,一日五次,伴有腹痛,手脚冰凉,饮食尚可。患者一月前从北京回到本地,开始腹泻,吃各种西药无效,后经别人介绍,来我门诊就诊。
景岳全书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痢作矣。”
患者地理位置更换,旅途劳累,中途受寒,初期为邪实多热,而旧泄旧痢则损脾及肾,病属虚寒。病旧脾虚中寒,化源不足,不能下充于肾,致肾阳亦虚;且肾阳为阳气之根,泄旧迁延,必伤肾阳,终成脾肾虚寒之证。肾思开阖,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今脾肾虚寒,关门不固,故泄痢无度,滑脱不禁。治法为: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给予神效止泄汤,处方如下:
肉豆蔻12克,诃子肉12克,木香12克,
人参6克,当归20克,炒白术30克,
肉桂12克,炒白芍15克,制附子20克(先煎),
干姜12克,升麻12克,五味子12克,
补骨脂15克,吴茱萸2克,赤石脂20克,
炙甘草6克。
五付,水煎服,姜枣引,一日两次,早晚饭后服。嘱忌辛辣刺激,忌生冷油腻,清淡饮食,心情舒畅,少生气,多休息。
2022年2月13日,患者复诊,腹泻缓解,腹泻依然存在。原方肉豆蔻增加至15克,诃子肉增加至15克,木香增加至15克,人参增加至12克,增加茯苓30克。处方如下:
肉豆蔻15克,诃子肉15克,木香15克,
人参12克,当归20克,炒白术30克,
肉桂12克,炒白芍15克,制附子20克(先煎),
干姜12克,升麻12克,五味子12克,
补骨脂15克,吴茱萸2克,赤石脂20克,
茯苓30克,炙甘草6克。
五付,水煎服,姜枣引,一日两次,早晚饭后服。嘱忌辛辣刺激,忌生冷油腻,清淡饮食,心情舒畅,少生气,多休息。
2022年2月18日三诊,患者腹泻明显好转,大便便溏。处方调整如下:
肉豆蔻15克,诃子肉15克,木香15克,
人参12克,当归20克,炒白术30克,
肉桂12克,炒白芍15克,制附子20克(先煎),
干姜12克,升麻12克,五味子12克,
补骨脂15克,吴茱萸2克,赤石脂30克,
茯苓30克,炙甘草6克。
15付,水煎服,姜枣引,一日两次,早晚饭后服,巩固治疗。嘱忌辛辣刺激,忌生冷油腻,清淡饮食,心情舒畅,少生气,多休息。
选自《李新明医案集·甲子篇》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新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 夏耀飞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马某某,女,4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11月14日初诊。综合以上二点,故本案当属“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故宜甘草泻心汤加减。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邓某某,男71岁。患者既往有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骨质增生,慢性胃炎等病病史多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所,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未得显效而就诊于余。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

  • 脉法新悟(三) 陈玉佳

    案9:退休职员女,胆管癌术后1月,时有腹胀,食后加剧,服黄连温胆汤调养一月,效可。突发高热10天,服药汗出热退,旋即复热,考虑“肿瘤发热”予“新癀片”,仍不缓解。脉诊之学习,以求寸功,不奢望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