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五十四条(三)

2025.09.08 294阅读 评论数 0 3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我们理解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是掌握这味“将军之药”(因其泻下力猛如将军攻城拔寨而得名)临床应用的关键。

生大黄泻下的确厉害的很,但也得看你怎么用这个药。有人说泻心汤比承气汤还凶,不看药量和用法就会产生这种错误的观点。你要是泡片刻的话,大黄溶解于水的成分非常少了,对于煎煮的大黄来说,谁的泻下力量大?自然,熟大黄的泻下力量是不及生大黄的,所以咱们上面才细说了大黄的相关问题。咱们这个书上写大黄,那用的是生大黄了。

“渍之”就是用液体泡了,浸泡片刻,时间很短,而“煎”的时间就长了大黄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里去的就多,自然生大黄“煎煮”比“渍之”是有力量的。

咱们现在用这个方不“绞去滓”也行,把泻心汤放到容器里,拿开水沏泡一下就可以,把大黄拿出来,下次再用。这个方子不大泻,片刻的浸泡嘛,所得的有效成分照煎煮的少多了。条文的准确程度和具体解释那是书上,你看的很清楚,要想实在的掌握它必须得通过临床,得有这个历程,不然的话,也就是停留在继纸上了。你像柯韵伯就说这个药了不得,“下”得很厉害。柯韵伯说“心下痞,按之濡”怎么能吃生大黄呢?按理说,他也是经方大家,不该有此论,对吧!可见柯琴也是位理论家,其实临床实践不是那么多,最多就是个理论临床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因此,我们既得知理,还得实践,二者相结合,王阳明说的好,知行合一方可。这个方药不怎么大泻的,大便不要畏惧它。大黄和黄连是2:1的比例,咱们按这个比例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可。把水烧开,浸泡一下,这个时间一定掌握好,别泡时间长了,你要是二、三十分钟就不是本方的治疗目的了,它是侧重于取气来下火,而非重在味来泻下的。这个就是单一的痞,它就是热结,大黄气寒,下这个火热最合理不过了。当然了,苦味浸泡片刻也会有些的,那也是泻下热了,不会那么的泻,主要还是下这个火热之气。

这个方后有“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林亿在这个地方说了这么几句话,林亿他们说各种版本全是两味,大黄黄连泻心汤。但是后边附子泻心汤说是泻心汤加附子,他们的意思是这个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指的三黄泻心汤。可见林亿等认真校对了,否者不会有这个说法。从临床实践来看,三黄泻心汤疗效更好。临证用这两个方都可以,相比较还是三黄泻心汤要好。这俩泻心汤,尤其(大黄、黄连、黄芩)的三黄泻心汤,它不光治心下痞,治衄血、吐血都相当好使。尤其是衄血,疗效相当的显著。孩童的衄血也有用的机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 张宝华

    二十二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赵氏给分开了,不合理,分成两段,二十一条没问题,二十二条没头了,这成问题了,没头有尾的,不像话嘛!二十二条和二十一条是一体,应还是一条才合理。这个“微寒”是接着二十一条才对。

  • 伤寒论第十六条(二) 张宝华

    仲景先生这个书啊,就是“观其脉证”,辨脉辨证,看其结果“知犯何逆”,然后再“随证治之”。无论你是新得的病,还是坏病,纵使你千变万化,他就这一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字再重要不过了,你得记到心里,刻在骨髓上,这个就是道,真谛啦!

  • 顽固性口腔溃疡中附子治疗的巧妙应用 高帆

    附子,这味在中医界有着悠久历史的温阳要药,近年来在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中崭露头角。其独特的药性使其在治疗因寒湿困脾或肾阳虚衰引起的口腔溃疡方面尤为适用。附子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外用、内服及合理配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 伤寒论第九条 张宝华

    九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据说伊尹著了《汤液经》,其对《伤寒杂病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张仲景许多方剂都源出此书。

  • 酒颂 陈鹏

    酒颂.五凰春文/陈鹏2024.12.11醇厚的液体惊艳了岁月的荣光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肥东人的梦想巢湖之滨流传着曹操点将的故事庐州的月色如此清凉照亮了包拯的忠魂在秦淮的分水岭上一边是千年的古韵一边是现代的喧嚣阴和阳完美的糅合皖江水畔丽人行秀外慧中显芳华徽州女人

  • 从验案探讨初次服用中药为何产生惊人效果 翟争

    此次腰酸最为困扰,所以温补脾肾是此次治疗重点,方仍延用理中汤,加桂附地黄丸,脾肾同补。10月24日患者反馈:服用一顿后,相关症状改善,要求药停后服用膏方继续调补。从未服用过中药的患者,初次服用中药时,辨证无偏差的情况下,效果一般都比较好,甚至于超过医患预期

  • 救命神方------小续命汤 贾小龙

    初识此方无意中阅览孙思邈真人的《备急干金要方》,才知小续命汤,当时疑惑“续命”二字,甚为不解,以为和后世医家一般,为大补之剂所为。

  • 小柴胡汤合泽泻汤治疗失眠头晕案 翟争

    此案症状相对简单,口干口苦,心慌、心烦、胸闷,经前乳房胀,加之长时间入睡困难、眠浅,多梦,证属少阳,患者几乎按照条文生病,方证相应,遂用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

  • 伤寒论第八十九条(二) 张宝华

    这几条情况各有不同的,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概而言之呢,就是津虚、血虚、里热,这类的都不可发汗。

  • 湿温潮热与伏火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以及区别 崔国宁

    湿邪遏阻阳气,热邪不能外透,蕴伏于内而发为潮热。伏火发热-临床辩证要点-发热特点: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这是因为伏火是火热之邪伏藏于体内,一旦发作,火势较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