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太阴合病夹饮辩治口臭案。

2025.03.16 579阅读 评论数 0 0
男,30岁。

主诉:口臭纳差半年。

主要症状:患者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近半年口臭,夜间口干,晨起唇干,不欲饮水,喜热饮,纳差,无怕冷怕风,平素双手冰凉,大便一日一次,稍溏,小便可。

舌:淡,稍暗,苔薄白,水滑。

分析:
1、患者口臭,夜间口干,晨起唇干,有上热,有津液输布异常。
2、纳差,不欲饮水,脾虚水饮的表现了,有水饮占据良位,所以不欲饮水,喜热,偏太阴虚寒,所以内在逻辑应该是:脾虚有寒,饮入于胃,不能脾气散精(运化食水),正常津液不能产生,变成异常水饮。便溏也是水饮表现了。舌淡,暗,舌面水滑,也是太阴水饮证据了。
3、所以有阳明热,太阴虚寒水饮,治疗要清阳明热,温太阴,化水饮。
4、乾坤有序,清升浊降,一气周流,口臭是"腑气上逆"表现,腑以通降为正,腑通"腐",所以治疗需加一些通腑的药。所以,可以加一些枳实,厚朴类。
图片

病机:阳明太阴合病+水饮


处方:小陷胸汤+理中二陈汤加减

黄连3 姜半夏18 瓜蒌15 焦槟榔12
厚朴18 麸炒白术25 茯苓15 化橘红20
甘草12 紫苏梗12 香附9 麸炒枳实12
炮姜4
3剂,一日一剂,饭后服药。
反馈:1剂后,口臭基本消失。大便通畅利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高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发热证案例分析 赵阳

    经中医望闻问切,诊断为发热,证型为内热外寒。此案例充分彰显了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发热及相关病症方面的独特优势与良好疗效。

  • 经方之中气下陷证 郭文龙

    侯某,男,32岁。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坠胀感,伴有左侧少腹冷痛,曾就诊于当地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给予肠镜检查,结果示未见明显异常。遂经人介绍来我处口服中药治疗。补中益气丸善后。

  • 伤寒论第一条(五) 张宝华

    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候为其特征。即无论什么病,若见有以上一系列的证候者,即可断为太阳病。

  • 伤寒论第八十九条(二) 张宝华

    这几条情况各有不同的,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概而言之呢,就是津虚、血虚、里热,这类的都不可发汗。

  • 下乡病例:头晕,胰腺癌复诊 马亮

    主要是早上的门诊和治疗。胰腺肿瘤病人一家人早上已来复诊。虽有腹泻,泻后无乏力等,此乃下法,除寒湿之邪。给予患者做了下葫芦灸,选腹部中脘、关元穴。

  • 伤寒论第七十条(四) 张宝华

    调胃承气汤共计三味药:大黄、芒硝、甘草,它是泻下的方。调胃承气汤是调和胃气的,它泻下力量有两下子的,有力量。大黄苦寒泻下,它能增强肠道的蠕动,动力加强了,肠道蠕动的快,推动大便向下走。

  • 中医治疗阴疮临床经验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阴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治疗10天后,患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阴户肿胀减轻。继续治疗20天,阴户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总之,中医治疗阴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愚见太阳病之麻桂二汤 张宝华

    先师仲景于太阳病要方有二,一为麻黄汤,一为桂枝汤。太阳病当发汗,此为不二法门。太阳病,大体无汗者,麻黄汤及其类方随证治之,有汗者,桂枝汤及其类方见机而施,先师示以脉证,教人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诚不误生灵耳。

  • 【李绍武医案医话】中医再治愈不寐顽疾 李绍武

    莫生,男,40岁,住青秀区仙萌大道东莫村某队。莫生严重失眠半年余,曾多方求治,经服中西药治疗半年仍罔效。于2024年7月4日前来看诊中医。莫生经治疗二个月,8月30日复诊,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每晚可安睡五小时以上。

  • 孩子受惊吓,特别是受家庭暴力的惊吓,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谢江强

    孩子受惊吓,特别是受家庭暴力的惊吓,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病例,孩子的病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药也治不好。通常,孩子受惊吓分为三种情况。一般前两种惊吓对孩子的影响是比较轻的,第三种给孩子带来的惊吓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