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盗汗的常用方剂及中医治疗验案  

2025.05.18 0阅读 评论数 0 0

一、引言
 
小儿盗汗是指睡时汗出、醒时汗止的病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中医认为,其发病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常因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脾胃积热等因素导致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临床治疗需辨证精准,方能收效。以下结合经典方剂与验案,探讨中医治疗经验。
 
二、常见证型与方剂应用
 
(一)阴虚火旺型:滋阴降火,固表止汗
 
病机:热病伤阴或素体阴虚,虚火内生,迫津外泄。
主症:盗汗量多,五心烦热,夜间潮热,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验案:
患儿男,6岁,盗汗2月余,每晚汗湿内衣,伴手足心热、夜间哭闹,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处方:当归9g,生地12g,熟地12g,黄芩6g,黄连3g,黄柏6g,黄芪15g,地骨皮9g,天花粉9g,甘草3g。7剂,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盗汗减少约50%,手足心热减轻,大便通畅。原方去黄柏,加麦冬9g,继服7剂。
三诊:盗汗基本停止,夜寐安,舌淡红苔薄,予六味地黄丸巩固1月,未再复发。
按语:当归六黄汤中“三黄”清泻三焦火,生地、熟地、当归滋阴养血,黄芪固表止汗。加地骨皮、天花粉增强清虚热、生津之力,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重症盗汗。
 
(二)气阴两虚型:益气养阴,固表敛汗
 
病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气阴两虚,腠理不固。
主症:盗汗反复,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少饮,大便溏薄,舌淡红苔少,脉细弱。
代表方: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减
验案:
患儿女,4岁,自汗盗汗并见,动则尤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固表止汗。
处方:太子参12g,麦冬9g,五味子6g,黄芪15g,白术9g,防风6g,山药12g,炒山楂9g,茯苓9g,甘草3g。14剂,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汗出减少,食欲改善,大便成形。原方去防风,加陈皮6g,继服21剂。
三诊:盗汗止,体重增加1.5kg,舌淡红苔薄白,予参苓白术散调理脾胃善后。
按语:生脉散益气养阴,玉屏风散固表止汗,加山药、茯苓、山楂健脾消食,陈皮理气和中,体现“培土生金”之法,适用于气阴两虚兼脾胃虚弱者。
 
(三)脾胃积热型:清热导滞,和胃止汗
 
病机:饮食不节,积滞化热,热迫津液外泄。
主症:睡中汗出,以头面胸背为甚,汗味酸臭,脘腹胀满,口臭,大便干结或酸臭,舌苔厚腻,脉滑数。
代表方:泻黄散合保和丸加减
验案:
患儿男,5岁,盗汗1月,汗出黏腻,口气秽臭,腹部胀满,大便3日一行、质干,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为脾胃积热,治以清热导滞。
处方:石膏15g(先煎),栀子6g,藿香9g,防风6g,生山楂12g,神曲9g,莱菔子9g(打碎),厚朴6g,大黄3g(后下),甘草3g。5剂,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服药后大便日行1次,质软,腹胀减轻,盗汗减少约60%,舌苔变薄。原方去大黄,加茯苓12g,继服7剂。
三诊:盗汗止,口气清新,舌淡红苔薄腻,予保和丸改丸剂调理半月巩固疗效。
按语:泻黄散清脾胃伏火,保和丸消食化积,加厚朴、大黄增强通腑导滞之力,使积热从大便而出,汗随热泄而止。需注意中病即止,避免伤正。
 
三、中医治疗经验总结
 
1. 辨证核心:首辨虚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属虚证,治以补法;脾胃积热属实证,治以通泻。次辨脏腑,阴虚多责之肝肾,积热多责之脾胃,气阴两虚需兼顾肺脾。
2. 用药特点:
- 虚证宜轻清滋阴,避免滋腻碍脾(如用生地、麦冬而非熟地);
- 实证宜消导不伤正,大黄、栀子用量宜轻(3-6g),中病即止;
- 固表药常用黄芪、浮小麦,收敛药可选五味子、煅牡蛎(适用于虚证)。
3. 综合调护:
- 饮食忌肥甘厚味,阴虚者可多食梨、银耳;积热者宜多食蔬菜、膳食纤维;
- 外治法:五倍子粉3g醋调敷脐,每晚1次,适用于各种证型盗汗;
- 调畅情志,避免小儿过度惊吓或情绪波动,因“惊则气乱”可加重汗证。
 
四、结语
 
小儿盗汗治疗需紧扣“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通过滋阴降火、益气养阴、清热导滞等治法调和阴阳、恢复脏腑功能。上述验案显示,精准辨证基础上合理运用经典方剂,配合饮食调护与外治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临床需注意长期盗汗可能继发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结核、甲亢等),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周家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右下腹痛案 张训景

    2024.07.23三诊腹痛进一步好转,要求住院配合中医理疗系统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不仅对急性阑尾炎有效,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亦有不错的效果。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五)婴儿食物过敏 钱开达

    西医认为过敏病症系饮食药物疾病和环境引起的非正常免疫反应,其结果是人体组织细胞损伤,造成各种过敏病症。善持堂十月底接诊过一个患过敏症的婴儿。善持堂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以自拟的健脾消食新过敏煎施治。半月后随访,患儿饮食正常,食物过敏已不存在。

  • 经方实验录——满嘴疮痍不忍视,经方七剂归本初 张宝华

    褚某某,男,年三十九。刻下散在口疮侵目,溃处疼痛不已,妨碍食饮,甚是痛楚。是故病苦经年而不得愈也。观其脉证,木土失德,肝脾不和,湿热相杂,先师主以甘草泻心汤,余随其脉证加生石膏观之。足见经方效用多是如此。

  • 经方实验录之口腔溃疡 张宝华

    韩某某,男21岁。初诊:近来天气时冷时时热,上火后现下嘴唇内侧口腔溃疡长时间不消退,反复肿胀,淤血,吃过维生素B2并配用外敷西瓜霜也不好使。既往有口腔溃疡病史数年,否认过敏史。舌红苔白,舌边溃疡破溃。

  • 痰湿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谢江强

    痰湿体质之人的保养方用千年祛湿化痰古方“温胆汤”来泡脚配方: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如果你在自己或家人的舌象上看到了痰湿的情况,也可以用“温胆汤”来调理,用上十副八副泡脚,之后身体就会觉得很舒服。

  • 不管什么体质,都要先调好脾胃再说 谢江强

    所以,调理身体的关键是脾胃,但是调整的根源是情绪,如果情绪失常,肝气不舒,那怎么调理脾胃也没有用。贪、嗔、痴出现以后,会导致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过度,出现肝气不舒的情况。总之,情绪有问题就会让人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就会影响脾胃,伤肾、伤肺……

  • 孩子起了汗疱疹怎么办?  谢江强

    汗疱疹的表现有哪些?③汗疱疹也有可能累及指甲和甲周的皮肤,引起甲沟炎。怎么区分孩子得的是不是汗疱疹?另外,手足癣一般发生在单侧手足,两侧分布不对称,而汗疱疹多数呈两侧手足对称分布。

  • 美。 陈鹏

    美文/陈鹏医生2024.6.26雨儿掩盖了春暖的小城贮立在江中的桐君山如梦如幻突然想起你的侧脸就在梦里就如这里的风景一样秀美一片柳叶飘落在湖面一只蚂蚁横穿马路你是否也活在记忆里身上已经淋湿脑海里还残存着日出心若有住则为自缚我也没想过解脱青悠的岁月终留不住你

  • 如山的沉默 陈鹏

    如山的沉默文/陈鹏2024.6.16月光下的蜘蛛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见证了一辈辈人的悲欢一条弯弯的小河在山脚下环绕那一个粗瓷的大碗从爷爷手中传到父亲手中传下来的还有如山的重担以及责任童年是灰色的饥饿的童年转眼我也白发苍苍麦堆在麦仓里牛在牛棚里我又值了一天的班

  • 大汗淋漓的宝贝 谢江强

    大汗淋漓的宝贝小翠是外省来的打工妹,十多岁就离开了父母自己孤身一人在城市里闯荡。后来经人介绍,和同一家工厂里打工的小伙子结了婚,婚后不久就有了宝贝儿子琪琪。像琪琪这种无论睡觉还是清醒时都会无故出汗的,称为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