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文

2025.07.27 516阅读 评论数 0 0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每日格言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许名奎


1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1


 小编今天一口气为大家讲解《伤寒论》的4个条文,加快一下进度!哈哈!

 第124条开头就跟我们讲了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得了太阳病的患者,病情已经迁延了很多天,此时患者“表证”虽然存在,但是脉象却发生了变化,此时脉见“微而沉”,一般来说“微”为“阳弱”,“沉”主“里”主“水”,说明此时其实患者的病情已经不是“太阳病”了,仲景告诉我们这个患者此时并没有“下之过早”引发的“结胸证”,反而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症状,也就是狂躁,大家注意这个“狂躁”并不特指“打骂”、“毁物”等症状,后面我还会具体讲这个问题,总之这说明患者在“血分”上有了问题!

  

 接着仲景告诉我们“水结”和“血结”的相同点的和鉴别诊断,相同之处就是二者在“少腹”这块儿都会有“胀满”,因为“津府”(膀胱)和“血室”(冲脉)的关键位置都是在“少腹”,所以这两个脏器出现了淤堵肯定会在“少腹”有所表现,那么二者区别在哪呢?答案就是在“小便”,简单来说,“水结”那么小便就不通畅,而“血结”的患者小便就没啥问题,对于治疗原则来说,一个是通利水道,一个是活血化瘀!仲景告诉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抵挡汤”!


 第125条中同样是太阳病患者,不同的是患者在“感冒”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身体发黄的表现,脉象也发生了变化,此时脉为“沉结”,说明有了“郁”,患者此时也有了“发狂”的精神症状,小编根据临床经验来说,这个“发狂”可以拓展为“血分”方面任何表现,比如出现了斑疹、身痒、失眠、情绪问题、痛证等等,临床上小编确实见到许多患者在感冒后类似情况!仲景同样强调了此时要看患者小便的通利与否,如果是血瘀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抵挡汤”!


 第126条其实可以说是对上面两个条文的总结,简单来说就是告诉我们脑子里时刻要绷紧一个弦,那就是患者的病情是会变化的,你不能按图索骥的治疗,同样是太阳病的患者,在关注患者“脉”和“证”的变化,当出现“少腹硬满”是还要关注小便通利与否问题,也要注意问诊技巧,小编曾经做过大量的测试,就问患者口渴这个问题,比如小编先问患者你平时你口渴吗?患者说口渴,我会喝很多水,但是大家别以为患者是真口渴,其实仔细一问其实他是把喝水当成习惯,而如果忙起来或者出去玩一天不喝水也没事,而比较好的问法是你平时会不会觉得口渴呢?有没有一天不喝水都不觉得口渴呢? 问患者小便通利与否的时候,要问你平时小便怎么样,颜色如何,有没有觉得尿频,或者不太通畅,撒了尿还想尿等等,往往这样能够引出患者真实情况!

 

 仲景此时又告诉我们用药时要注意缓解,可以选择“抵挡丸”!


         抵当汤

 水蛭 (熬) 三十个 虻虫 (去翅足,熬) 三十个 桃仁 (去皮尖) 二十个 大黄 (酒洗) 三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抵当丸

 水蛭 (熬) 二十个 虻虫 (去翅足,熬) 二十个 桃仁 (去皮尖) 二十五个 大黄 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两个方子中“大黄”用量都是“三两”,“抵挡汤”中“水蛭”、“虻虫”用量比“抵挡丸”重,而后者在“桃仁”的用量却比前者多,可以说“抵挡汤”更猛,而“抵挡丸”却缓和很多,二者都以“下血”为效,大家注意“下血”并不是说你让患者服用汤药后出血了,而是那些“血分”表现消失了,比如说之前疼痛,现在不疼了,之前有斑疹,现在没有了!

  

 第127条中同样说的是太阳病患者,当小便通利时,说明津液运行尚无明显障碍,而如果饮水多,水饮内停后患者会主观的觉得心慌,而如果患者喝了很多水,小便却不太多时,此时要注意考虑可能有津结的变化,此时在小腹和脉象上可以会有所改变!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关注经方苑

​​​​​

专心

专注

专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脐疗技术发展史 谢江强

    脐疗技术是指药物在脐部进行敷贴,或(和)配合热熨、艾灸等技术,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唐代脐疗技术迅速发展,制方遣药更为规范,治疗疾病的种类也不断扩大。发展至今,脐疗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 失眠治疗案例 王井清

    患者自诉2年前起出现失眠,于院外治疗未见改善。辨证调整1.太阳表虚:头颈部汗出减少,营卫失调状况改善,但仍未完全恢复。用药调整:桂枝减为12g,因表虚症状减轻,减少解肌之力。苦杏仁6g,降气润肠维持。另加党参15g,增强补脾益气之力,促进脾阳恢复。

  • 伤寒论第十二条(六) 张宝华

    “汗出者”,是患病的机体,要通过出汗把病邪驱除于体外,这就是斗争的目的,为此而争斗不休。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所以才说“虽愈必死也”,他是这个意思。

  • 伤寒论第十一条(三) 张宝华

    接着又说疾病在太阳病的时候,得多加小心少阴病,表证上有阳也有阴,明确的提出来了,表有太阳病,也有少阴病,有这两种表病。少阴病有少阴病的治疗方法,它不同于太阳病,后面有少阴篇,将来会细说。

  • 精伤学说-五脏病以心之神乱 赵立生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五脏有疾,非风、非湿,乃心之神乱也。”这是对五脏病以心之神乱为依据的基本描述。情志活动与五脏生理、病理关系密切。

  • 颈椎病(气血两虚型)医案 吴春水

    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嘱其继续注意休息,适当进行颈部功能锻炼,以防止复发。初诊以八珍汤加减,益气养血,舒筋通络。

  • 第102条 李华歆

    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SPRING2024当病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患者津液不足而导致血虚时,患者从症状表现上出现了“心中悸而烦”,也就是类似自觉心慌且甚至有点烦躁的感觉,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小建中汤”补虚!

  • 伤寒论第九十八条(三) 张宝华

    阳明病篇里的一百八十七条,我们看看这一段,来理解一下“系在太阴”。先生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你看这段他说明了什么呢?“医二三下之”。

  • 金匮肾气丸应用一则 黄阁

    金匮肾气丸多用于肾阳不足,但是看其组方,言金匮肾气丸补肾助阳,化生肾气。又结合《金匮要略》原文,肾气丸的功效应该是,补肾化饮。而肾气丸散水饮,水饮可在脾胃,可因肝胆,可困与肺。《金匮》谓气短有微饮,宜从小便出之,桂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四)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中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这柴胡陪我度过了少年时期,如今看来,老相识了却不知其庐山真面目二十年,也是笑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