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九十八条(三)

2024.11.30 519阅读 评论数 0 7

关于“系在太阴”,咱们书上有两段。阳明病篇里的一百八十七条,我们看看这一段,来理解一下“系在太阴”。先生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你看这段他说明了什么呢?是病在里位上开始有热,水火不并立,热盛了,小便数,汗自出,里面的水分会很快因热而去,前面不是有“胃中干”嘛,就是因热而干,那就变成热实证,就属阳明病了。太阴病正好反过来,它是水盛,水火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水胜则火渐消。

表证传里时,水火互相进退:阳明病,热越重越实,水分越丧失;要是阴寒方面盛,水饮就重,那么他就要腹痛下利,这属太阴病,后面有太阴病篇,届时我们会细说,就好理解了。

太阴病,倘若是单一的、纯真的太阴病,它属虚寒,里虚寒的,那么要是不单一呢?如果有热同存时是阳明病而有湿,先生用个术语来说明这个状态,“系在太阴”。

这个“系”,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上系的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絲,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为悬挂。它有连接、联系之意,后引申为继承、再引申为世系,又扩展为一切具有联属关系的事物组成的整体。这个“系在太阴”也就是联系的意思,与太阴病有联系。那么阳明病要是有湿,则与太阴病有关系,系在太阴,有湿。那么水火共处的阶段是相互进退的,如果湿盛,小便可不利,人就要发黄,古人是这么看的。小便要是利,这里说明是热盛,就把津液尽量往外排出,此时小便利,且汗也出,于是大便就要硬,演变成阳明病。

因此在病初传于里时它是这么个状态,有热又有湿,那么他可以为阳明病,也可以为太阴病,在这个阶段就叫作“系在太阴”。那么这个进展过程中,阳明病还没完成,与此同时里头有停湿,这个状态先生就说“系在太阴”,你看这个病演变过程中就是复杂吧,它里面有与太阴有关系的问题,“系在太阴”,咱们这条就是。

“医二三下之”。病六七天时,病由表传入半表半里,而又传于里。传于里“手足温”,是里有热,但里头还有湿,“系在太阴”,那么这个情况下,表证你不可下,少阳证你也不可下,里有湿你就更不可下,这个大夫的“医二三下之”,就是误治啦。这个大夫看到“手足温,”他错误地认为里头是有热,下一次不行,他呢挺自信,一次不行就再下,还不行,此时呢他也反思其所以然,这就不是自信了,自恋就是自恋成狂了,一而二,二而三,那就再下,就是不反思嘛,抱定己见,非一条道走到黑不可,接二连三地给人家吃泻药,这是够痴狂的了,有点自信过了头了,魔怔一般。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家长如何帮脾阳虚的孩子调理 谢江强

    家长如何帮脾阳虚的孩子调理a.日常生活中不能让孩子受寒不要让孩子吃寒凉的食物,以免伤到他体内的阳气。想要给脾阳虚、肾气不足的孩子调理身体,家长还是应该先给他补脾,脾气足了,肾气就能得到补充了。

  • 回乡偶书 张宝华

    出门无所见,葱葱郁满山。不觉人语响,但闻犬吠声。回乡偶书—张宝华于祖宅

  • 御医 李华歆

    所以还是少说话为妙,古代御医遇到有诊疗需要的“皇亲国戚”时也是非常头疼,有的人干脆会直接花钱贿赂患者身边的丫鬟太监啥的,毕竟他们天天接触患者,对他们的症状是非常了解,所以只能花钱消灾,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患约不至偶感 张宝华

    有约不至在天阴?复是医名萤火微?窗外阵雨不期遇,伊人屏上医案行。几两碎银平生倚,草木笔下见世俗。惯看白衣悟了道,谁信丹心字珠玑。甲辰年,庚午月,己酉日,未时,张宝华医师于药堂处偶感而发。

  • 红肿的小腮帮 谢江强

    红肿的小腮帮小明明最近可伤心了,因为前些天不知为什么他的小腮帮肿了起来,吃东西的时候还很痛。痄腮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小明明听话地做了几天足浴后,小腮帮的红肿就下去了,再也不疼了。

  • 调胃承气汤 李华歆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主之。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 眼镜模糊视力下降 潘洪波

    眼睛模糊不清不够明亮,教你一个中成药帮你健脾益肾、补肝明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睛就会模糊不清,近视越来越不明亮了。如果你有眼睛疲劳、近视加重、视物模糊,就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中成药了,滋补肾脾肝,帮你的眼睛明亮起来。

  • 随便聊聊中医 李华歆

    而经方是“辨证论治”的经典体系,所以让大家了解经方、学习经方才能推广经方,这样才可能让更多人愿意相信中医,这才是发展中医的底气!

  • 血热 血瘀 血寒 血虚 潘洪波

    血热的人,舌象整体以颜色红,舌面上有红色的小芒刺为主,这种人平时容易出现上火,脸上起疙瘩粉刺,容易出现口干口渴,身心烦躁,情绪急躁易怒,眼睛、牙龈容易红肿等情况,另外晚上睡觉还容易失眠,出现一些头痛等情况,这时调理就需要清热为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舌象

  • 伤寒论 李华歆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2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525人!)扫描二维码加入经方苑粉丝交流群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