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消失”的淋巴结

2021.08.17 1112阅读 评论数 1 19
患者,女,39岁
主诉:反复右腮腺区肿胀2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余前出现右腮腺区肿胀,有疼痛,右颈部疼痛,无咽痛,曾于去年10月在我院行彩超示双侧腮腺、颌下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稍大淋巴结(较大约17*6mm),曾就医于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科室,症状反复,心理压力较大,今年7月在我院复查彩超示双侧腮腺、颌下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稍大淋巴结(左侧较大约13*5mm,右侧较大约17*6mm)。现患者胃纳及睡眠正常,小便黄,大便偏硬,一日一到两次,无口干口苦。脉滑,舌暗红,苔白腻。
既往史:有慢性胃炎病史,平素偶有上腹痛。

辩证:热毒炽盛,痰瘀互结
紫花地丁10g 野菊花10g
蒲公英3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浙贝母15g 玄参10g 牡蛎30g
天花粉15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炒白术15g 甘草5g
          七付,日一付

服用七付后复诊,查颈部 鼻咽部CT示右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双中下鼻甲肥厚,颈部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效不更方,再服七付。

紫花地丁10g 野菊花10g 蒲公英3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浙贝母15g
玄参10g 牡蛎30g 天花粉15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炒白术15g 甘草5g 藿香10g
佩兰10g 首乌藤15g 三七10g
          七付,日一付

再服七付后,患者已无诉右腮腺区肿胀、疼痛。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温嘉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秋天的杮子 陈鹏

    秋天的杮子文/陈鹏一岁复一岁,一春又一春。北方的秋,和南方的秋天,是两种永远不同的风格。北方的秋天是肃杀,是苍凉,以及那种彻底的绝望。

  • 虚劳小记 张宝华

    c.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大病久病之后,机体气血阴阳亏虚,若未能及时调理,易导致脏腑功能受损。通过合理的调护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虚劳症状并预防其复发。

  • 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 谢江强

    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不孕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内分泌异常及生殖器官异常可导致不孕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致不孕。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节所有膏方只针对尚未怀孕但想要怀孕的女性,孕妇慎用。

  • 随笔 张宝华

    故而随季而语色象,皆不得实相,是故不可信也。时在仲秋,清风拂日,金光燥物,坚之目极,随风语心于妄处。自然余非圣贤,亦不是当下专家教授,言语微若尘埃,然亦如星光点点于皓月中,时易缘者,恐其落我执妄狂变态于合缘人事,故而随金风而语录之,澄澈心灵,见其真耳。

  • 腱鞘炎的治疗 崔乐

    现针对腱鞘炎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方法进行论述,腱鞘炎是肌腱周围鞘膜劳损、增生等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有的时候因为劳累、受凉或扭伤等引发急性发作,表现为肌腱周围肿胀、压痛,严重的会影响关节的运动功能,造成活动受限甚至无法活动。

  • 经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一例 尹传礼

    林某,女,44岁,一诊:2023年2月25日以“入睡困难伴心慌胸闷2月”就诊。患者2月前感染新冠后出现入睡困难,伴心烦,心慌、胸闷等症,延医治疗,效差,症状加重,甚则整夜不眠。养阴安神保健贴,双侧安眠穴贴敷,日一次。

  • 痹症 张宝华

    至若口苦之症,乃情郁于疾不得缓,心不得伸作其味也。制附子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生姜3片、大枣4枚、当归15克、川芎10克、泽泻15克、炙甘草10克、薏苡仁30克三诊:药进五剂,诸症显减,关节活动灵活,面有喜气,言语怡然,舌

  • 慢性胰腺炎,治疗需护胃 刘杰

    2023年,4月体检,发现胰腺有问题。口服胰胆舒颗粒,断断续续服用,对腹痛有效果,但是吃了胃疼,所以断续服用。予温胆汤合平胃散,参考胰胆舒颗粒,加减。断续服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胃炎,抗幽门螺杆菌。阳后,核磁共振复查胰腺炎好了。慢性病,要顾护脾胃。整体观念,辨证

  • 大承气汤! 李华歆

    今天为大家讲的是经典名方——大承气汤!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

  • 理气活血汤 吕华蕾

    平素胸闷气短,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头晕,咽干。方中柴胡、香附、枳壳、降香疏肝解郁、宽胸理气;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行血止痛;石菖蒲、甘草芳香开窍、益气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