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卢扶阳医学医案第26篇:郁热扰神证(厥阴少阳合病)

2025.10.13 617阅读 评论数 1 4
患者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沈某某,女,43岁,设计师。2025年2月18日初诊。主诉:心烦不寐伴胸闷胁胀3年,加重1个月。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近3年来夜寐不安,多梦易醒,每日仅睡3-4小时,伴有胸闷不舒、胁肋胀痛、口干口苦、头晕目眩。近1月症状加重,虽服疏肝解郁、清热安神中药未效。舌红边尖赤,苔薄黄腻,脉象:右关弦滑数,尺沉细;左寸浮数带劲,关弦数有力,尺沉细略紧。

辨证分析与立法

四诊合参,此属郁热扰神证(厥阴少阳合病)。患者少阳郁热化火(左关弦数有力),厥阴心包郁热(左寸浮数带劲),热扰心神,阳不入阴。郑卢医学强调"阳入于阴则寐",此案关键在于气机郁滞,郁热内扰。治当疏泄郁热,育阴潜阳。遵循"祛邪、建中、填精"次第,首诊清泻郁热;二诊调和枢机;三诊建中安神;四诊填精滋阴;五诊巩固根本。

处方与调护

初诊(2025-02-18)

立法:清泻郁热,除烦安神。

处方:黄连阿胶汤法加减

黄连12g,黄芩15g,白芍20g,阿胶15g(烊化),鸡子黄2枚(冲服),丹参25g,郁金18g,茯神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8g。3剂。

服药后心烦减轻,睡眠稍安。脉象:左寸劲象稍缓。

二诊(2025-02-22)

脉象:左关仍弦数,右关滑数。

立法:疏泄少阳,调和枢机。

处方:镇八方之法加减

硃茯神25g,琥珀15g,砂仁15g,青皮12g,郁金15g,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0g,枳实12g,白芍18g,炙甘草8g,生麦芽30g。4剂。

服药后胸闷胁胀减轻,口苦消失,夜寐延长至5小时。

三诊(2025-02-27)

脉象:右关转缓,左寸柔和。

立法:建中安神,交通心肾。

处方:桂枝二陈法加减

桂枝尖15g,法半夏15g,陈皮12g,茯神20g,酸枣仁20g,远志12g,黄连8g,肉桂6g,炙甘草8g,生姜30g。4剂。

服药后睡眠踏实,梦减少,头晕目眩改善。

四诊(2025-03-04)

脉象:双尺渐起,已有根神。

立法:填精滋阴,潜阳安神。

处方:乌梅综合填精法加减

乌梅30g,制附片25g(先煎),黄连10g,黄柏12g,当归15g,党参20g,阿胶15g(烊化),龟板20g,煅龙骨25g,煅牡蛎25g,炙甘草8g。5剂。

服药后精神转佳,腰酸减轻,夜寐安宁。

五诊(2025-03-11)

脉象:六脉调和,从容和缓。

立法:巩固根本,平调阴阳。

处方:扶阳巩固方

制附片20g(先煎),贡术12g,西砂仁10g(后下),茯神15g,酸枣仁15g,炙甘草6g,生姜25g。7剂,隔日1剂。

患者实际感受:患者欣慰表示:"三年不寐终得改善,如今每晚安睡6-7小时,心神宁静,胸闷消失,口干口苦不复存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体会

本案体现了郑卢扶阳医学 "以平为期" 的理论思想。患者不寐虽表现为热象,其本在于气机郁滞,阴不敛阳。首诊黄连阿胶汤法清泻郁热,除烦安神;二诊镇八方之法疏泄少阳,调和枢机;三诊桂枝二陈法建中安神,交通心肾;四诊乌梅综合法填精滋阴,潜阳安神;五诊调和巩固,完全契合郑卢医学"祛邪、建中、填精"的治病次第。郑卢医学治不寐,重在辨清阴阳,郁热扰神必清泻郁热,使气机调达,阴平阳秘,则寐自安。凭脉用药,分次第治疗,乃取效之关键。

(医案撰写:郑卢扶阳医学传承人杨允执)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医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十六条(二) 张宝华

    仲景先生这个书啊,就是“观其脉证”,辨脉辨证,看其结果“知犯何逆”,然后再“随证治之”。无论你是新得的病,还是坏病,纵使你千变万化,他就这一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字再重要不过了,你得记到心里,刻在骨髓上,这个就是道,真谛啦!

  •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 谢江强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在本节内容中将对方剂配伍的基本知识和外用方剂特点进行介绍。君药是指针对主病、主证或主要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 腮腺炎案例一则 高颖

    分享腮腺炎治疗验案一则。两周前,一个好朋友,腮腺发炎肿胀,中医叫痄腮,在旁边的三甲医院急诊科输液三天,未见缓解。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乃少阳风热上攻,热毒致瘀,痰瘀互结,发为肿胀疼痛。夏枯草清热泻火,解毒散结。

  • 伤寒论第六十九条(一) 张宝华

    六十九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咱们先看看这个第三百八十五条,这是霍乱篇的一条,这一篇是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就针对这个霍乱展开的,他说“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 经方治疗宫颈囊肿案 高攀

    张某,女,43岁。嘱患者不吃冷饮,猪肉等油腻食物。2020.4.22患者给我发微信说,药已经吃完,身体各方面都已基本回复正常,子宫没在出血,月经正常来,睡眠,饮食也恢复正常,患者担心病情在发展,又让我给寄去半个月的中药,巩固治疗,我告诉患者,喝完药去做检查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胸闷憋喘1年余”案 宗琪

    患者:马某性别:男年龄:26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24日主诉:头痛伴胸闷憋喘、气不足1年余。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一) 张宝华

    第六十三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桂枝汤主之。那么这个“喘”同是伤寒,这个治疗的方子也是不少,那么哪个是最佳的呢?

  • 食管癌术后中医治疗 马亮

    要知道食管肿瘤手术的费用就是七万多,他是先行新辅助化疗3次再手术,术后继续化疗3周期,紧接着就是所谓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治疗,每3周1次,一年大概14-17次。

  • 脑出血后遗症的精细化治疗 崔乐

    曾急就诊于当地区人民医院,诊断"脑出血",给予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最后,也是脑出血后遗症的普遍性治疗,即针灸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

  • “乏力伴经前头痛腰酸”—经方加减二诊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女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4年8月31日主诉:乏力,贫血,经前头痛,经期第3天有大血块。《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