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杨悦娅教授论治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尚未充分阐明,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为此在现代医学的临床治疗上,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痛"、"头风"、"偏头风"、"偏头痛"等病范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之所,脏腑气血皆上会于头。故任何原因使清空受扰,或清阳受阻,或脑络瘀阻,均可引起头痛。如瘀血、痰浊、气滞、寒凝、邪热或气血不足均可使血液正常运行受影响,涩滞不畅,脑之脉络受到瘀阻,不通则痛。
一、血瘀是基本病机
吾曾对70 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根据中医血瘀证的辨证指征,分别观察其在偏头痛中的比例及在各证型中的分布,试求探讨偏头痛与血瘀证的关系,找出中医辨证的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提示,有血瘀兼证在偏头痛中占了较高比例,达74.3% 。(《浙江中医杂志》2001年第8期发表的论文"偏头痛与血瘀证之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的偏头痛是一种血管舒缩异常所致的病症,其发生与血浆中5- 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生化改变有关,可伴有血小板聚集力增高,血液粘滞度增加,这与中医血瘀的特点是相符的。而且在临床观察发现,各证型的偏头痛中,除肝阳上亢型外,其它各型中,有血瘀兼证的比例也较高。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血瘀证在痰浊内阻型头痛中分布率高于肾气虚弱型和气血亏虚型,提示痰浊内阻型与血瘀证的关系密切,显示了血瘀是偏头痛的主要病机,与祖国医学的传统认识及现代医学的实验证明都是一致的。可以认为,瘀血是大多数偏头痛的发病基础。临床治疗时应侧重于活血化瘀、蠲痰祛浊。这对临床辨证用药,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二、活血是基本治疗法则
根据临床观察结果提示,血瘀在偏头痛中具有普遍性,用中医的活血化瘀法应该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基本法则。即使在无血瘀兼证组的各型偏头痛中,由于其病症的反复发作,中医认为,病史一长,有"久痛入络""久病必瘀"之势,故在治疗上也应结合活血化瘀之法,以预防和阻断病情发展,进而提高疗效。
现代人的体质,痰湿类型比较多,而痰浊内阻型的偏头痛与血瘀关系也密切,通过病例分析还发现,在痰浊内阻型偏头痛中,其血瘀证的分布率较在其他各型中分布率高。中医认为,痰浊与瘀血均是机体病理性产物。痰浊随气机无处不到,阻于脉络或机体其他各部位,均能影响血液运行,久之而致血行不畅,血因痰浊阻滞而为瘀,血瘀与痰浊互结,则痰浊因血瘀而难涤,血瘀因痰浊而难化,二者互为因果,缠绵难愈。所以对痰浊型头痛,在治疗中更应结合活血化瘀之法,以获良效。
应该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方法,但不应是唯一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疏肝理气、益气养血、补肾滋阴、平肝潜阳,补其虚、去其实等诸法施治,以提高疗效。活血化瘀之品,在不同程度上有散血、耗血之弊,故临床应用应适当加入补血养血之品,以顾护正气不受损伤。
与同道分享一首我治疗偏头痛的基本方,就是将活血化瘀与涤痰祛浊相结合:川芎、当归、桃仁、胆南星、制半夏等。 当然,在临证可根据辨证所得或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品或偏重豁痰化浊之功,加减有度,远期疗效满意。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破格救心汤用好可成名 胡春华
最近胡XX的老婆来诊,医生,胡XX是你拉住了留在人间了!我仔细从系统找出胡xx的就诊处方记录,就是2次4剂小破格救心汤加减,再一次是前医开的氨茶碱缓释片,想起了2个月孙子两次送来的胡某,喘息张口抬肩小腿浮肿活动加重。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条(三) 张宝华
就是十余日冷不丁地发生振栗的这个人,同时他下利,在这以后,“头卓然而痛”。这个人发瞑眩,是胃气复振了,津液恢复了,冷不丁地振栗、自下利、头卓然而痛。津液也达不到足,所以足下也寒,这是病的前后情况。 -
调频收音机与中医诊脉的对比分析 徐延勇
基于调频收音机与中医诊脉的对比分析:一、信息捕捉方式的类比-调频收音机:通过天线接收电磁波信号,需从复杂电磁环境中筛选特定频率,依赖高频放大、混频、鉴频等技术分离信号,同时需排除地形、建筑物等物理干扰。 -
伤寒论第五十条 张宝华
五十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脉浮紧者”,一般情况下,浮紧脉就是太阳伤寒的脉,表实嘛。这条的脉迟正说明里虚,仲景先生有新加汤,就治这个里虚的情况。 -
胸痹轻症医案一则 高颖
患者男性,38岁,因偶发胸部走窜性疼痛一周前来就诊。 -
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枳术汤三方合用治疗胃脘痛医案一则。 高颖
按语本案三方合用,切中病机,疗效显著。在本案中,针对患者寒热错杂之象,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阴阳,恢复气机升降,解决胃脘胀满疼痛等脾胃失和症状。三方合用,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解决寒热错杂、脾胃失和;小陷胸汤清热化痰,消除痰热阻滞;枳术汤行气健脾,改善脾胃气滞。 -
孩子大腿皮纹不对称有问题吗 谢江强
大腿皮纹不对称大腿皮纹不对称和DDH的关系如何呢? -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二) 张宝华
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微地清肃其表里再合适不过了。桂枝汤早说过了,咱们重点看看这个越婢汤,《伤寒论》里没有这个方,它在《金匮要略》里,其由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五味药组成,这几个药成方,名叫越婢汤。阳明病,身大热,热是蒸蒸发热。 -
发热抽筋,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谢江强
所谓的发热抽筋,医学上称为热性惊厥,是指由发热引发的抽搐,以前认为是高热引发的,所以称为高热惊厥。如果孩子1岁以内每次发热都抽搐,那可能不是简单的热性惊厥,需要找专业的儿科神经专科医生看看。 -
发热要不要用抗生素 谢江强
儿童发热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用抗生素,所以很多家长都有没用药孩子自己好了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在网上随处可见。但医生的经验却和家长恰恰相反,因为医生每天处理大量的病例,每个医生都曾经碰到过一些严重感染需要用抗生素的病例。
最新文章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6—巳时(脾经当令) 张训景
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所以体内缺乏蛋白质严重,免疫系统就出问题了,如果惧怕针灸,艾灸解溪穴也可以改善肠胃的消化功能。解溪穴同时还是补充能量的一个穴位,9点到11点针灸解溪穴,宇宙间能量源源不断的从针上把能量补进去。
-
保护孩子的健康,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谢江强
保护孩子的健康,要从生活点滴做起1.想要孩子健康,就得培养他健康的饮食习惯我见过很多孩子身体出现各种病症,归根结底,其实都和脾胃的状态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孩子三四岁,饮食习惯开始成形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给孩子打下健康饮食的基础,不能过度喂养。
-
儿科食积痰热咳嗽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具体来讲,对于儿科外科咳嗽疾病,尤为要注重“食积”这个核心病机,消积导滞,可以治疗外感发热不退,也可以治疗儿科便秘。
-
中药3剂治“咳嗽、流涕伴鼻塞5天”案 宗琪
患者:许某性别:女年龄:48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10日主诉:咳嗽,头痛,伴流涕5天。
-
针灸治疗手抖 潘洪波
总的来说,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手抖的目的。当然,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
门诊医案——中风 胡松岩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冠心病3.脑梗塞;4.下肢动脉闭塞症5.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型:风痰阻络辨证要点:患者主症为头晕伴言语不利,故诊断为中风。无意识障碍,无头痛、眩晕,故诊断为中风-中经络,不诊断为中风-
-
右肺腺癌伴胸膜转移中西结合治疗医案1 张训景
刘某男78岁2017.01.19初诊主诉:右肺腺癌伴胸膜转移8月余,克唑替尼治疗7月,右侧胸壁麻木2级6月余。胸腔镜病理恶性上皮肿瘤,符合分化查的肺腺癌胸膜转移。
-
门诊医案记录二 胡松岩
患者黄某,女性,27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自我调护,保持心情舒畅,精神乐观,定期复诊。患者黄某某,女,23岁。患者因体型肥胖,腹部超声提示脂肪肝而就诊,自诉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头晕,口干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嗜食肥甘,喜卧懒动。
-
中西合璧,战胜类风湿性关节炎 张宝华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顽固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技术的融合始终是一条引人入胜的道路。
-
头晕1年加重6天,3剂中药晕止 宗琪
患者:逯某某性别:女年龄:65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18日主诉:间断性头晕1年余,加重伴心慌6天。现病史:患者述1年前渐感头部眩晕不适,伴头部昏沉,不清亮,起坐头眩,甚时如坐舟船,曾口服中药多数未见效,输液也是一点作用未起,时好时坏,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