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青菜不吃就吃肉,水果不爱吃,爱吃零食怎么办?
1. 先从“接受的食物”入手,悄悄搭配
- 把青菜“藏”进熟悉的肉菜里:比如做肉丸、肉饼时加切碎的菠菜、胡萝卜、香菇;炖肉、炖排骨时放软烂的土豆、冬瓜、南瓜,让孩子在吃爱吃的肉时,自然摄入蔬菜。
- 用零食思维改造健康食物:把水果切成小块,和少量孩子爱吃的坚果(无过敏风险)、酸奶拌成“水果杯”;把胡萝卜、黄瓜切条,搭配低盐沙拉酱,当成“手指零食”,替代部分高糖高盐零食。
2. 减少零食干扰,帮孩子找回“正餐饥饿感”
- 固定零食时间:每天只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给1次零食,量要少(比如1小把饼干、1个小水果),避免饭前1小时内吃零食,让孩子正餐时能感受到饥饿。
- 控制零食种类:逐步用天然零食替代加工零食,比如用烤红薯、蒸玉米替代薯片,用纯果汁(稀释)、水果干(无添加糖)替代糖果、饮料,减少味觉对“重口味”的依赖。
3. 让孩子参与“食物过程”,增加兴趣
- 带孩子一起选菜、做饭:比如让孩子选一种颜色的蔬菜(如“今天选绿色的西兰花还是紫色的茄子?”),或者帮忙洗蔬菜、摆盘子,孩子对自己参与的食物,接受度会更高。
- 给食物“起有趣的名字”:比如把“青菜”叫“能量小树叶”,把“苹果”叫“甜甜小太阳”,用游戏化的方式降低孩子对蔬菜、水果的抵触。
调整过程需要耐心,不要因为孩子一次不吃就批评,哪怕每天多吃一口青菜、半块水果,都是进步。可以观察下,孩子是完全不吃某类(比如绿叶菜),还是只是抗拒“生/硬”的口感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郑卢扶阳医学医案第15篇:虚劳伴经候不调(太阴少阴合病) 杨医生
辨证分析与立法四诊合参,此属虚劳伴经候不调。郑卢医学强调"阳生阴长",此案关键在于脾肾两虚,精血不足。"体会本案体现了郑卢扶阳医学"阳生阴长,气血互生"的理论思想。郑卢医学治虚劳,重在辨清阴阳,阳虚精亏必温阳化气,使火生土旺,精血自生,则经调劳复。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久病胁痛医案 高颖
三诊综合患者病情,久病胁痛,夜间为甚,舌淡红、中间无苔,大便不规律,脉细涩,判断为瘀血内阻,气机不畅,兼有肝脾不和之象。血府逐瘀汤为活血化瘀名方,加味后更能兼顾患者兼症,切中病机,故而取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的重要性。 -
知柏生脉地黄汤治疗盗汗的临床应用研讨。 陈锦辉
5剂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显示多数患者2个疗程可见明显效果。随访3个月未复发。2周后汗止,体重回升。糖尿病患者使用中成药制剂时应避免含糖辅料产品。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之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方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
久咳不愈伴吭嗓半年,4剂经方痊愈。 宗琪
患者:毕某某性别:女年龄:6岁初诊:2025年8月17日主诉:久咳不愈伴吭嗓半年余。诊断:咳嗽处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4剂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生姜45g大枣12个炙甘草30g苦杏仁15g厚朴30g生黄芩20g甜叶菊4g煎服方法:冷水1200毫升左右 -
失眠多年,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3岁初诊日期:2025年8月6日主诉:失眠多年伴右侧肩胛缝处麻痛3月余。8月11日反馈:述背部麻木感消失,痛感轻微,小腹火烧感消失,予以背部瘀络刺血。 -
奇怪的知识 陈鹏
我们有个病人家属跑来给我讲,他妈妈得了肿瘤,自己每天在家抄《道德经》,结果活了十多年都没什么事情。我们国人是没有信仰的。那些患循环癌症、重病的人,念佛吃素也好,写《道德经》也好,可以活很多年。通过这些大能记录的天书或咒语,可以连接到主人。 -
治“胸闷、胸痛3月余,加重1周。”案 宗琪
患者:毛某性别:女年龄:55岁初诊日期:2025年7月29日主诉:胸闷胸痛3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诉近3月来胸闷胸痛,曾于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未查出器质性病变,予输液治疗后症状略微好转。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一条(六)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中载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淡癖,大腹水张,荡练五藏六府,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鬼毒蛊注邪物”。假设由于寒痰凝聚而为结胸,就是所谓的寒实结胸,“三物白散”有用的机会。 -
桂枝人参汤 李华歆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研究一下一个重要的“合方”——桂枝人参汤!先试着解读一下关于“桂枝人参汤”的条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所以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桂枝人参汤”! -
痤疮的中医分型论治与名家医案解析 周家霁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面疱”,其病机复杂,与脏腑失调、气血不和、湿热瘀毒密切相关。中医治疗以整体辨证为核心,根据病因病机将痤疮分为多种证型,施以个体化治疗方案。服药2月后,潮热盗汗消失,皮疹渐平,随访1年未复发。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四) 张宝华
如果病变成像疟疾似的,定时发寒热,一天发两次,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小发汗,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
热熨技术发展史 谢江强
热熨技术发展史中药热熨技术是指根据所患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药证相符的中药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后,以布包后趁热熨体表或腧穴,或将药物粗末、泥糊、药饼、药膏直接放置患处或腧穴,然后用器具在药上加热,使药物透达治疗内病的一种方法。
-
论治“胃痛不适一吃就饱痛时口泛白沫”案 宗琪
患者:崔某某性别:女年龄:63岁初诊日期:2024年10月2日主诉:胃痛伴剑突下疼痛,痛时口泛白沫。2025年1月10日:家属查体,遂方患者已无不适感。
-
中医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化痰祛瘀同治痰浊与瘀血常相互胶结,阻滞脉络,诱发中风先兆。六、结语中医治疗中风先兆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用药经验,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通过精准用药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功能,展现出独
-
伤寒论第十二条(五) 张宝华
《评热病论》上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谷”是五谷的谷,泛指饮食物,汗主要是饮食所化生的。在《评热病论》里的“阴阳交”头一节就讲这个汗,阴阳交出汗呀。
-
中医治疗发热证案例分析 赵阳
经中医望闻问切,诊断为发热,证型为内热外寒。此案例充分彰显了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发热及相关病症方面的独特优势与良好疗效。
-
伤寒论第六条(五) 张宝华
剧就是厉害了、严重了。《诸病源候论》说“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作成痫也。”因受惊而发作的一种病。还得“论”治,就是辩证后还得“论证”一下,就是慎之又慎嘛!我觉得这个“论”也有现在医疗上会诊那个意思。
-
伤寒论第七十五条(一) 张宝华
七十五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师因教试令咳”,要是丧失津液血液太厉害,他必耳聋,清窍乏养而失聪嘛!“因教试令咳”,试验试验他,叫他咳嗽咳嗽。
-
肝郁化火所致不寐治验案 吴春水
吴某,女,45岁。综合症状与脉象,辨证为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之证。
-
孩子的形气未充,吃东西不能过量 谢江强
孩子的形气未充,吃东西不能过量《庄子·天地》里有一句话:“物成生理谓之形。”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其“脏腑娇弱,形气未充”的特点,家长们要特别注意,什么都不能过量,比如,给孩子吃东西不能过多,给孩子用药不要太猛烈等,以免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