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补血有一招
气血是生命的根本,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气血,你看死人有气血么?没有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没有一个气血不足的人会长寿! 俗话讲的"断气",表明一个机体的死亡,没了气就没了命,这个气你说要不要紧呢?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 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一旦气血不足,将导致人体机能全面性溃败。气为血之帅是指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及气能统血等三大方面 气能生血:血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化。无论是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的过程,还是精转化成血的过程,都需要依靠气的作用。气盛,则生血充足。气虚,则影响血的化生,甚而出现血虚。 气能统血:气对血液具有统摄作用,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气的统摄作用主要是由脾气来实现的。如脾气虚,不能统血,临床上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证,被称为"气不摄血"。 气能行血:血液在脉中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疏泄条达都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无论哪个环节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血行不畅。
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同时也是气的营养来源。因此,气在没有血的情况下不可能独自存在。临床上血虚会使气的营养无源,导致气亦虚。血脱则使气无所依附,从而气也随之而脱。 因此可见,气和血有很大的关系,相互牵连,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在补气的时候不要忘记补血,补血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补气。
中医补气补血有妙方
中药补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黄精,西洋参,白术等。 成药补气: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艾灸补气: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气海,百会肺俞等。 针灸补气:足三里,百会,三阴交,气海,关元,脾俞,肺俞等。 注射补气: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胎盘注射液注射三阴交等。 输液补气: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药茶补气:人参灵芝茶,黄芪枸杞茶,洋参麦冬茶等。 药膳补气:黄芪心肺汤,人参炖母鸡,党参炖排骨等 药酒补气:黄芪,人参,灵芝,麦冬,枸杞子等泡酒饮。 饮食补气:海参,鸡蛋,红枣,牛羊胎盘,芡实,山药,莲子等。 运动补气:气功,太极,导引,武术,健身操,适当活动等。 生活补气: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心态平衡等。 按摩补气:按摩足三里,关元,揉腹,捏脊等。 治病补气:有病早治根治,切勿拖延,防止久病耗气。 病后补气:大病术后产后均应及时调理虚损,防止气虚。 技巧补气:呼吸吐纳,意守丹田,三分饥寒,百事有节等。 草药养血: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枸杞子、黄芪等。 成药养血: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膏等。 饮食养血:桂圆、老母鸡、红枣、鸡蛋黄、猪肝、瘦肉、鱼类等。 生活养血: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营养均衡、铁锅炒菜、禁浓茶。 节省养血:避免久视伤血、久思耗血、久劳损血、外伤出血等。 治病养血:防治出血、肾衰、再障、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 西药养血:维生素C、维生素B12、富马酸铁等。 输液养血:代血浆,全血,参麦针等输液。 术后养血:大病、大小手术后、产后、人流后均应养气血。 药酒养血:黄芪、当归、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泡酒饮。 药茶养血:当归桂圆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枣仁茶等。 药膳养血:黄芪当归炖老母鸡、当归羊肉汤等。 针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血海、膈俞等。 艾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神阙、中脘、血海等 埋线养血: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等埋线。 注射养血:胎盘、当归、黄芪、B12针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等。
常按摩这4个穴位能提升气血
第一大穴,足三里。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要穴。有句俗话,叫做"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气血不足的人,不妨经常揉足三里穴,每次左右旋转按压30下。

第二大穴,血海。人的身体以血为本,若要气色健康,不可不养血,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第三大穴,太溪。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肌肤要水嫩,气色要自然,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

第四大穴,神门。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睡眠对于气血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那些睡眠不好的人要经常按摩这个穴位。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也曾悟我 张宝华
华驹嬉我,不惑四十,潘鬓希希,升东山之赤子,行将天命之躯,秋水殷殷兮,孟春冰融。圣梦无凤兮,慨时命难违,糅淬水火兮,不怨天,不由人。圣贤寂寞,饮者留名,春花畔,秋月旁,歌舞楼榭,燕雁飞去复还,今夜酒醒何处,五蕴和合非我。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研究仲师“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虽然仅仅寥寥数语却隐藏着很大玄机!从这两个条文对比来看,我们懂得两个患者同样出现“呕”,但是兼并症状不同,代表的意义也可能不同,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所以研究仲景之学一定要学会为在细枝末节上下大功夫! -
不动声色,暗流涌动(肝风袭扰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张**,女,47岁肝风袭扰案河北省平乡县首诊2023-11-20患者近来月经4个月未见来潮,既往已行绝育结扎术。 -
妇人癥积(卵巢透明细胞癌术后) 谢江强
妇人癥积案谢江强中医执业医师温州市瑞安人民医院中医儿科妇人癥积案孙某,女,45岁。本案患者经行左侧卵巢透明细胞癌、子宫肌腺瘤手术后,一直体力疲惫,时有头晕乏力,腰酸腿软,夜尿增多,少寐多梦,血压偏低,空腹血糖偏高。 -
条文解释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五苓散汤》! -
癃闭 谢江强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癃和闭均为排尿困难,轻重程度上不同,多合称为癃闭。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肾、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关系。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四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咳嗽伴咽痒数天”为主诉求诊!患者自诉数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以干咳为主,并伴咽痒,夜间症状较重,曾口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求治! -
降尿酸经方之五苓散 郭文龙
陶某,男,74岁。现病史:患者20天前进行老年健康体检时,发现检验结果尿酸值达到525.6,无其他不适。遂用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检验结果尿酸值467.9。再进五剂后复查尿酸值414.4已达正常值范围。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
手指麻木半年余,中药治疗基本痊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女年龄:56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23日主诉:右手拇食中三指麻木半年余。 -
杂病诊治湿瘀证 张宝华
既往有慢性咽炎,脂肪瘤,肛周脓肿等病病史,痰湿体质。本案即是湿郁日久成痰,气机失调,戕及血气,至血淤,终是湿瘀成事害人身体。观其舌症,增损首诊方,不移于湿瘀左右,缓图以观之,总在湿瘀下手,调和肝脾之内在,去湿瘀于有望也。
最新文章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胃脘胀闷打嗝,2剂大效5剂愈。 李高勤
[主诉]:胃脘胀闷不适伴打嗝1年。口服硬的、甜的、冷的、辣的后胃脘不适和打嗝加重。前额头疼,针刺样疼痛。小便黄也是热,阳明热。黄连6姜半夏15瓜蒌15柴胡24黄芩9炮姜5桂枝12天花粉12厚朴18茯苓15酒大黄5当归12苍术12紫苏子125剂,饭后服用。
-
膏方的服用 谢江强
6.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服用:服用膏方期间,患者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心慌、气短等状况,应该立即停止服用,并尽早向开具膏方的医生咨询。
-
论升降散方解与体会 高立坚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制,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功在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寒温并调。本证的表现虽然种种,但归根结底,是寒凉外遏,火热内郁,故用宣泄郁火的升降散治疗。
-
梦多十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09日束某,女,58岁,务农。主诉:梦多10年。胃纳一般,餐后易饱胀嗳气。心阳衰惫,心神不宁,则夜夜寐浅梦多,夜寐不佳。今复诊告知仍乏力双脚沉重,心脏听诊有杂音。服药后症状好转。2023年12月05日六诊。近几日睡眠一般。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腹泻杨某某,女,6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7月10日初诊。
-
黄连在经方中的运用 彭功伟
黄连一药,经方用之较广,大致功用如下:①心中烦用黄连,如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方中用黄连清心火。②清热止痢用黄连,如葛根芩连汤中用黄连清肠中之热邪。②黄连配阿胶,常用于养阴清热,如黄连阿胶汤。黄连临证中运用很多,使用得当可治愈很多疑难疾病。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张宝华
在现代医学中,血府逐瘀汤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
附子妙用来消炎医案二则 孙亮
附子妙用来消炎医案二则案例一:患者徐某某,主因"脐旁右侧隐痛不适10余天"收入院。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4年。有慢性肠炎病史6年,大便后腹痛缓解。附子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抗炎。医案二:患者张某某,女,26岁,主因"咽痛3天"由门诊收住院。
-
胸痹案例一则 罗沿印
胸痹是指胸部闷闷作痛,严重时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病案举隅余某,男,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