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润和膏:道在膏中

2025.10.13 0阅读 评论数 0 0


龙生润和膏:道在膏中

文/陈医生

于陶瓮中
抱元守一
是白扁豆与山药的太和
蜂蜜将月华 
炼作琥珀色的鼎
熔铸了陈皮的阳 
枸杞的阴

脾胃的坤舆 
曾堆积湿浊
此刻白扁豆运太阴之精
偕山药贯通 
中焦的阡陌
一呼一吸间 
浊降清升
养脾 养脾

肾水的玄机 
蛰伏于膏方的褶皱
静候命门之火 
点燃生长的云梯
少年以温水冲兑阴阳
舌尖绽开甜意时 
脊椎里 有龙脊破土
长高 长高

无需执著于文火的仪式
冲饮即是 
与当下合一
这罐膏方 
是身体的山水谣
在任督二脉 
摆渡虚妄


当草木的魂魄 
漫过十二重楼
方顿悟 
养生原是
一味 水火既济的丹香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四)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六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太阳病当发汗,此为不二法门。后定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由此可见桂枝汤,其实在之处为“解肌”,盖棺之论耳。

  • 常用配穴方法 谢江强

    重视任、督二脉,吴师机认为在任脉上“膻中为气海,脐下为气海,脐中央名神阙”,是三焦气机通调之枢纽,在这三穴上施术可通调三焦气机。多前后相应取穴,即吴师机所称“或当或对”之意,如治疗咽喉疾病可取天突与大椎,心胸疾病可取膻中与神道,腹部疾病可取神阙与命门等。

  • 伤寒论第十二条(八) 张宝华

    葱白能通阳,这个阳就是津液,从这也能看出一二了,汗是阳加于阴变化尔来,这个阴不就是津液嘛,辛动于津液出血管而变汗。我个人认为它能通阳化气,否则怎么实现调和营卫呢?因此用桂枝、生姜这么两个相对温和的发汗药,而不取麻黄、葱白这样的了。

  •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 谢江强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在本节内容中将对方剂配伍的基本知识和外用方剂特点进行介绍。君药是指针对主病、主证或主要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 颈椎病(肝肾亏虚型)医案 吴春水

    同时告知患者可适当进行一些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防止颈椎病复发。

  • 泄泻伴小便遗溺一则 甄林强

    泄泻伴小便遗溺一则自家老人,电话得知其腹泻4日余。次日已服霍香正气水两次,腹泻再减,仍不欲饮食,纳谷不香。2024.11.29二诊:气喘时作,动则喘甚,乏力减轻,纳谷不香,大便调,小便偶有遗溺。服上方后,二便得调,纳谷如常,气喘减半,待后续调养。

  • 伤寒论第一条(四) 张宝华

    那么根据上面的解说,我们再细化一些太阳病的问题。

  • 伤寒论第九十四条(三) 张宝华

    要不能说是招摇撞骗,但岂不是占巧取奇,广而告之就是个噱头,迎合这个大众的心理,我这水平肯定有限了,这个能四诊合参后能把病,给人家解决一些痛苦就难能可贵了,这三根手指头我是用来帮助诊断的,可真没达到那指下心明的境界。那么这一段就是解释前一段。

  • 伤寒论第八十一条 张宝华

    八十一条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病人旧微溏”,他有老毛病,平常就大便溏泄,且是经常性的,“旧”嘛,不是新得的,这样的都是久寒啦!久寒,栀子万万用不得。这一条简单,简单之中有深意,大家可以揣摩揣摩先生的心意。

  • 伤寒论第七十六条(二) 张宝华

    如果它再发展严重了,“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烦闷懊恼谓之懊憹,烦躁得使人无可无不可,莫可名状,叫心中懊憹。为热冲大脑,殃及心脏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