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案:五苓散新咳能断,三易方沉疴得起
二诊:2012年2月29日。上药第一天,咳嗽明显减轻,患者欣喜。第二天三服后,正值酉戌之际,咳嗽剧烈,作呕,吐出白色粘液样痰若干,则咳止;再咳再吐再止,如是反复近4个小时,下半夜稍稍咳嗽。稍头晕,诉有头重脚轻,飘浮之感,下肢乏力,口中腻而不渴,唇干,咽喉不爽,纳谷而不馨。夜寐仍差,上热下凉之证消失,小便减少,大便转好。舌淡边印齿痕,苔薄根黄腻,脉细缓有根。此方本是创用,用时心中无底,但见证应该是准确的。三日中心惴惴然,如举子之待榜发。今得知结果,不胜慰藉。用药后寒水化气,痰饮开冰,得呕出而咳减,口渴亦消,水气行动也,同时流于下部水湿皆得蒸腾,故小便减少而大便转佳。唯觉升腾太过,水湿弥漫上焦,扰动清阳,导致头晕而飘忽,脉转细缓而有根,不虑其虚阳上越。今仍用交泰丸交通心肾,肉桂研磨与饭为丸先吞,收敛浮阳,再合用小柴胡汤调节枢机,半夏厚朴汤降气化痰。黄 连6 肉 桂吞3 柴 胡15 黄 芩6 制半夏9 党 参15 生 姜3片 大 枣10枚 炙甘草6 川 朴12 茯 苓30 炒白术15 生米仁30 苏 梗12,3剂。和解煎服法。肉桂研末,和米饭为丸,分三次,药前先吞。
三诊:2012年3月5日。咳嗽明显减轻,每日尚有一两阵,咳出清稀白痰则止。头仍晕如前,偶觉胸闷,夜寐稍微好转,梦多,怕风,容易头痛,汗出以颈部为主,口中腻,不渴,小便正常,大便有不尽感。舌淡红苔根黄腻,脉细缓。病有缓解之机,引动旧疾(头晕,夜寐差,大便不爽皆是),目前有太少两感之证,拟先进柴胡桂枝汤一剂和解表散,稍加干姜,五味子止咳。柴 胡45 桂 枝25 白 芍30 党 参25 制半夏25 黄 芩25生 姜5片 大 枣10枚 炙甘草20 干 姜10 五味子8,3剂。和解法煎煮。
四诊:2012年3月8日。咳嗽基本消失,但觉喘促气短,稍闷,口中仍腻,咽喉干痛不利,夜寐好转,头痛减轻,头晕飘忽感仍在,小便可,大便不爽。舌红苔中心黄腻,脉细缓。拟以温氏奔豚汤为基本方调理。熟附片15 肉 桂10 山萸肉30 砂 仁5 熟 地15 沉 香5党 参30 淮山药30 茯 苓30 泽 泻10 怀牛膝15 炙甘草303剂。含附子剂煎服法。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温故而知新——温经汤再笔 张宝华
遂曰“当以温经汤主之。”历千年,温经汤一直为临床调理月经有效之方剂,实广大妇女之福祉耳。日汉方者,若大塚敬节、史数道明者,曾以温经汤疗女性手掌皲裂甚效,故而美其名“美手汤”。其认为温经汤能调经,可美容,为中药之“雌激素”。 -
一针中脘穴—治愈“腹泻4天,加重2天”案 宗琪
烧山火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如顽麻冷痹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烧山火手法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经方实验录之干燥综合症 张宝华
某女性60岁患者。旧有燥症,复不幸患癌,火热津亏而燥,痰湿瘀滞成癥,若囿于斯恐失道耳。所谓之燥症,如口干、眼干、口渴,乃木郁土虚,木郁则气滞,气不达,津何以至?复土虚津乏何以奉,况夫术后,津血伤而未复之体乎!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桂枝膏 谢江强
桂枝膏药物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90g,大枣20枚。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最新文章
-
崩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崩漏是阴道异常出血的总称,是指妇女非行经期间,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故对于本病的虚证及虚中夹实之证,皆可使用膏方进行调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
-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李家合
泽泻这味药,能够利水通淋,泻火存阴,《药性论》中所说:“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痛水。”与白术相配,即为泽泻汤,具有利湿健脾化痰的作用,治疗痰饮引起的眩晕、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
遗尿症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遗溺”,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自遗小便,醒后才知晓,或在白天不能自行控制排尿的一种疾病。遗尿通常发生在小儿熟睡过程中,时常在梦中排尿。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抵抗力下降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40曾某,女,23岁。火降则气生,气生则阳气足,阳气温煦机体,则冬季无畏寒怕冷。医案141朱某,女,80岁。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中医十二大消炎药 潘洪波
中医认为,炎症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有关。因此,中医治疗炎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里的12个消炎药。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 夏耀飞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马某某,女,4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11月14日初诊。综合以上二点,故本案当属“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故宜甘草泻心汤加减。
不错!
请教老师半夏用25克量是否大?
相互交流不要称老师。药物的用量是根据病情和药物质量的。这里是按照比例折算的。目前来说没有出现问题。我平时常用量在15克左右。
好的,谢谢,请问您用的是哪种制半夏?
我常用姜半夏
好的,谢谢
👍🏻👍🏻👍🏻五苓散平时运用到男科效果不错,听了老师的思路运用的更妙!!!
您抬举了。我也看了您发的医案,堪称神奇。我这只是在医途中慢慢摸索,还请多多指教。
传统中医文化也要像唐诗宋词一样,一起对酒当医案。举杯引药共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