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里很少提到的身痛逐瘀汤,竟然这样好用!

2022.01.17 749阅读 评论数 5 13
咱们讲一下王清任治疗痹痛的一张方子,叫身痛逐瘀汤。

这张方子在大学教材里面一般不学,在中医内科学里面也很少提到身痛逐瘀汤,但是这张方子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

原来我们学了很多治痹痛的方子,但是我在临床验证过程中慢慢地就淘汰了很多,因为发现疗效并不怎么样,反而是使用身痛逐瘀汤比较多。
那么我就把我的使用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原文。

身痛逐瘀汤原文

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效。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如论虚弱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

身痛逐瘀汤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什么时候用身痛逐瘀汤?

王清任在“痹症有瘀血说”里面提到了这个方子,我们看王清任的“痹症有瘀血说”,人家不是讲痹证都是瘀血,而是说痹证存在有瘀血这个因素,王清任这么讲:“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只要是疼,就叫痹证。

“明知受风寒”,我们认为是受了凉了,但是用温热发散药后却不好;明知是感受了湿热了,但是用利湿降火的药却没有疗效;时间长了,肌肉就消瘦了,有的医家认为是这里边存在有阴虚了,看到消瘦了,有阴血不足了,那么就用滋阴药,还是“不效”。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说病浅的时候比较容易治疗,病在筋骨呢,就实难见效了,不过确实在临床上也是这样的,痹证越久,治疗起来的难度就越大。

 “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这是讲,不去想风寒、湿热到底侵入到人体的什么地方才引起疼痛。王清任说:“入于气管,痛必流走”,他这里讲的“气管”还是动脉。“入于血管,痛不移处”,这是静脉,说痛无移处,他虽然是这么讲,但是我们不认同他。

 “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如果痹证的病人有虚弱的表现,那也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致病”。也就是说痹证里面,虚的因素不是主要的。“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有时候在临床也是这样去辨证,是阴虚,但是不去具体说邪在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用祛风寒、祛湿热的药,则“已凝之血,更不能活”,无论你是用祛风寒的还是祛湿热的,你都解决不了瘀血的问题,也就是血凝的问题。

王清任打了个比方:“如水遇风寒”,就是水遇到风寒,天冷了以后它就凝结成冰了,“冰成风寒已散”,如果冰已经结好了,虽然没风、没寒,风寒已经散了,但是冰还在,也就是说你祛了风寒,祛了湿热,但是瘀血还在,所以说痹证老不好。说“明此义,治痹症何难”,你要知道这个瘀血的道理了,那治疗痹证有什么难的呢? “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此方。

方歌介绍

王清任这个方歌编得也挺好的!“身痛逐瘀膝地龙”,牛膝和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讲得都非常好,最要紧的是不能够缺了五灵脂、桃仁、没药、红花,因为他认为瘀血是这个病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病机,王清任这个讲得很好。

“黄芪苍柏量加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加减使用黄芪、苍术、黄柏,也就是黄芪、苍术、黄柏这几个药并不是非用不可。

但是前面这几个药是必须要用的:牛膝、地龙、羌活、秦艽、香附、甘草、当归、川芎。

使用剂量

身痛逐瘀汤的剂量其实也不大,都是常用量,甚至还偏小,所以说王清任也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医家。

秦艽,用一钱,是3g,量也是很小的,在临床使用的时候,一般来讲,如果是热象明显、湿热明显的,我们就可以加到6g,甚至9g,都是可以的,因为这个药对湿热痹证效果比较好,可以加量。

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这个量在这里边儿都算是最大剂量了。甘草6g。

羌活3g,但是如果临床上是偏于风寒的痹痛,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到6g或者9g,甚至多到15g,都是可以的。尤其是合并有便秘的时候,羌活可以用到15g,大家在想羌活用这么大量,为什么便秘的时候这么用?这个等我们讲《脾胃论》的时候再给大家讲羌活这个药。

没药6g,当归10g,当归养血和血效果非常好。五灵脂6g,但是一定是炒五灵脂。

注意香附用3g,香附是一个理气药,很少有人想到用它来治疗痹证,我一开始看这个方子的时候也觉得这方子为什么用了个香附,这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用法,前面都是活血药、祛邪药,就这一个是理气的药。牛膝也是用10g,地龙用6g。

这就是它的药物组成。但是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实际上可以把秦艽的量加大点,地龙的量也可以加大点,这两样都是凉药,可以祛热。那么如果是虚弱比较厉害,“黄芪一二两”,用黄芪30~60g。这是身痛逐瘀汤的组成和剂量。

临床疗效

关于这个方子,我在没有研究王清任之前,我们医院原来有一个同事,他就说过,他听他的老师讲过身痛逐瘀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挺好的。后来我就在验证这个,确实是有的坐骨神经痛病人用上身痛逐瘀汤以后有效,这就是经过临床验证的。临床医生传承下来的经验基本上是可信的,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那么我在临床上用这个治疗各种痹证,不管是不是坐骨神经痛,发现效果很好,而且对于哪些疼痛更好呢?尤其是对于神经痛,以及神经痛占主要成分的疼痛,都非常好。

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脊髓损伤的病人,腿疼已经将近有十年的时间了,他坐着轮椅到门诊来看病,我就开的身痛逐瘀汤,结果他第二次来诊,说吃了3剂药,疼痛就大大的减轻,减轻90%,真是超出我的预料。所以我对这个病人印象很深,这个病人腿疼近十年了,他肯定用了很多的止疼药,无论中药、西药,但是就没有身痛逐瘀汤的效果好。

后来我们在治疗各种痹证、各种疼痛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以身痛逐瘀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可以把原来的防风汤、独活寄生汤、宣痹汤,还有含有乌头的这些制剂,把这些方子根据辨证给加进来,加到身痛逐瘀汤里边,就发现治疗痹证的疗效又大大提高了。所以说这张方子是非常值得记住,并且好好使用的。


| 作者简介 |
贾海忠,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尤其在中医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慈方数字名医服务系统的研制),对中医发展和推广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来源:选自《〈医林改错〉临证解读》,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著:贾海忠。转自“人卫中医”公众号(ID:renweizhongy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青少年颈椎病危害更大,家长切勿忽视孩子的颈椎健康问题 钟金桥

    手机在学习中广泛应用和青少年寒暑假玩游戏等可能是罪魁祸首,需要引起重视。3次正骨后小孩是有不自主的扭动脖子情况,复查X线见寰枢关节齿侧间隙右宽左窄。追问病史,家长诉仅最近半年见小孩颈部不适,患儿自诉已有两三年,只是未告知父母。

  • 经方治疗呕吐,腹泻 张宝华

    刘某某,女,56岁。按腹部疼痛,以胃脘及两少腹为著。

  •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病案一则 陈升王

    用药详情:柴胡12克、生桂枝12克、生姜12克、天花粉15克、生黄芩12克、生牡蛎20克、炙甘草8克、法半夏12克、生党参10克、黄连6克、大枣12克、茯苓15克、山药12克。

  • 腹痛出血案。 李高勤

    痔疮6年,今天早晨出血。赤石脂代替黄土,艾碳、小戟、仙鹤草止血,仙鹤草可补虚。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反馈:服药1剂后,痔疮出血已消失,其余症状也有改善。

  • 经方治疗痹症 张宝华

    某女性患者,76岁。观其舌症,此乃太阳太阳合病兼血淤,宜于此处求之。桂枝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苍术15克、制附子10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薏苡仁30克、炙甘草10克

  • 带状疱疹的方 吕华蕾

    我说:就这张方子,我用了将近40年,消除了850余人的带状疱疹,仅仅只有59人失手,用或不用,你们自己掂量。带状疱疹这个病,中医讲,是湿热灼于内,外感邪毒,湿热邪毒搏结于皮肤所致。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胸痛案 宗琪

    6月25日回访:患者述未觉明显胸痛,自觉身体良好。

  • 大承气汤 李华歆

    小编找到了很多关于“大承气汤”的条文,束于篇幅所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让我们直奔主题!大承气汤大黄(酒洗)四两厚朴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 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 张宝华

    段某某女,60岁。本案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然素无甚不适,直至新冠后腹胀与日俱增,服用多种药物治疗未得缓解,遂入某三甲医院行胃镜示:萎缩性胃炎,经对证处理后症状不得缓而网诊于余。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病机 谢江强

    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及临床症状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长,病情迁延,可反复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