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膝风的中医治疗

2022.08.30 421阅读 评论数 0 0
(1)病名与症状:
   【病名】指病后膝关节肿大变形,股胫变细,形如鹤膝者。亦名鹤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见《外科心法》卷五。该病多由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病初多见膝关节疼痛微肿,步履不便,并伴见形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继之膝关节红肿炊热,或色白漫肿,疼痛难忍,日久关节腔内积液肿胀,股胫变细,溃后脓出如浆,或流粘性黄液,愈合缓慢。治疗:初其身热肿痛者,服五积散,可配合白芥子外敷及葱熨,或艾灸,或外敷回阳玉龙膏。日久患部肿痛者,宜温阳祛湿,可用大防风汤、独活寄生汤,痛甚者酌加乳香;溃后用芙蓉叶、菊花叶各15克,拌大米饭捣匀贴敷,或用豆腐渣蒸熟贴敷。本病类似膝关节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鹤膝风痰】流痰的一种,生于膝关节部。初期在膝关节周围肿起如绵,不痛或隐痛酸楚,皮色不变不热,慢慢胀痛增加,病腿渐至不能屈伸,肌肉日益萎缩,坚硬如石,久而溃破,流稀水或夹腐块,日久形成关节半脱位或膝内翻、外翻畸形,患肢缩短。类于膝关节结核。
    【流痰】即骨关节结核病。故又称“骨痨”或“疮痨”。多发于学龄儿童,患者常有其它结核病变,病变部位以脊椎为较多,其次为髋、膝、踝,再次为肩、肘、腕等关节。病多大先天不足,或久病肾阴亏损,使骨髓不充,骨质疏松。外邪乘虚侵袭,痰浊凝聚;或由跌仆损伤等而诱发。此证过程漫长,多不热不红不肿,数过或数月后,始有酸胀漫肿而微高起,但不坚硬,日久方溃,溃后流水或出豆腐渣样物,难以收口,继则形成瘘管。每有羸瘦,乏力,潮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2)中医理论:
    鹤膝风者,胫细而膝肿是也,经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治宜祛风顺气、活血壮筋,十全大补加杜仲、牛膝、羌活。或五积散加松节。血少虚寒而痛者。四物加荆芥、牛膝。送活络丹。气血流动。更服八味丸加鹿茸、牛膝调理。正气旺而患自除矣。兼风湿者。换骨丹。下利后膝肿痛。风邪乘虚入三阴经也。大防风汤。服药不能应手者。外用雷火针法。每日淬之。不必着伤肌肉也。方用蕲艾五钱。丁香五分。麝香三分。合研匀。入纸筒中。痛处衬粗纸三五层。点火淬之。以筋脉活动为度。数日自效。又鹤膝风初起。漫肿不红。屈伸不便者。乘未溃时。用陈年芥菜子研细。以姜汁、葱涕和白蜜。调涂一伏时。患处起 。干脱皮自愈。上二法。若脓成者,不可用也。妇人鹤膝风证。
    因胎产经行失调。或郁怒亏损肝脾。而为外感所伤。或先肢体筋挛。继而膝渐大。腿渐细。如鹤膝之状。若肿高赤痛者易治。漫肿不赤痛者难治。二三月溃而脓稠者易治。半载后溃而脓清者难治。误用攻伐。复伤元气。尤为难治也。大要当固元气为主。若食少体倦者。六君子汤。晡热内热。寒热往来者。逍遥散。发热恶寒者。十全大补汤。少寐惊悸者。归脾汤。月经过期者。补中益气汤。月经先期者。加味逍遥散。肾水虚弱者。六味地黄丸。肾虚风袭者。安肾丸、肾气丸参用。凡溃后当大补脾胃。若脓出反痛。或寒热烦渴等证。皆属气血亏损。一于培补。庶保终吉。喻嘉言曰。
    鹤膝风者。即风寒湿之痹于膝者也。如膝骨

日大。上下肌肉日枯。且未可治其膝。先养血气使肌肉渐荣。后治其膝可也。此与治偏枯之证。大同小异。急溉其未枯者。使气血流行而复荣。倘不知此。但用麻黄、防风等散风之药。鲜有不全枯者。故治鹤膝风而急攻其痹。必并其足痿而不用矣。古方治小儿鹤膝风。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牛膝。不治其风。其义是善。盖小儿非必为风寒湿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薄。阴寒凝聚干腰膝。故以六味丸补肾中之水。以鹿茸补肾中之火。以牛膝引至骨节而壮其裹撷之筋。此治本不治标之良法也。
(3)中医药疗法:
    鹤膝风是以膝部肿大,上下股胫部位纤细,形如鹤膝而命名,多见干30岁以下青年,尤以10岁以下儿童为最多。其特点为:发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疼痛不显著,有时仅有轻微的关节疼痛或稍有肿胀,变化也甚慢。晚期膝部肿痛,关节明显变化,状如鹤膝,并出现脓肿。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述的膝关节结核,膝关节腔积液,主要由于感染结核杆菌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不足,肾亏络空,复被风寒乘袭,气血失和,痰浊凝聚,蚀伤骨络而成。初期治则是以补肾养血、温经散寒为主,晚期是以育阴清热,托里透脓为主。这里特介绍几则有关食疗验方,供参考。白芥子60q,大葱、生姜各30g。白芥子微炒先捣烂,与葱姜共捣烂外包膝关节肿胀部位,连包2~3天,患处起泡破皮,不必害怕。

    2.桂林粉背、雷公藤茎、根25~45q,加水适量文火煎3-4小时,早晚饭后分服,每日1剂(雷公藤毒性大,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黑鱼1条,羌活、防风、当归、桂枝、川乌、麻黄、钻地风、透马草15g、木瓜酒5斤。黑鱼去肠杂切块,同余药隔水煮1小时,蘸抹患处。
    4.豆腐渣适量,蒸熟,乘热贴敷患处,每日I换。
    5.青风藤90g,麻黄6q(后下),水煎(或浓缩制成片剂),早晚分服。
    6.大蒜头(去皮)100g,李树皮50g,生姜1Og,蜂蜜6g。将大蒜头捣成糊状,李树皮加水1OOml煎取20ml,生姜捣烂取汁,加蜂蜜6g调匀,以上诸药调成糊状,摊在塑料布上,厚0.2em,外敷关节周围,用绷带包扎固定,待局部有发热、刺痛,30-50分钟后除去敷药,暴露患部即可。
    7.制草乌、制川乌各3g,白芥子6g,共研细末取鲜羊肉90g,去筋骨用棒锤砸成糊状,加入药粉调匀,制成软膏敷于患处,外用纱布包之,每隔7天换1次。

   8.芙蓉叶、菊花叶各15g,拌大米饭适量,捣匀,贴敷患处,每日1换。
   9.大戟1OOg,甘遂10Og,大黄末适量。前2味共研细末,蜂蜜调敷双膝,并盖上鲜菜叶以保持敷药湿润。每天2次,敷8小时,肿痛减轻。3天后在原方余末中按15%的比例加大黄末,再敷如前法,一星期肿消。
   10.黄芪240g,远志6g,川牛膝9g,水煎服,每日1剂。
(4)食疗方法:一个芋头,能治疗鹤膝风、慢性肾炎、鸡眼等14种辩证芋头为大多数人爱吃的菜,芋头烧牛肉、芋头烧鲜鱼、芋头烧萝卜、芋头鲜肉饺、红烧芋头、白糖拌芋头非常美味,但芋头全草有很多的药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胃健脾,破血散结的作用。凡脾肾阴虚所致的食少瘦弱、久痢便血、口渴便秘、气血郁结所致的腹中癖块、瘰疬肿毒者宜食。芋叶,性味辛凉,功能止泻、敛汗、消肿毒,用治泄泻、自汗、盗汗、痈疽肿毒等,芋茎,性同芋叶,利水、和脾、消肿,可治泻痢、肿毒。芋头花,性平,味麻,有毒。适宜于治疗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及脱肛等。
                       杨家强主任供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骨质疏松症防治 张宝华

    骨质疏松症可影响全身骨骼,但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等部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 谢江强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舒心祛痛风37岁的杜女士3年前被确诊患有痛风病,发作时,小关节红肿热痛,有时可见头晕乏力,有时伴有双下肢沉重无力,有时还会出现腹泻、胃胀等表现。针对杜女士的情况,我去掉了成膏药中的阿胶,以免加重她的溃疡症状。

  • 如何看医案 高群

    比如《临证指南医案》,经常几句话就给出了方子,没有鉴别点,没有后续结果,看着比较费劲。所以我个人发医案的时候,放的都是信息来源,也就是我当时获得的信息就这些,然后给出方子和结果。当然医案也不是完全没作用。

  • 常见中医妇杂病自编记忆歌诀 姚维新

    下面简便记忆歌诀为作者结合《中医妇科学》十三五教材进行编配,解决妇科杂病这一章节方剂众多、一方多证、一证多方的记忆难题。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

  • 感冒如何自治 许春杰

    一般来说,感冒会有五个阶段,下面就具体说说这五个阶段都如何治疗。好,这就是感冒第二阶段,记住这个阶段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及时治疗,别傻傻的等七天感冒自己好,也别傻傻的只知道喝水,喝水不治感冒。

  •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 谢江强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兰老太太自从十年前老伴去世之后,就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人交流,只有在见到孙子的时候,才愿意说上两句话。于是我为兰老太太开了清心化燥膏,以清心除烦解郁,润燥化痰定神志。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