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12天,针药并用悄然而至

2025.08.05 708阅读 评论数 9 30

患者: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26岁

初诊日期:2025年7月26日

主诉:月经延迟12余天。

现病史:患者述本月月经延迟12天有余,结婚3月未孕,昨日有胸痛,屁多(臭),喝水少,怕热,易汗(上半身、头颈及腋下),头部先出汗,纳一般,一吃即撑,无饱腹感,小腹正中轻压痛,左少腹压痛,脐上下左右压痛(上左右涨,下刺重),右胁叩击痛,双胫略肿,舌质淡,苔白厚腻,尖平,舌下瘀络不显,左脉:沉缓有力略大,右脉:略沉力稍弱。

诊断:月经延后

处方: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7剂

针方:18好、痛10灸(一次)

方组:柴胡15g      白芍30g     枳实15g   炙甘草15g

    当归15g    川芎15g    茯苓18g   桃仁15g

    泽泻20g    生白术18g    肉桂15g    香附30g  

    牡丹皮15g   女贞子20g   墨旱莲20g  炒内金30g

    甜叶菊4g

煎服方法:冷水1200毫升左右+黄酒2瓶泡透,水开煮到500ml,早中晚饭后热服。

忌口:生冷,水果,辛辣,油腻,鱼腥,鸡肉,五辛等。

7月29日反馈:月经于睡梦中悄然来临,此次月经胸未痛,经色红(原来深)。

按语:患者小腹压痛,胫肿,月经延迟,脉沉无力,考虑瘀血兼湿邪阻滞,《金匮》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辩证此患者属当归芍药散证,故以当归芍药散治疗,胸痛,右胁肋叩击痛,饱腹感,考虑肝郁气滞之象,且患者体型偏重,符合四逆散证,同时套用二至丸以滋补肝肾,鸡内金催经,香附疏肝解郁调经,综上所述,诸药合用治疗此类问题。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全科诊疗 李华歆

    过后小编特意看了看他在医院的病历小编:记得给我打车费啊!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五) 张宝华

    那么先生开始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 感冒五天,中药一剂愈 蔡根深

    隔日复诊诉诸症基本消失,感冒已愈,带其老伴来诊。

  • 伤寒论第二十条(三) 张宝华

    本来就是桂枝汤证,病人本就有汗出的,大夫辩证有误,看成伤寒证了,给用上了麻黄汤,发汗“遂”就汗漏不止,之前有汗出,用错药后加重了,“遂漏不止”嘛!它暗示了用麻黄汤发汗是错误治疗。这是误治汗出过多的不良后果,本是桂枝汤,误用了麻黄汤,虚极而变成阴证了。

  •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患者应坚持服药,不可半途而废。总之,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探讨 高帆

    小柴胡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确切的临床效果。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小柴胡汤的多重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仍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科学配伍,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避免不良反应。

  •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案 高颖

    患者某,女,46岁,反复口腔溃疡2年余,此次发作已持续1周。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日后电话随访,患者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减轻,继服5剂。

  • 伤寒论第三条(二) 张宝华

    古人把有汗的叫作中风,把没汗的叫伤寒。太阳病再细分为两种,一种太阳中风,一种太阳伤寒。由于汗出和无汗,证候就不同,一个是太阳中风证,一个是太阳伤寒证。

  • 桂枝汤加味治疗感冒后顽固性自汗1例 陈积武

    某女性,38岁,因感冒后汗出1月余。二诊时患者自汗情况好转,心悸,胸闷情况改善不明显,原方白芍减为10g,加锻龙骨30g,7剂,煎服如前。

  • 产后恶露出血案,完带易黄2剂愈 李高勤

    主诉:产后恶露伴出血1月。主要症状:神清,精神可,产后恶露1月,有异味,偶尔出血,无怕冷怕风,无口干口苦,纳稍差,出汗可。"其本质,还是生产出血,伤血,伤津液,导致一系列的表现。反馈:服药2剂后,恶露基本消失,异味明显减少,未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