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五天,中药一剂愈
2025-01-13
朱某某,男,62岁,主诉:恶寒、头痛、乏力、无汗5天。既往有饮酒史数十年。
5天前从四川来深圳后因受寒出现恶寒、头痛、乏力、无汗,全身酸痛,咽干、鼻干,不欲饮水,平素喝茶较多,无发热、咳嗽,余尚可。家人亦有类似症状。曾有自服中成药(具体不详),效不佳,现来我处求治。查体:神清,面色暗红,舌长尖红失润,苔中薄黄,脉左浮数右浮紧。
诊断:时行感冒。
分析:患者初来深圳即感受寒邪,家人亦有类似症状,结合近期处于季节性流感高发期,故诊断为时行感冒(寒疫)。恶寒、无汗、头痛即为典型太阳实寒表证,全身酸痛、乏力亦是疫病之见症。因其人有饮酒史数年,体质偏阳,经过5天亦有热化趋势,舌苔薄黄、脉兼浮数即是明证。故辨证为表证仍在兼化热,予麻黄汤加减。
治法:散寒解表,利咽除疫。
方药:麻黄10g白芷12g羌活9g射干10g
百部10g浮萍12g燀苦杏仁10g桂枝10g
炙甘草6g马鞭草12g茯苓15g,一剂,水煎取800ml,分四次口服。
隔日复诊诉诸症基本消失,感冒已愈,带其老伴来诊。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老年舌麻半年余,巧辨燥湿同病终得解 邓慧龙
2024.12.21,女,70岁主诉:舌头麻木半年余。辨证:阴血不足,燥湿合病处方:导赤散合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20木通5甘草3麦冬30陈皮9法半夏9茯苓15山药20鸡血藤30山萸肉9丹皮9全蝎3蜈蚣1条玄参95剂,水煎服反馈:舌头麻木明显好转, -
慢性鼻炎 谢江强
慢性鼻炎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慢性鼻炎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目前,鼻炎患者正在逐年增加,而且年龄趋向低龄化。 -
咳嗽 罗志琴
患者40余岁于2024年7月就诊主诉:咳嗽3月余现病史:患者咽痒后出现咳嗽,无痰,一天阵咳5-6次,余正常。后随访患者3付药喝完后咳嗽已愈。咳嗽中医辩证治疗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
孩子和烟 谢江强
我诊治的一个病儿患哮喘一年,他家里有祖父母、父母共五口人,其中有两人吸烟。病儿时不时还趁大人不在,偷偷吸大人抽的烟,虽然只是个别的偶然事件,但从医学角度是不允许孩子吸烟的。孩子过早的接触烟,身心都会受害,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
耳鸣3月余 罗志琴
案例:2024年2月,患者女,50余岁。主诉:耳鸣3月余。 -
经方实验录之咳嗽 张宝华
初诊:某63岁男性,基础病见高血压、肺大泡、颈动脉硬化。主诉持续怕冷伴咳嗽、咳白痰,偶发咳嗽,合并面部晦暗粗糙、午后困倦,睡眠打鼾明显,二便基本正常。既往有高血压,肺大泡,肺气肿,脂肪瘤,颈动脉硬化等病史,对香烟过敏。方药对证,已切中病机,益附子强其机能。 -
小柴胡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3月31日二诊:述鼻子仍太透气,余症尽无,咽干,纳可,大便日一行,脉同前变化不大,舌质淡,苔黄厚腻,边齿痕,更方小柴胡汤加减,方药如下:柴胡18g生黄芩15g北沙参12g知母15g甘草10g豆豉10g辛夷12g神曲10g天花粉15g生石膏30g薄荷4g(后 -
陈医生书法 陈鹏
-
从"和法"谈中医调枢艺术的临证真谛 刘颖
观其舌苔白腻中现裂纹,脉弦细而寸关不调,此非纯实纯虚,实乃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和。"和法"运用之难,在识"不和"之机。现代病证多呈"杂合之病",尤需"和法"斡旋。"和法"最高境界,乃令机体自和。""和法"非妥协之道,实为拨乱反正之枢机。 -
从"三多一少"到"痰瘀阻络"——消渴病辨治的现代视角 刘颖
细察其症,虽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但痰瘀互结特征显著:《素问》言"肥贵人则膏粱之疾",患者膏脂堆积酿痰,久病入络成瘀,形成"痰瘀阻络"核心病机。
最新文章
-
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攻略 高帆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融合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的理论,阐述了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
晕厥病例抢救的前前后后 马亮
没想到在第2天就遇到了晕厥的病例。病重抢救的就更少了。马驰医生给做血糖测试的时候,我就说,你这是选一个手指头刺血检测,如果是5个手指头尖都扎了,多挤几滴血出来,这个就是中医急救了,十宣放血。
-
为何学习护眼手法? 马亮
很早关注到护眼手法的课程,这一次是在西安开班,就毫不思索的报名参加了。很多人都会疑惑,短短两天的学习能不能掌握这个手法治疗,能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假如。。 陈鹏
假如下辈子不当医生,下最早的班,睡觉最安稳的觉,喝最烈的酒,陪最爱的人,去想去的地方。。
-
家长如何帮脾阳虚的孩子调理 谢江强
家长如何帮脾阳虚的孩子调理a.日常生活中不能让孩子受寒不要让孩子吃寒凉的食物,以免伤到他体内的阳气。想要给脾阳虚、肾气不足的孩子调理身体,家长还是应该先给他补脾,脾气足了,肾气就能得到补充了。
-
余心中之小建中汤及其衍生汤 张宝华
然亦有异者,“不差者”即是常中之异,或源于天赋异禀之差异性、或陡遭“伤寒”,机体应对失序,故曰“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余义,此乃小建中汤之真谛方证。故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小建中汤,此乃王道之治也。
-
浅谈口臭口苦口干治疗一案例 王井清
反复口臭口干口苦半年余。继续原方巩固一周,后两月反馈原症状仍未反复,嘱其注意事项,保持良好作息饮食。
-
妇人癥积(卵巢透明细胞癌术后) 谢江强
妇人癥积案谢江强中医执业医师温州市瑞安人民医院中医儿科妇人癥积案孙某,女,45岁。本案患者经行左侧卵巢透明细胞癌、子宫肌腺瘤手术后,一直体力疲惫,时有头晕乏力,腰酸腿软,夜尿增多,少寐多梦,血压偏低,空腹血糖偏高。
-
观代赭石 张宝华
代赭石现代医家之共识,谓其味苦、甘,性微寒。张氏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曰代赭石: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力最效。故有钉头赭石及龙眼赭石之名。参、赭镇气汤中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镇安奠定之,亦旋复代赭石汤之义也。
感谢!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