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经证用药图

2021.12.05 92阅读 评论数 0 0
盖太阳主开,阳明主阖。今阳明为太阳之邪所逼,不从本经之阖,而从太阳之开,开于下,故下利也。

阳明经证用药图
葛根汤用法

一治周身发热,发现斑点,呕吐。夫周身肌肉皆属阳明,阳明主发热,不恶寒,今为外邪抑郁,壅于阳明,故发热而现斑、呕吐者,皆邪毒上壅外出之故。葛根汤力能祛邪外出,随其邪之所向而祛之,故愈。

一治两眼皮红肿痛甚。眼皮上下皆阳明所主,今为风热所闭,抑郁而为红肿痛甚。葛根汤力能解阳明风热,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乳红肿发热。两乳地面,乃阳明所主。今外感之邪,伏于两乳间,故见红肿痛甚。葛根汤专祛阳明之邪,治之故愈。

一治小儿痘初现点。夫痘毒自内出外,既在现点,此刻毒邪尽在肌肉之间,肌肉属阳明,葛根汤力能宣通肌肉之邪,不使痘毒遗留于内,发透为佳。然后另行养浆之法。若已发透,即不可用此。

此方功用颇多,加减法亦多,仲景《伤寒》书言之甚详,兹不复赘。

阳明经证用药图
阳明经证用药图
此方本列于太阳篇中,而又曰治阳明腑症者,盖以太阳之邪,服桂枝汤大发汗,表邪既解,而阳明之血液已伤。阳明乃气多血多之腑。今血液骤伤,阳明之内热立作。若不急用白虎以清热,人参以养血液,邪火益盛,即有不要扑灭之势,故白虎又是阳明之腑方也。

白虎汤用法

一治上消证。夫上消者,渴而多饮也。由邪火在胃,血液大伤。血为阴,阴伤而引水以救者,阴与阴相亲也。白虎汤力能灭火以有阴,故治之而愈。

一治心下一寸间发生疮疾,红肿痛甚。按心下一寸,乃胃之上口也。因邪热结于胃之上口间,故发生疮疾。白虎汤专清胃热,故治之而愈。

一治牙龈红肿痛甚,饮冷。夫牙龈乃阳明所主,今胃火聚于上,故见红肿痛甚,又见饮冷,知其邪火伤阴。白虎汤力能清胃热,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乳红肿痛甚。两乳乃阳明脉过之所,今见红肿痛甚,是胃中之邪热壅滞所致也。白虎汤专清胃热,热邪去而肿自消,故治之而愈。

一治谵语遗尿,口不仁而面垢,三阳并病。谵语者,邪热入于阳明之府也;遗尿者,邪热合于太阳之府也;口不仁而面垢者,邪热合于少阳之腑也。白虎汤力能清热,一热清而三病立解,故治之而愈。

此方功用颇多,加减变通亦多,《伤寒》书言之甚详,其中尚有背寒一证,亦用之。学者当辩而明之。

阳明经证用药图
凡用此方,必须审察的确,总要知道胃家实三字提纲。

何谓胃家实?

如大小便不通是也;大便硬,腹满是也;

狂妄奔走,叫骂不避亲疏是也;

潮热谵语是也。

种种不一,务宜斟酌,不可猛浪。

大承气汤用法

一治咳嗽,声如洪钟。

夫咳嗽之病,似不可以与此方。其所以必用此方者,诚以咳嗽声洪,乃邪火旺极之征,火刑于肺。若不亟用此方,以扑灭其火,肺有立坏之势,故不得不用之也。

一治食入即吐。

夫食入而出,亦非可下之候,其所以可下者,疬以吐则为逆,非寒即火。今食入而出,是胃中之火逆行于上,其食故不得下降也。但寒与火虽辩明,方可用此。

一治头晕,人昏乱无主,三五日一发,夫头晕之症,原非应下之候。

其所以应下者,盖以阴血虚极,不能制其亢龙,龙奔于上,则浊火乱其神明,故昏昏无主。大承气汤力能制其亢龙,故治之而愈。

此方吴又可《温疫论》条中,可用此方有三十余症,《伤寒》阳明本篇可用六七症,少阴篇急下可用有三症,兹不备举。学者务宜熟读仲景《伤寒》书,但得圆通应用变化之道,切不可死守原文,当以明理为要。

白虎汤

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辨证要点:壮热,大汗,口干舌燥,或谵语神昏,脉洪大。证属里热炽盛,热而未实。

药用:知母18克,石膏30克,甘草6克,粳米30克。以水2000毫升,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日3次。

方解:白虎汤是《伤寒论》中辛寒清气的代表方。方中知母苦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为君药;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善清肺胃之热,与知母相配,既能清阳明气分之热,又能润燥以滋阴;甘草甘平,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粳米甘平,益气和胃,与甘草同用,具有和中养胃之功。全方具有清燥热、救阴液之效,旨在清气分热。

临床上凡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证并见者,均可应用白虎汤治疗。在八十年代流行性出血热疾病高发期间,治疗高热期患者就经常使用白虎汤方药。如曾治疗患者王某,男,45岁,1985年5月10日就诊。经多项检查,西医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收住院,配合中药治疗。症见面赤,高热,大汗,口干渴,烦躁,腰痛。患者形体胖壮,皮肤散在紫红色出血点,舌质绛紫,舌苔薄黄,脉洪数。中医予白虎汤治疗,药用石膏120克,知母30克,甘草10克,粳米30克。水煎,分4次服,4小时服药1次。连服3剂后病人口干渴明显减轻,体温降至38.5℃,皮肤出血点变淡,腰痛减轻,舌仍干,脉稍数。治疗予前方,石膏、知母减半量。再服3剂后,病人能安静入睡,口干渴基本消失,仍有微汗出,体温37.8℃左右,进入出血热二期,后继予西医治疗而痊愈出院。此例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属疫疠范畴,热势来者凶猛,必须大量石膏、知母清气凉营,清热之力既迅速又持久,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方中粳米不能缺少,粳米稼穑味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性,为后天养生之资,与寒凉药为伍,除能养胃气外,还有助于石膏作用的发挥。

白虎加人参汤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辨证要点:一是较白虎汤证的汗、渴更剧;二是无大热大汗,而有渴饮的症状;三是脉虽洪大但无滑数,亦可见脉象无力或虚数;四是有白虎汤证,但年逾花甲,气血阴液亏虚,显出种种不足。以上四条符合其一者,都可认为是白虎加人参汤证。证属里热炽盛,津液亏虚。

药用:白虎汤原方,加人参9克。上5味以水2000毫升,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日3次。

方解:本方由白虎汤加人参组成,是清热与益气生津并用的方剂。因壮火食气、热盛伤津,故用白虎汤辛寒清热,加人参益气生津,为热盛气阴两伤之良方。

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疾病中遇到一例,患者张某某,男,73岁,1985年6月30日就诊。经多项检查,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收入住院,配合中医治疗。症见面红目赤,高热不退,体温39.5℃,口干多饮,体虚无力,皮肤散在少量出血点,腰痛转侧不利,小便涩痛,舌质红,舌苔白欠润,脉虚数。证属里热炽盛,津液亏虚。治疗予白虎加人参汤化裁,药用石膏100克,知母20克,甘草10克,西洋参30克,粳米30克。水煎,分4次服。连服3剂后,体温降至39℃左右,口渴减轻,仍有自汗出,皮肤出血点变淡,小便通畅,舌淡,舌苔白,脉细数。上方再服5剂后,患者精神明显改善,体温仍维持在38.5℃左右,口渴、汗出基本消失,脉仍稍有虚数,治疗予单味西洋参10克,水煎服。余症由西医治疗,半月后病愈出院。

本案患者症见大汗、大渴、大热之外候,仍需使用大量石膏、知母清散里热,但考虑患者年高体虚、津液亏耗,故辅以西洋参固气、滋阴、生津,扶助正气,因诸参之中,唯西洋参性凉,生津润燥,不助其热,这样既能治疗祛邪,又能固正。

猪苓汤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发热,心烦不寐,舌质红,脉细数。证属水热互结,阴虚有热。

药用: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9克。上5味,用水2000毫升,先煎4味,去渣,烊入阿胶,1日服3次,每次温服140毫升。

方解:方以猪苓为君,淡渗利水;泽泻、茯苓为臣,甘淡,以助猪苓利水渗湿;佐以滑石之甘寒,利水清热、通淋;阿胶滋养阴血而润燥,防止渗利之品再伤阴血。五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共奏利水渗湿、清热养阴之功。

猪苓汤可用于湿热互结、小便不利之症。如余某某,男,56岁,于2011年8月25日就诊。主诉小便涩痛排解不畅3天,伴有发热、口渴多饮、自汗出,形体消瘦,面红,舌质红,舌苔少欠润,脉浮数。证属下焦水热互结,气化失调。治宜清热润燥,助气化利小便。方用猪苓汤加味。药用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30克,阿胶15,滑石30克,玄参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3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2剂后,小便涩痛略有改善,发热、口渴、自汗减轻。继服3剂后,发热、口渴、汗出消失,小便仍稍有等待及排解不尽感,口淡无味,纳食不馨,且伴见腰膝酸楚,脉缓无力。证属肾亏脾虚,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固肾,健脾助运。更方用五苓散加味。药用茯苓30克,猪苓15克,白术30克,桂枝15克,泽泻3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黄芪3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续服药15剂,基本恢复健康。

本案患者素有前列腺疾患,经常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因感受风寒后,发热出汗,其热直入下焦,水热互结,热灼肾阴,伤及阴津,而使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湿内停,故出现小便涩痛排解困难,用猪苓汤利湿清热,养阴润燥;加玄参、木通、车前子、甘草滋阴通淋。后期出现脾肾亏损、气阴两虚之侯,更方用五苓散健脾利湿以助运,用熟地黄、山萸肉、黄芪补脾益肾,以善其后。

竹叶石膏汤

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辨证要点:发热汗多,心烦少气,口干喜饮,气逆欲吐,舌干少津,脉细数。证属气阴两亏,余热未尽。

药用:竹叶10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冬18克,人参6克,甘草6克,粳米15克。上7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日3次。

方解:本方是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竹叶、麦冬、半夏组成。由于白虎加人参汤具有清热益气生津的作用,故用此方作为基础方,加竹叶清热除烦;因其病后余热不甚,故去知母,以石膏与竹叶相配,清肺胃之郁热。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且能开胃行津液;麦冬滋养胃阴。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益气和胃之效。其中麦冬与半夏相伍,既无滋腻之嫌,又无辛燥之弊。

此方多用于治疗热病后气阴两虚、余热未尽的病症,是一种滋润清热清补剂。如王某某,男,45岁,于1986年7月15日来诊,突然高热不退,大汗淋漓,口干渴,伴见头昏、烦躁,收入住院治疗,邀中医会诊,刻诊见舌绛,舌苔黄欠润,脉洪大,诊为暑热伤阴,急予白虎汤治疗。3剂后,热退、渴减,仍觉潮热微汗,心烦气短,口干欲饮水,舌红欠润,脉虚数,证属气阴两虚,余热未尽,又拟方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药用淡竹叶15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冬15克,西洋参10克,炙甘草6克,粳米30克。水煎,分3次温服。连服3剂后,潮热心烦消失,津生口润,食欲增加,仍觉乏力,更方增液汤加西洋参善其后,服用5剂而告愈。此证为暑热伤阴,引起热、渴、汗俱盛,与阳明热病等类,故用白虎汤类方有效。因人参性热易伤阴,换用西洋参性凉而补,既能益气清热,又能养阴生津。

阳明病证候

第1节 阳明病经证

同学啊,你们家有没有什么人出什么状况啊?最近呢,我的外婆也死了,龚秘书的奶奶也死了,然后呢,我的社大的这个庄子班一个同学他说,他从来心脏血管都没有问题的,忽然之间心肌梗塞去做导管了。就是这一类这一类的病哦,那类心脏塞住的病,我倒是最近好像听到的那个频率哦,感到特别的密集,不晓得同学你们身边的人有没有这样子的问题?还好是吧。

最近这几个月有没有人平常胸部是不会发闷的,可是觉得最近几个月好像胸口莫名的一阵阵会发闷、有压力的感觉,有没有?有哦,可能还是有人会有。

这个,我是这样说,这个依据这个五运六气来讲的话,今年是这个土运特别厉害的一年嘛,本来啊,我对于五运六气的看法是有一点小看了这个土气,怎么讲呢?就是,我从前在等啊,谁出事谁死掉啊,都是在等2006年的那个水运特旺啊,或者是2007年的火运特旺,就是我一直以为那种年比较会出事。

到底哪一年火运旺,我已经忘了啊,2008嘛。那个这边都在这种年份在等人出事,结果那两年哦就觉得还好,没有什么人出什么大事。可是呢,到了今年哦,倒是觉得周遭的人出大事的比较多。

那个时候我才发现说,原来土运这个东西哦,也不是省油的灯,因为这种气运来了之后啊,人的身体里面会堆积湿气。你看,如果以我们台湾今年来讲的话,这个梅雨也是要下不下的哦,那个空气的质感开始变得很奇怪了。

那么,脾胃的这个湿气堆起来之后,那直接就是脾阴实传到心阴实嘛,对不对,所以心脏塞起来这个事情恐怕是很容易发生。当然呢,我们也不要说绝对会发生,但是,只是说这样的一个大概的气运跟大概的五脏的对应关系哦,让我觉得,所谓的以五运六气来预测疾病这种东西,你看《黄帝内经》或者是《伤寒杂病论》里面那些内容,其实也没什么屁用耶。

就是它给了很多什么今年人民会病什么什么对不对,这等了半天也没照它说的生病,可是以体质上来讲,却让人的确可以看到说,哦,今年脾阴实当作一个起头,然后开始蔓延的那种体质是很清楚的。所以五运六气我们也姑且不要把症状预测地太详细哦,讲详细了都预测不准。但是呢,这个体质上面受的影响我是觉得还是存在的。

所以同学如果这段时间哦,你看到你的舌苔变湿了,那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要及时吃一些祛湿的药哦,把这个舌苔哦,这个脾胃之湿给解决解决。那这个祛湿的药嘛,我想代表的是平胃散对不对,那你要顺便减肥,你要吃大豆黄卷也没有关系啊,是不是。

然后呢,如果是有五苓散证的那就吃五苓散好了,因为五苓散的话我发现我的同业哦,他们用五苓散是生药打粉有效很多,这个反而是科学中药不太有效,生药打粉的力道非常强。那那个他们好像也有把那个药单放在生源,你只要说一下五苓散的粉剂,他们大概给得出来吧,不过老师的名字不是我就是了啊。那这个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就是可以吃的药你用一用。

那么,如果你不能够挡住,真的开始发生胸闷的状态了,当然我们一般论的说法是,这个脾阴实传成心阴实的时候呢,出现的心脏病往往是瓣膜病,就是心脏瓣膜的病。但是这个论点我觉得在临床上面大家不要去想太多,怎么讲呢?

其实张仲景的胸痹篇哦是一个相当完善的篇章,大家就是凭证开药就好了。所以你不要去想太多,说是,哎呀我现在得的是这个栝蒌薤白半夏汤证,那这个胸闷胸刺痛啊,这个是以病机论的话,以方测证的话,病机论是胸口积太多痰,不是瓣膜病,那我怎么会得呢?就不要去想那些乱七八糟有的没有的,症状合就给他开下去,就很有效。

因为呢,这个脾湿堆上来对不对,有没有可能堆成这个汤证?也有可能哦,各种汤证都有可能堆出来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看证开药,倒是不必想太多哦。

我觉得,当然不是每一位同学,但是有的时候我会在上课前听到学生在那边聊天哦,我都觉得说,好像有一些同学是学了很多很多家派的医术,可是他在临证的时候呢,是脑海里面有几百个方法在那边盘旋,然后不知道该用哪一个方法。那我想我们学经方至少不要落入这种思考力的绝境哦,就是有证就照证开药就好了,就是不要再想了。

张仲景如果喜欢你想的话,这本书不会是长得这个样子的。所以就不太需要思考,你看到证对了就用哦。因为今年好像,当然刚刚同学也没有说大家身边都有发生这样的状况,可能这是只是一部分的人有感觉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有的话,那就稍微晓得一下。

那么,至于今天要上的正课,各位同学想睡就睡吧,没什么太要紧,今天的课又是超级大低潮。这个,我是觉得啊,这个张仲景的这个阳明篇的很多条目,我们可以看到张仲景是很用力的要分析一些东西给我们知道。可是呢,张仲景的阳明篇其实也有一个先天的缺陷,就是,他的写作方式的逻辑不好。

我想哦,我们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都会晓得,如果一个教书教给我们的内容哦,是一个逻辑非常好的,我们会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吸收对不对,我们的头脑会知道怎么归类。可是如果教给我们的内容本身逻辑性不高的时候,其实学起来是相当吃力的,放进来之后就一团都糊掉了。

那当然这种事情也不见得完全要怪张仲景,或者是教书的老师哦,有些学生们也是本身逻辑思考非常弱的,所以不知道怎么归类了哦。那这是题外话。但是张仲景的阳明篇的确是具有这种逻辑上面的先天缺陷的问题,比如说张仲景会很用力地告诉你说,什么样什么样的情况不可以用大承气汤,什么样什么样的情况你只能用什么承气汤,就是他划分得很严明,好像生怕你用错一个方就完蛋。

可是他本身的条文又有那种,才说了不可以用大承气汤呢,他下一条又用了,就是这样子的内容还是存在的。所以到最后哦,以单独个别的条目来讲的话,他这样自己打自己哦,学起来是很难过的。

我们只能说,我们先把这些条文过一遍,然后等到后来,就是教完了大部分的条文,我们再来做总整理。那至于他逻辑是彼此矛盾的部分,可能也就只好不予采纳了,他的这本书在这一块有这个问题。当然用大承气汤之类的方子哦,也不是阳明篇的专利啦,像少阴篇也有用啦,杂病也有用。

但是呢我会尽量的就是早一点把这个东西先整理给同学。所以我就觉得这些条文有些让我们很用力地啃过去,可是在要用的时候会发现,这个条文也只好作废哦,因为它本身有这样子的一个自我冲突的地方存在。

【9.12】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那么,我们今天呢就继续来看条文,上一次教到【9.11】条,讲到说是伤寒啊转到阳明啊,因为脾胃属于手足,所以呢人的手脚呢,会容易有一粒一粒的汗珠冒出来,这个手脚会“濈然汗出”,当然他11条是讲全身啦,那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状态。

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12条,这个12条要怎么看啊?你不要被这个条文吓到,他说“阳明中风”,然后呢,“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缓”,然后呢怎么样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中间我刚刚念那一串呢,同学把它忘了就算了啊。因为这中间他兜的这堆症状啊,在临床上来讲啊,是这样也好,不是这样也好,其实无所谓的。

他这一条要紧的,要给我们的原则只是,当你这个人哦,还有恶风脉浮缓的状态的时候,代表这个人的邪气还在表,对不对,还没有完全跑到阳明,所以呢,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够急着用下法,因为他的病还没有到位。

用了下法之后就会腹满,小便难,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肠胃的这个消化机能都没有掉了,被你打坏了哦。肠胃道不会吸水,吃了什么东西就一兜水胀在这个地方,然后尿也尿不出去,会有这样子的问题。就是这条的临床的指导原则大概就这样子而已。那中间的呢,我想你也可以说是张仲景的一个文笔上面的铺陈了。

那么,关于这个阳明病跟太阳病的这个治法哦,在原则上面这个主要的差异,我想我们基本上有这个认识就好了。什么样的主要的差异呢?就是太阳病是风邪刚刚从我们的表面攻进来对不对,所以我在教太阳篇的时候总是说,感冒啊你要尽量的快,对不对,一感冒就赶快吃药,这样就好得快,不要让这个邪气再进来了。

可是呢,阳明病如果你要用下法的话,下法的意思就是从肠胃道里头把这个病邪抽出去对不对,所以你必须要等到它的病邪全部都归并到了这个肠胃道的内侧的时候,那个时候用下法,才能把病邪一口气扯出去。如果他这个病邪还散漫在身体的这里那里的话,你即便是用了下法,你也不能够让这个人得到好转。

因此,太阳病要赶快,而相反的,阳明病的下法呢,张仲景的条文里面哦,是一拖再拖,就是让你能够越慢用下法,就宁可先等一等,除非某一两个例外,就是要急下存阴的,说你再不下那个人就烧干了,那要赶快下。

不然的话,除了那几个特殊的状况之外哦,阳明病那个大承气汤证张仲景都是叫你等,那等到你觉得,可以用大承气汤了吗?那张仲景说,那不然你先用小承气汤打打看,就是不要急之类的,就是这样子一个治疗原则哦,我们先知道就好了。

那至于说他这个【9.12】条前面的这个内容哦,阳明中风。这个“阳明中风”这件事情呢,其实等一下又会牵涉到这个【9.13】条以及后面的条文,就是张仲景认为有些病是,有些阳明病的来路是中风,有些阳明病的来路是中寒,有这样子的分类。

那当然我们会说,中风啊中寒基本上比较有临床意义的,是在太阳病的世界里面,去辨别桂枝汤跟麻黄汤的症状的时候用的,那用在阳明篇讲到中风中寒呢,其实基本上它是有它的勉强的地方的,这个我们等一下再来说。

那么,我们就姑且尊重张仲景的这个原文好了哦,就是他,这个人受了风邪了哦,外在的风邪进来了,于是他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那当然了,他的发烧哦,阳明病当然总是会发烧的嘛,那这个是一个比较实热的病证的话,那他会比较喘哦,那这个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么腹满,因为这个汤证哦,有的人说他张仲景讲的这一块呢,是在讲一个比较轻微的三阳合病的症状,为什么要说三阳合病?因为他本身有脉浮恶风的现象,是太阳对不对;然后呢,他这个“腹满发热微喘”呢,又是燥屎要开始形成的那个调调,也就是从这个调调来讲的话,其实这个汤证是很接近阳明病的调胃承气汤证的。

调胃承气汤证就是这个燥屎要开始结了,身体里面肠胃道的这个热度开始要升高了,但是还没有结出大便的时候用的哦。

但是呢,他前面又有口苦咽干,那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对不对,所以又有人说他掺杂了少阳。所以有人是认为他是一个三阳混杂的证型。那么,也有人会说其实一整串症状呢,都可以是调胃承气汤证,怎么讲呢?

因为,阳明病会不会口苦?会啊,如果你口苦是下午特别严重的话,那是阳明病的口苦,不是少阳的口苦。那么阳明病会不会咽干?那当然会了,嘴巴渴,这就是咽干了。所以你也可以把它一整串看成是阳明病。

那我讲了这么一大堆,你会知道其实不值得记忆了,对不对。因为这些说法每一个都好像对,但每一个都不重要,自己打自己,然后就打完了。然后,而且他下之前已经腹满,然后下之后又会说回腹满,那其实这两个腹满也可以对消灭了,就是他意义上不大嘛,对不对,就是你本来就腹满,然后下了之后还腹满,顶多是说没有下好而已哦。

就所以,这条的话,前面这些病杂七杂八的,你只要记得一下,就是他大概要告诉你的是,他的症状来讲,是有热化的迹象。那有了热化的迹象你古时候,其实像我们台湾人哦,谁那么急着用承气汤,台湾人在这时候就是什么白虎汤啊什么的顶一顶先,也不会急着用承气汤。

但是,古时候因为是一个比较会用下法的时代,所以张仲景就要对这个事情呢,有一点提醒。就是你看起来这个人已经要燥化了,可是,他还有这个脉浮缓中风的这个太阳中风的表证,那么病邪没有到位,所以你不可以用下法,就是这样的一个说明而已。

那至于说,这个条文呢,在宋本不是写这个“脉浮缓”跟“恶风”,宋本是写这个“恶寒,脉浮而紧”。所以,宋本的那个条文等于是在强调,他有一个好像是麻黄汤证的这个外证还没有缩进来,这个症状还没有消失。所以呢,没有到位的时候呢,我们的这个阳明病的一些下法是不适合用的。那这个地方就是让同学晓得一下就好了。

那如果在这样的一个主症群之下,他的这个脉浮渐渐消失了,恶风的感觉慢慢转化成烦啊,发热的感觉了,那通常这个症状是归并到调胃承气汤证哦。那这个我们知道一下就好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排脓方类 李华歆

    排脓散、排脓汤并主之。),同样也可以用“排脓散”或者“排脓汤”治疗!排脓散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 土生万物(脾胃) 陈鹏

    中医常说一句话,“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出现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焦有瘀。👉这类人大多舌尖发红,舌根发白或者厚腻,这是上火下寒的典型表现。调理——脾胃才是关键。

  •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谢江强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免疫力低下的调养方法患儿元元(化名)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只要园里一有孩子感冒,他就肯定会被传染。随访3个月,孩子都没有再因幼儿园中其他孩子的传染而患上感冒。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 谢江强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反复感冒、患肺炎的小儿又简称为复感儿,在季节交替变换的时候,尤其容易复发。像韩小朋友这样的复感,病因在于脾虚肝亢,肝脾不和,从而影响到肺卫,导致感冒的邪气特别容易侵犯孩子。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抽动、麻木的动作,其实就是中风后遗症的表现,因此我们只需从息风止痉的角度来开处方,就能对应上老李的病症。

  • 产后身痛 谢江强

    产后身痛吴门医派王某,女,28岁。案2产后身痛吴门医派聂某,女,32岁,生育史1-0-2-1。产后畏寒恶风、关节疼痛3年。

  • 水饮也可致失眠案。 李高勤

    根据仅有证据,这个失眠原因也就考虑水饮上冲导致的了。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 诊余随笔 张宝华

    说句实在的,其实我只看过一遍《孟子》,想来也是自己愚钝,只是喜欢古人朴素的思想蕴含莫大的智慧而心向往之。读《孟子》,和他老人家“闲聊”甚觉镜花水月一般,我在游园观花,他在反身而诚,强恕而行求近于仁,天壤之别,真真是梦里游园,园主随其客欲耳。

  • 咳喘治疗体会 谢江强

    咳喘治疗体会张仲景治喘有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等方,这些方子如果稍有辨证错误,就会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中医向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喘证很难治疗,咳嗽同样如此。

  • 汗症治疗体会 谢江强

    汗症治疗体会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