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痛风性关节炎常用经方与名医经验 新站人民医院 潘洪波

2021.07.06 561阅读 评论数 0 0
痛风性关节炎
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首发症状,下肢关节尤以跖趾承受压力最大,容易损伤,且局部温度低,故为好发部位。
患者可以在上床睡觉时还很健康,但到了半夜因脚痛而被惊醒,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痛甚剧烈,甚至不能忍受被褥的覆盖。尚可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多见,半夜起病者居多。发病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然缓解,关节活动可完全恢复,仅留下炎症区皮肤色泽改变等痕迹。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姿食膏粱厚味,致使湿热积聚,邪毒内生,侵袭、痹着关节肌肉所为。当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根据中华医学会“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一、急性发作期
1、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痛风,发病急骤,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当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治,方用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药取炒苍术、川黄柏、川牛膝、独活、全当归、川芎、虎杖、防风、土茯苓、萆薢、泽泻、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可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二(三、四)妙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湿热痹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正清风痛宁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黄连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豨桐丸,每次10粒,一日 3次口服;复方伸筋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口服。
2、寒湿痹阻型:主要表现为痛风,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得温则舒,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当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为治,方用乌头汤加减,药取制川乌、生黄芪、苍术、羌活、当归、土茯苓、萆薢各10克,生白芍15克,炙麻黄5克。
中成药可选用强筋健骨丸,或木瓜丸,或三乌胶丸,每次5克,每日2次口服;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豨莶液,或关通舒口服液,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口服。
二、间歇期
脾虚湿阻型:主要表现为痛风,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当以健脾利湿,益气通络为治,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药取黄芪、防己、桂枝、当归、白术、淫羊藿、苡仁、土茯苓、萆薢各10克,炙甘草5克。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或四君子丸,或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三、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1、痰浊瘀阻型:主要表现为痛风,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痛风结石,或皮色紫暗,舌质衬紫或紫,苔厚腻,脉弦或沉涩。
当以活血化瘀,化痰泄浊为治,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减,药取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茵陈、威灵仙、海风藤、猪苓、金钱草、土茯苓、萆薢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三七片,每次3片,每日2次口服;大(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
2、脾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痛风,病久屡发,神疲乏力,脘痞纳少,腰膝酸软,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或在指尖、跖趾、耳廓等处有痛风结石,舌质淡紫,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濡或沉或兼涩。
当以泄浊化瘀,调益脾肾为治,方用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加减,药取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山茱萸、泽泻、土茯苓、川萆薢、补骨脂、骨碎补各10克,白芍15克。
中成药可选用独活寄生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壮骨关节丸,或壮腰健肾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杜仲冲剂,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刺五加片,每次4粒,每日2次口服。
在中医治疗时,配合下列外治法,可提高治疗效果:
1、三黄膏(中成药):取药膏适量摊于纱布上贴于患处,每隔一至二日换药一次,或取药膏直接涂患处,每日三至五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虎杖伤痛酊(中成药):外用,搽患处,每日3~5次。可活血消肿,止痛。
3、硫硼糊(中成药):硫黄软膏、冰硼散各1支。将冰硼散与硫黄软膏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一般使用3-5日即可止痛,行动自如。可活血解毒通络。
4、二黄苍白糊:黄柏、苍术、白芷、大黄各2份、青黛、冰片各1份,共研细末备用。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取上药适量加入蜂蜜搅拌成湖状,外敷患处,外盖油光纸,用纱布绷袋包裹,每日换药1次。可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5、二黄马勃散:大黄、蒲黄、马勃各等量,研细备用。每次适量,用消炎膏调匀,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2次。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止痛。
痛风性关节炎常用经方与名医经验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
国家名老中医
如何分期辨证施治?
一、急性期
急性期,湿、热、毒、瘀痹阻关节。冯老治以清热利湿、解毒祛瘀。
痛风性关节炎常用经方与名医经验
痛风好发于肥胖的人,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突发红肿热痛,常以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即所谓“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肥甘过度,酒食无节,易导致痛风。
症状
突发关节红肿热痛如燎,以四肢小关节为甚,肢体困重,关节活动受限,兼有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不欲饮,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治疗方式
冯老治以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方选当归拈痛汤合四妙丸加味。
方中苦参、茵陈为君,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热毒湿浊;加入金银花、连翘、苍术、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之品,治疗湿热痹阻、热邪久蕴成毒者,能“利湿祛热,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生地黄、牡丹皮、丹参、牛膝凉血行血,祛血中伏火;佐以秦艽、秦皮味苦性寒以泄热除湿;威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诸药合用,使热毒清、湿浊化而瘀血除。急性期若伴有发热者,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用药时冯老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
二、间歇期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过后,关节肿痛已消,进入间歇期。冯老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脾气亏虚为痛风发病之本,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为痛风发病之病机关键,间歇期治疗当以益气健脾、化湿通利为法。
症状
间歇期患者关节已无明显肿痛,周身无明显不适,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式
此期热毒之邪虽解,湿浊之邪缠绵,需要益气健脾、化湿通利,冯老治以四君子汤加味。
方中黄芪为君,直入中土而行三焦,内补中气,鼓舞气机,使脾旺而复其运化之职;中焦脾土健旺,纵有留湿,亦可益气祛邪,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臣以党参、茯苓、白术补益中州,健脾化湿;苍术、薏苡仁、泽泻疏泄阳明之湿、祛除秽浊恶气。佐以厚朴、陈皮、枳壳行气,令气畅而湿行;莪术破气中之血,丹参凉血祛瘀,共奏清血中伏火之功。用药时,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酌情加减。
三、慢性期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最终进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慢性期治疗需要健脾益肾,化浊排毒。
症状
湿浊毒邪留滞血中,不得泄利,积滞日久,致痰浊内生、血脉瘀阻,并损及他脏。不仅损伤肾脏,还常伴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等。使病情逐渐加重,缠绵难愈。
治疗方式
慢性期痰瘀胶着、虚实夹杂,冯老治疗重在健脾益肾,化浊排毒,方选四君子汤合肾气汤加味。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肾气汤温补肾气,其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益肾精而摄纳精气,泽泻、牡丹皮、茯苓渗利水湿、泄湿浊,附子、桂枝温补脾肾之阳,且湿为阴邪,得温则化,得阳则宣。配以金银花、连翘、土茯苓以解久郁之热毒,白芥子、夏枯草化痰散结,三棱、莪术逐瘀通络。诸药相合,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路结石。本病以趾、指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受限或伴发热为临表现。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呈多发性和年轻化的趋势,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男性多于女性成为现代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重大疾病之一。
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痛风病名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本经集注》一书中。独活味苦、甘、平、微温、无毒。主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女子疝瘕。冶诸贼邪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久服轻身,耐老.此时痛风作为一个证状首次被提出。至唐代《外台秘要》谓之白虎病,如曰:“《近效》论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失摄理,受此风邪,经脉节滞,血气不行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病昼静而夜发,发即彻髓酸痛不 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曰白虎之病也。”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历节风候》中描述痛风发作为“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饮酒当风,汗出入水,遂成斯疾,久而不愈,令人骨节蹉跌为癫病者。金元时期朱丹溪首次提出了中医“痛风”之病名,并阐述病因病机的同时,也给出了治疗方药。如《格致余论》曰:“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处抟,热得血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入错则痛甚,行于阴也。”《丹溪心法》明确提出了治疗的方药如“因于风者,小续命汤;因于湿者,苍术、白术之类,佐以竹沥;因于痰者,二陈汤加酒黄芩、羌活、苍术;因于血虚者,用芎归之类,佐以红花桃仁。”《症治汇补》强调的辩证要点分为肥瘦,分昼夜以及辩脉。如曰:“瘦人多阴虚火旺,血不荣筋。肥人多风湿生痰,流注经络。”又曰:“阴虚则脉弦散,而重在夜;阳虚则脉虚大,而重在昼。”
中医内科学将痛风归纳入痹证范畴,分型为风湿热痹。症状:肌肤与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步履坚难或红斑结节,或伴发热,或渴不欲饮,小便赤黄,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通络 祛风除湿 主用白虎加桂枝汤。病机:外邪痹阻经络,肢体气血运行失畅。
本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属体内尿酸分泌异常所致,以肥人和更年期女性者多。祖国医学认为平素喜嗜肥甘厚腻,日久脾胃纳呆,脾失健运,胃失内降。脾胃即伤,肝肾受累亦病。肾不能分清泌浊,湿浊痰瘀留注经络关节,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故而关节红肿痛,甚则变形。留于肌肤则见痰核、硬结、瘀斑。肝失所养,不能荣筋,则关节屈伸不利。湿、浊、痰、瘀留注关节及皮下,阻滞经络,不通则通。标实多表现在发作工期以关节红肿胀痛,昼轻夜重,皮肤黯红,按之褪色,或皮下痰核、红斑结节。或伴畏寒发热。缓解期表现本虚证状,脾肾阳虚。脾气虚弱,脾虚生痰,留注经络关节为害。在利湿化痰,活血祛瘀基础上经滋养肝肾,健运脾土,与调理气血并重。
病因病机  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加之饮食不节损伤损脾胃,脾胃伤则肾亦伤,肾分清泌浊功能失调,湿、浊留滞,流注关节肌肉则红肿疼痛、皮下结节。脾虚生痰流注经络关节肌肉,不通则痛。
分型证治
湿胜则关节单个或多个红肿通甚,皮肤灼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
方药;五妙散合三藤饮化裁
药用:炒苍术10 黄柏10 生薏米仁30 川牛膝15 五爪龙50 海风藤10 络石藤20 青风藤15 萆解30 车前子15 玉米须30
阳虚加乌附 细辛 阳霍叶
痛甚加甲珠 蜈蚣 地龙
阴虚自汗加生地  二至丸
伴畏寒发热者加桂枝、羌活、白勺、柴胡
在临症时时有祛湿不能取效或取效甚微。此时责之于痰。痰胜则关节肿胀,刺痛不移,皮下痰核或硬结;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方药:二陈汤加白芥子合三藤饮化裁。
药用;法半夏10 陈皮15 茯苓15 炙甘草10 萆解30 车前子15  土茯苓30 
徐长青15 海风藤10 络石藤20 青风藤15 山慈菇15
瘀胜则痛如虎啮,昼轻夜重,难以屈伸,皮肤暗红,按之退色;舌红上有瘀斑。脉弦。痰瘀胶结流注关节皮下引起剧烈疼痛则豁痰逐瘀,通络止痛。
方用自拟痛风汤
秦艽15 丹参30 地龙15 萆薢30 桃仁15 红花15 威灵仙15 独活15 
生地20 川牛膝15 半夏12 陈皮15 蜈蚣2条 山甲6 赤芍15 山慈菇15
忍冬藤30
病案举例:吴某,男 ,38岁。某公司业务员。
一诊:
主诉:于昨夜突发右踝外侧肿胀疼,尖锐刺痛,不能忍受。于今晨就诊。
现病史:患者有六年通风病史,每年发作二至三次。昨天招待客户饮酒后于夜间发作,右踝外侧肿胀,痛风结石隆起如鸡子大。皮肤黯红,按之褪色。小便黄,大便可。舌红胎白腻。脉弦滑。
查血尿酸624umol/ml
辩证:湿热阻络 不通则痛
治法:清利湿热 通络止痛
方药:五妙散合三藤饮化裁
炒苍术10 黄柏10 生薏米仁30 川牛膝15 五爪龙50 海风藤10 络石藤20 青风藤15 萆解 30车前子15 玉米须30
五副水煎服
二诊:药后疼痛稍减,关节仍肿胀,仔细按压皮下有结节,关节有痰核,按之移动。诉喉常有稀涎痰沫,吐之能出。视其人肥胖,面色红润,业务员,平素常饮酒,食肉。知是脾失健运,脾虚生痰,流注关节经络,不通则痛。调整方药,用二陈汤加白介子合三藤汤估裁。
调整方药:
法半夏12 陈皮15 茯苓15 炙甘草10 萆解30 车前子  土茯苓 60
徐长青15 海风藤10 络石藤20 青风藤15 山慈菇15
五副水煎服
一剂后肿痛大减,知药已对证。五副药后肿痛已消。
调补脾肾善后。
方药:苍术10 黄柏10 薏米仁30 五爪龙50 川牛膝15 杜仲15、淫阳霍20、萆解、灵仙15、当归15、鸡血藤20、车前子15
十副,水煎服
复查血尿酸325umol/ml.近日偶遇,诉未再复发。右踝外侧皮有有一钱币大硬结,按之移动,不痛。
临证心得:一、痛风是可以用中药治愈的。二、痛风发作期根椐湿、浊、痰、瘀的轻重辩证论治,对证处理方可取得良效。湿热重用四妙散,痰胜用二陈加白芥子。痰瘀胶结则利湿化痰,活血祛瘀。重用萆解分清泌浊,加车前子、玉米须增强利湿祛浊功效;活络祛痛用三藤饮。青风藤能通一身之经络,海风神藤能祛一身之风湿,络石藤有通一身之筋脉,三味合力能有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久痛入络,疼痛难忍加虫类搜络祛风。药用地龙、穿山甲、蜈蚣、全虫等。三、缓解期调补脾肾兼以养肝。常用四妙散清热燥湿祛除留滞关节之湿热之邪。滋补肝肾用山茱萸、炒杜仲、淫阳霍等。四、饮食以清淡为主,对鱼、虾、肉类必须控制,但是要注意营养。可以少食,食肉弃汤。禁吃动物内脏、啤酒等。多食偏碱性食物如魔芋,苏打水等。六、多饮水,保证尿量。
#癌症患者能服蒲公英水吗#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尿酸二氢钠(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沉积于滑膜、关节囊、骨质及软骨,诱发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引起爆炸性反应及组织病损的一种急性炎性关节炎,常伴有痛风结节形成,为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经方和当代名中医经验综述如下。
1
常用经方
1.1 四妙散类:
四妙散是由“朱丹溪”二妙丸(苍术、黄柏)加牛膝、薏苡仁而成,出自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方中苍术苦温,燥湿健脾为君药;黄柏苦寒入下焦而祛湿热毒邪;牛膝活血化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入阳明经,祛湿热而利筋络。苍术挥发油所含的苍术素、桉叶醇和茅术醇等成分,具有改善脾虚、促进肝脏蛋白合成、抗炎的作用;黄柏可显著地抑制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小鼠血尿酸水平;牛膝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改善循环、扩张血管、促进炎症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薏苡仁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温和的镇痛抗炎,以上四味药合用可促进尿酸排泄,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根据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的病症特点,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止痛,四妙散为上佳选择,临床经广泛运用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1.2 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一”。药用:桂枝、白芍、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片、甘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风寒湿外袭肌体,渐次化热伤阴所致关节肿痛。方中附子与桂枝温经散寒、通阳宣痹,桂枝配防风、麻黄温散表湿,白术、附片助阳除湿,芍药、知母养阴清热,甘草和胃调中,诸药相合,表里兼顾,养阴而不碍阳,温散而不伤阴。相关研究发现本方能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表达,提高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血清IL-4的表达,降低血浆炎症因子IL-1、IL-6、TNF-a水平,具有抗炎作用有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效。
1.3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由金元医家张元素所创,全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当归、人参、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甘草组成。具有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疏风清热利湿的作用,被称为治疗“湿热疼痛之圣方”。相关研究表明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以同时促进Fas/FasL-mRNA的表达,促进滑膜细胞凋亡,削弱炎性滑膜的破坏作用,降低炎症因子IL-1、IL-8、TNF-a的水平,故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1.4 白虎桂枝汤:
白虎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生石膏、知母、桂枝、粳米、甘草等组成。方中生石膏为君,辛甘大寒以制阳明内盛之热,知母为臣,苦寒润燥以滋阴助石膏清肺胃之热,甘草、粳米益胃护津,桂枝疏风通络,共奏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效,临床适宜治疗湿热型痛性关节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5-HT的合成和释放,抑制K 的释放,使关节周围组织中的致痛因子浓度下降,抑制了局部组织中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名医经验
2.1 病因病机
朱老认为本病乃浊毒瘀结,脾肾二脏清浊代谢失常,金实认为病机关键是风湿浊瘀,痹阻经络关节。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此为本虚标实之证,或肝气郁结,横逆克土,或肥甘厚味伤脾,久之脾损及肾,内生湿浊毒邪,痰瘀互结。湿热瘀毒为标,肝脾肾亏为本,治疗当以利湿泄浊、健脾补肾为主,临证常分为6个主要证型:湿热、痰浊、血瘀、寒湿、肝肾亏虚、脾虚等。
2.2 治疗
(1)从祛邪辨治
鲁昌贤认为如以热邪较盛,兼有风湿两邪可用三妙散、白虎加桂枝汤、薏苡仁汤、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其中之一,清热祛风,除湿通痹。常用药物有山豆根、防己、秦艽、臭梧桐、薏苡仁、豨莶草、络石藤。沈丕安强调早期祛邪为主,善用藤类药物镇痛抗炎,侧重顾护脾胃,自拟复方马齿苋汤:马齿苋、生地黄、秦皮、车前子、桑白皮、忍冬藤、羌活、陈皮、络石藤、佛手、甘草。
(2)从内毒辨治
痰饮、水湿、瘀血等均为内毒。朱老恪守“泄化浊瘀”法则,常以土茯苓60-120g为主药,配伍萆蘚,并常加入血肉有情之虫类药,搜剔钻透、通闭解结。常用药有:土茯苓、萆蘚、威灵仙、薏苡仁、泽兰、泽泻、赤芍、秦艽、桃仁、炙僵蚕、蚕沙、地龙等。李富玉创立毒病学说,利湿解毒泄浊法贯穿始终。主要治疗方法如下:清热利湿解毒法,三妙散加秦皮、土茯苓、忍冬藤、防己、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解毒法,身痛逐瘀汤加减;通腑泄浊解毒法,小承气汤加减;补肾益肝解毒法,知柏地黄丸加减;疏肝调脾解毒法,柴胡疏肝散与平胃散加减;健脾和中解毒法,异功散与温胆汤加减等。鲁昌贤针对痰瘀痹阻型患者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桃仁饮、身痛逐瘀汤等其中之一加减。常用药物有牡丹皮、制大黄、赤芍、三七、郁金、茜草、丹参、穿山甲、虎杖、地鳖虫、凌霄花、虻虫、斑蝥、川芎、乳香、延胡索、莪术、姜黄、鸡血藤、桃仁、红花、牛膝、清半夏,胆南星、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宋绍亮倡导六法合用,创制祛毒之剂:清热解毒如大青叶,燥湿解毒如黄柏、苍术,活血解毒如水蛭、虎杖,利湿排毒如萆蘚、土茯苓,清热排毒如熟大黄,益气化毒如生甘草、薏苡仁等。黄宏兴重用土茯苓、薏苡仁清热利湿,配以生地黄、丹参等凉血活血。基本处方如下:土茯苓30g,黄柏10g,薏苡仁20g,茵陈20g,苍术10g,牛膝15g,地榆15g,生地黄10g,丹参15g,益母草15g。
(3)从肝脾肾论治
路老采用《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和血止痛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药用:柴胡12g,白芍10g,陈皮10g,炒苍术10g,炒枳壳12g,泽兰12g,萆蘚15g,土茯苓15g,益母草15g,醋香附10g,甘草4g,生姜2片。邓运明提出补气健脾、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治疗法则,自拟痛风清消汤:苍白术各15g,牛膝10g,黄柏10g,薏苡仁15g,金钱草15g,车前草15g,白豆蔻15g,徐长卿15g,土茯苓30g,萆蘚15g,重楼15g,蒲公英15g。张吉从健脾补肾,利湿清热入手,自拟经验方:萆蘚、篇蓄、矍麦、酒大黄、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香附、制黄芪、延胡索、郁金、灸甘草;针灸亦本于脾肾二经,取穴大椎、行间、太白、解溪、三阴交、丘墟、阴陵泉为主穴。
2.3 分期辨治
(1)急性期
金实采用清热凉血、袪风泄浊法,常用方:生地、泽兰、黄柏、牡丹皮、石膏、防己、白芷、蜈蚣、通草、威灵仙、泽泻、甘草。周贻福自拟清热利湿汤:粉萆蘚15g,忍冬藤30g,金钱草15g,防己10g,威灵仙20g,泽泻10g,土茯苓10g,牡丹皮10g,黄柏10g,山慈菇12g,连翘10g,生甘草6g。冯兴华选当归拈痛汤合四妙丸加味。陈湘君每方必用萆蘚、土茯苓二味。常用方药:生白术、生黄芪、茯苓、生薏苡仁、怀牛膝、生山楂、莱菔子、茯苓、山慈菇、野木瓜、鸡血藤、川芎[24]。房定亚认为此期重在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利湿泄浊。常用处方:葛根30g,威灵仙20g,土茯苓30g,苍术12g,汉防己20g,黄柏10g,生石膏40g,马齿苋30g,知母10g,桂枝10g,生甘草10g。林昌松运用四妙散加味:黄柏15g,苍术15g,意苡仁30g,牛膝18g,萆蘚30g,土茯苓30g,浙贝母15g,泽泻15g,车前子20g,泽兰15g,甘草6g;配合局部外敷双柏散利湿消肿。张永杰方药多以土茯苓、萆蘚、威灵仙、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当归、赤芍、独活、续断、泽泻、防己、秦艽、甘草等,配合生大黄30g,苏木30g,金银花30g,薄荷15g,黄柏15g,川牛膝15g,两面针15g。早晚各1次,外洗用。胡玉灵用三妙散加减,基本方:苍术、萆蘚、土茯苓、黄柏、泽兰、赤芍、红花、川牛膝、蒲公英、金银花、地龙、僵蚕。
(2) 慢性及间歇期
金实此期常用方:当归、黄柏、蜈蚣、威灵仙、泽兰、萆蘚、通草、泽泻、桃仁、山甲、甘草等活血通络,利湿泄浊。房定亚在急性期用药的基础上配用补益肺脾肾之品。常用处方:葛根30g,土茯苓30g,滑石10g,石韦10g,威灵仙20g,苍术12g,汉防己20g,黄柏10g,川牛膝15g,马齿苋30g,山慈菇10g,茯苓20g,萆蘚20g,百合30g。张永杰间歇期用药选黄芪、白术、陈皮、车前子、土茯苓、防己、薏苡仁、泽泻、蚕砂、萆蘚、木瓜、防己、地龙等。周福贻自拟温肾健脾汤:熟地黄15g,杜仲10g,桑寄生15g,补骨脂30g,牛膝10g,白术10g,桂枝10g,党参10g,威灵仙20g,当归10g,土茯苓10g,伸筋草15g,炙甘草6g。冯兴华慢性期方选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味,间歇期方选四君子汤加味。
2.4 分型辨治
张明将本病分四型论治:风湿郁热证仿李东垣拈痛汤意,予虎杖痛风饮清热除湿,祛风通络,药用:羌活、虎杖、全当归、黄柏、苍术、川牛膝、茵陈、茯苓、猪苓、泽泻等;湿浊内蕴型予茵连痛风饮利湿降浊,药用:茵陈、茯苓、白术、连钱草、秦艽、土茯苓、泽兰;痰瘀痹阻型予归芍痛风饮祛瘀通络,通利关节,化痰散结,药用: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木瓜、茵陈、威灵仙、海风藤、猪茯苓、青陈皮、连钱草、土茯苓;久痹正虚型宗黄芪防己汤意,予芪术痛风饮益气补肾,利湿通络,药用:生黄芪、山萸肉、防风、汉防己、白术、当归、猪苓、土茯苓、陈皮、伸筋草、茵陈。林昌松在慢性期分为四型辨治:肝肾亏虚型用独活寄生汤;脾胃亏虚型用半夏泻心汤;寒热错杂型用《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瘀血阻络型《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崔公让将本病分为湿热血瘀型、血瘀型、脾虚血瘀型。自拟祛痹痛风饮:葛根30g,柴胡9g,黄芩、山慈菇、金果榄、两头尖各12g,木贼草15g,大黄6g,甘草10g。湿热血瘀型加生石膏;血瘀型去金果榄、黄芩,加茜草、泽兰、桃仁;脾虚血瘀型合八珍汤,刘再朋教授将本病分为五型:湿热下注型、瘀热阻滞型、痰浊凝滞型、脾气虚弱型、肝肾阴虚型。自拟痛风定痛汤:金钱草、土茯苓、海金砂、汉防己、盐黄柏、车前子、肥知母、福泽泻、细生地、广地龙、生石膏、伸筋草等加减治疗。吴元生将本病分为湿热内蕴与内寒外热二型,采用标本兼顾、内外分消的方法,湿热内蕴型治宜健脾渗湿、清热养阴,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内寒外热型治宜健脾渗湿、寒热分消,内服防己黄芪汤加味;外用痛风洗剂:大黄、黄柏各30g,生川乌、生草乌各9g,独活、赤芍、怀牛膝、没药、乳香、红花、桃仁各15g,冰片6g(外洗)。
3
小结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辨证论治,可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不足之处在于诊断分型标准不一,强调各家经验,缺乏统一指导及规范,多注重疗效观察,对深层次的原因仍研究不够,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于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和研究,规范中医辨证分型,从根本上提高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研究水平。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常用经方与名医经验
什么是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面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它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砪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的剧痛,常常为单侧性突然发生。关节周围组织有明显肿胀、发热,发红和压痛。做血尿酸检查可以确诊,应用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白虎历节病”,屈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因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外感风热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从内生,痹阻经络,日久不愈,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瘀血痰湿痹阻关节所致。
火针疗法
取穴主穴:行间、太冲、内庭、陷谷。湿热蕴结者加丘墟、大都、太白;瘀热阻滞加血海、膈俞;痰浊阻滞加丰隆、脾俞;肝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均在患侧取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火针烧至白亮,对准穴位点刺,深度0.3~1寸,每穴点刺l~3针。针刺足部腧穴用粗火针,以出血为度,出血批不超过100ml。针刺踝关节以上穴位用细火针。每周l次,针刺后48小时保持针孔干燥。每周3次,6次/疗程。
按语:采用此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足部腧穴用火针点刺后,出血批多者,疗效较好,反之,则疗效较差。治疗同时,应进行饮食调理,忌高嘌呤食物,避免饮酒。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你也吃完午饭就想躺着休息吗? 王晨阳

    脾还主升清降浊,脾附着在胃上,为水谷精微和水液的转运枢纽。因为脾气虚了就在饭后特别想躺着或者靠着,因为刚吃完饭,全身的气血会大量集中在胃去消磨它,导致身体的其他地方就没劲儿。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的用药经验总结包括辨证施治、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

  • 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总结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治疗效果:经过2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盗汗症状明显减轻。六、总结与展望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丰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盗汗症状。

  • 中医视角下的癌症 张宝华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柴胡肉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痛反酸案 宗琪

    患者:宗某某性别:男年龄:34岁初诊日期:2023年9月29日主诉:腰部酸痛,伴反酸,夜尿频约4-5次。

  • 脉案一则 曹雪盼

    服药期间大便次数增加排便后没有不适感腹部切诊也符合指征故也应对辨证无误病在少阳阳明。该患者其实属于上热下寒少阳阳明少阴合病为其本质故后期需侧重补肾益精健脾化湿益气为佳。

  • 胸痛气短伴双下肢水肿案,有效到治愈的思辩过程。 李高勤

    巩某,女,26岁。胸骨处牵扯样疼痛。下午双腿肿6年。下颌有少量暗色的痘痘。双下肢腿肿明显减轻,按压已无明显指头印。下肢稍肿,经前或久坐加重。上热,脾虚为小柴胡汤证。戴口罩仍有胸闷气短。月经前2天多,第3天减少。

  • 浅谈经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 王飞

    一个治血痹的千古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本方记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主治血痹、风痹。

  • 浅谈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 王飞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由五味药组成,"令"水行,故名"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