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五十八条(三)

2025.09.19 540阅读 评论数 1 3
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不是咱们讨论的主要所在,还是回到生姜泻心汤上来。这个方子也不止限于“心烦不得安”上。它对口腔上的问题也好使。《金匮要略》里“狐惑篇”说“蚀于上者为惑,甘草泻心汤主之”,这个症类似口腔溃疡这样的疾病。生姜泻心汤非常的灵验,我是反复的用,我临证里的病人,慢性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更多,他们是痛苦不可言呀!口腔溃疡多少年了,一感冒就来,情绪不稳也到的,反反复复就是不好,病了就吃不了东西,又疼,人是烦的很,情绪很难控制,影响工作学习,就用生姜泻心汤,要是口干明显的咱们可以加生石膏,基本上是吃一次就有效。当然也是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后随证治之的,生姜泻心汤再好,也不是口腔溃疡的万灵药。口腔溃疡时口舌特别干,加生石膏;要是烦热更厉害,可以再加生地。因此还是得辩证论治地去用方药。

甘草泻心汤的应用,临证口舌不那么干燥,直用甘草泻心汤就可以了,不要臆测再加生生石膏,适证就起作用嘛,你画蛇添足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相对于方中的炙甘草,咱们用生甘草行不,可以的,因为生甘草更能够祛热,现在不都说生则泻火,炙则不补气嘛,对于甘草就这么共识。

古人用甘草泻心汤治狐惑病,你看《金匮要略》里的狐惑篇就是嘛。这个狐惑病相当于现代什么病呢?白塞氏综合症吧。白塞氏综合症又称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典型特征,可累及关节、血管、神经、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西医病因未明,既然是病因未明,那就无法治愈了。现在看这个病去西医院得风湿免疫科吧。咱们古人怎么认识这个病的呢?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中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你看这个病位上是“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古人这个病它“状若伤寒”,还有“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这些神经官能症的反应。也影响到了消化道了,病人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而“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是不是累及到了血管、皮肤呢?先生分别给出了治疗方药“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从中我们看出来了吧,甘草泻心汤对应的病位是在上部的咽喉,表现出来的病症是声嘎。这是甘草泻心汤用于治疗白塞氏综合症以咽喉病位表现突出的依据。那么治蚀疮,也就是口腔溃疡这类的病,临床观察来看是很有捷效的。这是为什么呢?你像白塞氏综合症咽喉为主的你用甘草泻心汤挺好使的,它确实有效,我用过,但也没治愈。西医认为这类疾病都与免疫有关,西医对于这个病认识很清楚,治疗上西医除对症治疗外,还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等。他们是多学科联合管控这个病,而对于咱们中医的甘草泻心汤治疗本病,他们无法理解的。现代中医认为白塞氏综合症(狐惑病)的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互结,本虚标实",涉及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病程中虚实夹杂。而甘草泻心汤中芩连去湿热解毒,参草等健胃扶正,姜夏合芩连能调寒热,尤其甘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它有类激素作用,而甘草泻心汤正是重用甘草组方的方药。对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免疫方面失调导致的如口腔溃疡类疾病是很有效验的。以西医视角下观察,是不是甘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沙参麦冬汤治疗小腹灼热医案 张训景

    停药1周后再次出现小腹灼热不适感。给予沙参麦冬汤以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以补阴源。患者不适部位位于小腹,故给予黄柏以清下焦之热。

  • 伤寒论第十七条(五) 张宝华

    “紧”说明里头血液充实,正邪相争的异常激烈。麻黄汤证的精气不是虚,一点都不虚,反倒是实,由于“实”造成汗不出。实证,当虚证治,再让它实,这就是实实之祸,病只能是更加恶化,变生灾祸了。健胃安中养液,增强精气,以达到解肌的目的,这与单独发汗的药是不同的。

  • 常用配穴方法 谢江强

    重视任、督二脉,吴师机认为在任脉上“膻中为气海,脐下为气海,脐中央名神阙”,是三焦气机通调之枢纽,在这三穴上施术可通调三焦气机。多前后相应取穴,即吴师机所称“或当或对”之意,如治疗咽喉疾病可取天突与大椎,心胸疾病可取膻中与神道,腹部疾病可取神阙与命门等。

  • 伤寒论第三条(二) 张宝华

    古人把有汗的叫作中风,把没汗的叫伤寒。太阳病再细分为两种,一种太阳中风,一种太阳伤寒。由于汗出和无汗,证候就不同,一个是太阳中风证,一个是太阳伤寒证。

  • 经方之升陷汤 郭文龙

    侯某,男,32岁。遂用升陷汤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天台乌药散温肾散寒止痛。

  • 呼吸暂停综合症案 孙成力

    诊断及治疗1.诊断西医诊断: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后守方,继续服药3月,打鼾明显减轻,睡眠基本正常,呼吸暂停明显改善。

  • 伤寒论第九十四条(三) 张宝华

    要不能说是招摇撞骗,但岂不是占巧取奇,广而告之就是个噱头,迎合这个大众的心理,我这水平肯定有限了,这个能四诊合参后能把病,给人家解决一些痛苦就难能可贵了,这三根手指头我是用来帮助诊断的,可真没达到那指下心明的境界。那么这一段就是解释前一段。

  • 陈医生书法欣赏 陈鹏

  • 《梅蓉一日游》 陈鹏

    《梅蓉一日游》文/陈医生梅蓉的秋天很黄到处是漂黄的银杏叶黄澄澄的稻田偷得浮生半日闲携上好友绕村转良田数顷勤垦的农人在劳作天空是那么的蓝仿佛没有什么忧伤富春江的水在村外环绕带走了多少爱恨情仇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我以前真的讨厌的那些村鸡土狗似乎也没有那么堵心白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一) 张宝华

    第六十三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桂枝汤主之。那么这个“喘”同是伤寒,这个治疗的方子也是不少,那么哪个是最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