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七条(三)

2025.08.05 0阅读 评论数 0 0
“柴胡劫肝阴”这一观点最早由清代温病学派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但这个观点可不是叶天士肇端的,若是溯源其学术背景,该理论的形成与张凤逵《伤暑全书》、林北海《治暑全书》序文等文献的铺垫有着密切相关。‌‌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疟》中,他批评庸医滥用柴胡时指出"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这句话成为后世争议的核心文献。他说这话的背景是针对小儿疟证误治的临床观察,强调柴胡升散之性对肝阴的潜在耗伤。‌‌

‌更早的医家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率先提出柴胡"劫肝阴"的说法。‌‌林北海重刊张司农《治暑全书》序文首次将这一观点系统化,从而影响了包括叶天士在内的后世医家。‌‌‌‌此种观点的支持者,如王孟英、缪希雍等认为柴胡升散性烈,阴虚者慎用。反对者如毛进军等现代医家则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例,强调辨证应用的重要性。那么其核心争议对于临床有什么意义?该观点反映了温病学派对药物偏性的警惕,这种警惕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柴胡的应用我们不可偏执于一,其运用需结合以下临床原则:辨证使用‌:肝阴不足者慎用,外感少阳证或肝郁气滞者仍可合理应用;剂量控制‌: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加剧阴伤,经典方剂中柴胡半斤为汉代剂量,临床则需现代换算。‌‌

  自清代温病学派提出“柴胡劫肝阴”之说后,导致部分医家慎用柴胡,或者干脆就铁论基调而微用柴胡,基本上就是点缀作用了。现代医家如章次公、姜春华等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柴胡在复方中合理使用并无劫阴之弊,反而可通过疏肝解郁改善气血运行,间接养阴。因此运用柴胡时我们深刻理解古圣先贤们的精华所在,不可有所偏颇于一家之谈,还是要在实践中去体悟,如此才能得到真理。

再说说柴胡的疏泄太强,柴胡能疏肝,其理论和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仍然是在《神农本草经》中,但其明确作为“疏肝解郁”核心药物的应用,则是在后世医家的临床总结中逐步形成的。最早记载柴胡的文献是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提到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虽未直接提及“疏肝”,但已隐含其调畅气机的作用,为后世疏肝解郁的应用奠定基础,特别是“推陈致新”四字。后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了多个以柴胡为主的方剂,如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虽主要用于少阳证和寒热往来,但其“和解少阳、疏泄气机”的思路为后世疏肝法提供了范例。尤其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被视为疏肝理气的雏形。再后来到明代《医学统旨》的柴胡疏肝散。目前考证认为,最早的“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医家叶文龄的《医学统旨》,这早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该方在四逆散基础上加香附、川芎、陈皮,明确针对了肝气郁滞证,成为疏肝解郁的代表方。我们知道因张景岳影的响力更大,所以后世就常误将柴胡疏肝散归功于他,也算名人效应,其实这个方是叶文龄的。《景岳全书》中类似方剂实为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余眼中之竹茹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

  • 柴胡桂枝汤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运用 何明

    5小结前列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等症状。"柴胡桂枝汤的条文是治太阳少阳并病,用小柴胡汤疏肝条达肝经,加上桂枝汤调营卫、和气血;可以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骨盆腔区域疼痛不适。

  • 中医“塞因塞用”之补中益气汤 郭文龙

    王某,女,73岁。遂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胃气虚,升阳举陷。综上补脾胃气虚兼温补元阳达到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故大便排除正常,再不会出现乍难乍易的情况,从而体现了中医“塞因塞用”的理论之妙用。

  • 读书丸 潘洪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一奎的医家,在他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

  • 亚讲康状态调理 张宝华

    刘某某,男,30岁。生黄芪45克、当归15克、炒白术20克、人参15克、葛根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熟地30克、山芋20克、山药20克、补骨脂15克、枸杞子15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5克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浅析《复方鲜竹沥液》 胡松岩

    言归正传,今天聊聊一个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复方鲜竹沥液》。我考证了一下,复方鲜竹沥的处方组成没有找到古代名家医案,所以它大概率是近代的医药工作者的创新。

  • “头晕伴乏力1月余”—柴龙汤加减显奇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男年龄:78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29日主诉:头晕伴乏力1月余。4月1日回访:头晕大减,走路较前有力了,精神佳,小便较前略有减少,续方3剂。

  • 解决“双高”的不二法门 谢江强

    解决“双高”的不二法门我的妈妈爸爸都属于“双高”人群,也就是血压血脂都高的那一类人。如果是“双高”人群,则更应该要注意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实这“双高”,关键在于控制,把指标控制住了,就不用过于担心会产生并发症。定期体检是发现“双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 肥胖 潘洪波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 王健

    中医治病的手段有很多种,例如中药内服,针刺,推拿,艾灸,拔罐,膏药,正骨等等,是因为针对不同病症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每种治疗方法都有最佳适应症。推拿联合针刺后,患者当即可以感觉到疼痛和活动范围有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