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七条(三)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疟》中,他批评庸医滥用柴胡时指出"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这句话成为后世争议的核心文献。他说这话的背景是针对小儿疟证误治的临床观察,强调柴胡升散之性对肝阴的潜在耗伤。
更早的医家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率先提出柴胡"劫肝阴"的说法。林北海重刊张司农《治暑全书》序文首次将这一观点系统化,从而影响了包括叶天士在内的后世医家。此种观点的支持者,如王孟英、缪希雍等认为柴胡升散性烈,阴虚者慎用。反对者如毛进军等现代医家则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例,强调辨证应用的重要性。那么其核心争议对于临床有什么意义?该观点反映了温病学派对药物偏性的警惕,这种警惕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柴胡的应用我们不可偏执于一,其运用需结合以下临床原则:辨证使用:肝阴不足者慎用,外感少阳证或肝郁气滞者仍可合理应用;剂量控制: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加剧阴伤,经典方剂中柴胡半斤为汉代剂量,临床则需现代换算。
自清代温病学派提出“柴胡劫肝阴”之说后,导致部分医家慎用柴胡,或者干脆就铁论基调而微用柴胡,基本上就是点缀作用了。现代医家如章次公、姜春华等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柴胡在复方中合理使用并无劫阴之弊,反而可通过疏肝解郁改善气血运行,间接养阴。因此运用柴胡时我们深刻理解古圣先贤们的精华所在,不可有所偏颇于一家之谈,还是要在实践中去体悟,如此才能得到真理。
再说说柴胡的疏泄太强,柴胡能疏肝,其理论和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仍然是在《神农本草经》中,但其明确作为“疏肝解郁”核心药物的应用,则是在后世医家的临床总结中逐步形成的。最早记载柴胡的文献是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提到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虽未直接提及“疏肝”,但已隐含其调畅气机的作用,为后世疏肝解郁的应用奠定基础,特别是“推陈致新”四字。后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了多个以柴胡为主的方剂,如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虽主要用于少阳证和寒热往来,但其“和解少阳、疏泄气机”的思路为后世疏肝法提供了范例。尤其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被视为疏肝理气的雏形。再后来到明代《医学统旨》的柴胡疏肝散。目前考证认为,最早的“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医家叶文龄的《医学统旨》,这早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该方在四逆散基础上加香附、川芎、陈皮,明确针对了肝气郁滞证,成为疏肝解郁的代表方。我们知道因张景岳影的响力更大,所以后世就常误将柴胡疏肝散归功于他,也算名人效应,其实这个方是叶文龄的。《景岳全书》中类似方剂实为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认识湿气 李华歆
以为自己身上很多这样那样不舒服的症状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湿气”造成的!小李今天的文章就要带你认识“湿气”的本来面目!其实“湿气”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也不应该就被认为是个“贬义词”!那么湿气重的表现有什么呢? -
伤寒论第一百零一条(一) 张宝华
一百零一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柴胡汤的主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这四证。“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个“蒸蒸而振”指的是高热时出现的寒战现象。 -
从"六腑以通为用"悟仲景承气法之妙 刘颖
《内经》"六腑以通为用"六字,道尽阳明病机精髓。张仲景立三承气汤,非为攻下而攻下,实乃重建六腑"通降"之常。此等发现恰与"六腑以通为用"古训暗合——通降不止于物理排空,更是微生态与免疫的重建。此等化裁,皆本"六腑以通为用"而超越六腑。 -
经方实验录之不寐案 张宝华
伴怕冷,下肢冷甚,足常凉,自觉寒凉之气如骨中冒出一般;平素体倦乏力,精力不足;耳鸣;食不佳;诸症自春节期间发热、呕吐一次后加重;大小便尚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
止嗽散治疗咽痒咳嗽验案 高颖
选用止嗽散加减。止嗽散治诸般咳嗽。 -
枳术汤、外台茯苓饮、吴茱萸汤三方合用治胃痛呃逆 高颖
其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 -
奔豚三方证 高颖
奔豚三方证主要指桂枝加桂汤证、苓桂甘枣汤证、奔豚汤证,以下为三方证的鉴别:桂枝加桂汤证-原文:《伤寒论》第117条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
中医治疗咳嗽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在治疗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咳嗽的临床用药规律。麻黄为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药,可配伍杏仁、甘草等,如三拗汤。 -
伤寒论第十二条(四) 张宝华
桂枝汤的药物,桂枝三两(去皮),不能去皮,原文说“去皮”恐怕有误。现在药房用桂枝一般都不去皮了,也是认识到了,达成了共识。你可别认为《伤寒论》治疗的是普通感冒呀!芍药也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也是三两,切成片。大枣十二枚,掰开。 -
中医治疗腹胀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胃胀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多种药物进行调理。中医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对胃胀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明确的用药规律,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最新文章
-
余眼中之竹茹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
-
柴胡桂枝汤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运用 何明
5小结前列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等症状。"柴胡桂枝汤的条文是治太阳少阳并病,用小柴胡汤疏肝条达肝经,加上桂枝汤调营卫、和气血;可以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骨盆腔区域疼痛不适。
-
中医“塞因塞用”之补中益气汤 郭文龙
王某,女,73岁。遂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胃气虚,升阳举陷。综上补脾胃气虚兼温补元阳达到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故大便排除正常,再不会出现乍难乍易的情况,从而体现了中医“塞因塞用”的理论之妙用。
-
读书丸 潘洪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一奎的医家,在他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
-
亚讲康状态调理 张宝华
刘某某,男,30岁。生黄芪45克、当归15克、炒白术20克、人参15克、葛根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熟地30克、山芋20克、山药20克、补骨脂15克、枸杞子15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5克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浅析《复方鲜竹沥液》 胡松岩
言归正传,今天聊聊一个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复方鲜竹沥液》。我考证了一下,复方鲜竹沥的处方组成没有找到古代名家医案,所以它大概率是近代的医药工作者的创新。
-
“头晕伴乏力1月余”—柴龙汤加减显奇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男年龄:78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29日主诉:头晕伴乏力1月余。4月1日回访:头晕大减,走路较前有力了,精神佳,小便较前略有减少,续方3剂。
-
解决“双高”的不二法门 谢江强
解决“双高”的不二法门我的妈妈爸爸都属于“双高”人群,也就是血压血脂都高的那一类人。如果是“双高”人群,则更应该要注意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实这“双高”,关键在于控制,把指标控制住了,就不用过于担心会产生并发症。定期体检是发现“双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
肥胖 潘洪波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 王健
中医治病的手段有很多种,例如中药内服,针刺,推拿,艾灸,拔罐,膏药,正骨等等,是因为针对不同病症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每种治疗方法都有最佳适应症。推拿联合针刺后,患者当即可以感觉到疼痛和活动范围有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