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治疗咽痒咳嗽验案

2025.03.11 701阅读 评论数 1 11

外感咳嗽,风伏肺络,就用止嗽散。

一、患者信息

患者赵某某,女,23 岁,因咽痒、刺激性呛咳伴少量白黏痰 1 周前来就诊。

二、症状表现

患者近一周咽痒明显,咳嗽呈刺激性,咯少量白黏痰,晨起有恶心之感。观其舌象,舌胖大,舌苔腻。

三、治疗思路

从中医角度分析,患者咽痒、刺激性呛咳,乃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所致;咯白黏痰、舌胖大且苔腻,表明体内有痰湿之邪,晨起恶心则是痰饮上逆犯胃的表现。综合辨证,属风邪犯肺兼痰湿内阻之证。治疗当以疏风宣肺、化痰止咳为主,同时兼顾和胃降逆。

选用止嗽散加减。止嗽散出自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原方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组成。方中紫菀、百部味苦性温,入肺经,止咳化痰力佳,对于新久咳嗽皆有良效;白前辛苦微温,善降气化痰,与紫菀、百部相伍,增强止咳之功;桔梗辛散苦泄,能开宣肺气,与白前一宣一降,使肺气宣畅;荆芥辛而微温,可疏风解表,散在表之风邪;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又能清利咽喉。

在此基础上,加蝉蜕增强疏风利咽止痒之效;前胡降气化痰;加半夏、茯苓、生姜,乃合小半夏加茯苓汤之义。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生姜散寒和胃止呕,针对患者晨起恶心及痰饮之证。

四、治疗方案

白前 12g 陈皮 10g 桔梗 8g 甘草 6g

荆芥 10g 紫菀 10g 百部 10g 蝉蜕 8g

前胡 10g 生姜 15g 半夏 9g 茯苓 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五、按语

咳嗽证,虚劳门已言之。而未详及外感诸病因,故再言之。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嘶而鸣之者如故也,钟其能保乎?吾愿治咳者,作如是观。

大法,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既散而咳不止,专用本方,调和肺气,或兼用人参胡桃汤以润之。若汗多食少此脾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补脾土以生肺金。若中寒入里而咳者,但温其中而咳自止。若暑气伤肺,口渴、烦心、溺赤者,其证最重,用止嗽散加黄连、黄芩、花粉以直折其火。若湿气生痰,痰涎稠粘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若燥火焚金,干咳无痰者,用止嗽散加栝蒌、贝母、知母、柏子仁以润燥。此外感之治法也。

然外感之邪,初病在肺,肺咳不已,则移于五脏,脏咳不已,则移于六腑。须按《内经》十二经见证而加减如法,则治无不痊。《经》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者,属肺脏,此即风寒咳血也,止嗽散加荆芥、紫苏、赤芍、丹参。咳而两胁痛,不能转侧,属肝脏,前方加柴胡、枳壳、赤芍。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属心脏,前方倍桔梗,加蒡子。咳而右胁痛,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属脾脏,前方加葛根、秦艽、郁金。咳而腰背痛,甚则咳涎者,属肾脏,前方加附子。咳而呕苦水者,属胆腑,前方加黄芩、半夏、生姜。咳而失气者,属小肠腑,前方加芍药。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属胃腑,前方去甘草,加乌梅、川椒、干姜,有热佐之以黄连。咳而遗屎,属大肠腑,前方加白术、赤石脂。咳而遗溺,属膀胱腑,前方加茯苓、半夏。久咳不止,三焦受之,其证腹满不食,令人多涕唾,面目浮肿,气逆,以止嗽散合五味异功散并用。投之对证,其效如神。

又以内伤论,前证若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者,用止嗽散加香附、贝母、柴胡、黑山栀。若肾经阴虚,水衰不能制火,内热,脉细数者,宜朝用地黄丸滋肾水,午用止嗽散去荆芥,加知母、贝母以开火郁,仍佐以葳蕤胡桃汤。若客邪混合肺经,变生虚热者,更佐以团鱼丸。若病势深沉,变为虚损,或尸虫入肺,喉痒而咳者,更佐以月华丸。若内伤饮食,口干痞闷,五更咳甚者,乃食积之火,至此时流入肺经,用止嗽散加连翘、山楂、麦芽、菔子。若脾气虚弱,饮食不思,此气弱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此内伤之治法也。

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经》云∶微寒微咳。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以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薛立斋云∶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兼清肺火;肺气虚,则腠理不固,治宜解表兼补肺气。又云∶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此诚格致之言也。然清火之药,不宜久服,无论脉之洪大滑数,数剂后,即宜舍去。但用六味丸频频服之,而兼以白蜜、胡桃润之,其咳自住。若脾肺气虚,则用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药,补土生肺,反掌收功,为至捷也。

治咳者,宜细加详审。患咳者,宜戒口慎风。毋令久咳不除,变为肺痿、肺疽、虚损、劳瘵之候,慎之戒之!

止嗽散

治诸般咳嗽。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 甘草(炒,十二两)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予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附论于此,以谘明哲。

人参胡桃汤

止嗽定喘。

人参(五分) 胡桃肉(三钱,连衣研) 生姜(三片)

水煎服。本方以葳蕤易生姜,名葳蕤胡桃汤,治阴虚证。

又方∶用白蜜二斤,胡桃肉二斤,隔汤炖熟,开水点服,不拘时。

五味异功散、六味丸、团鱼丸、月华丸 (俱见虚劳)。

六君子汤 (见类中)。


程钟龄还指出,咳嗽初起,不可骤用补涩之剂,以免闭门留寇;亦不可过早使用寒凉之品,以防邪恋不解。而止嗽散药性平和,不寒不热,既能疏散外邪,又能调理肺气,对于新感咳嗽,可使外邪得散,肺气宣畅而咳止;对于久咳不已者,能调肺气、止咳逆,且无留邪之弊。

在本案中,患者虽以风邪犯肺之咳嗽为主症,但兼痰湿内盛、痰饮犯胃之象。故在止嗽散基础上加用半夏、茯苓、生姜,合小半夏加茯苓汤之义,标本兼顾,既疏风宣肺止咳以治其标,又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以治其本。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女年五十余,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腹胀多年”为主诉求诊!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 麻子仁丸 李华歆

    小编临床治疗了几例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平时靠吃降糖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也是比较平稳,但是他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乏力”,总觉得没力气,还有就是最严重的症状——便秘,有的患者几天也上不了一次,后来机缘巧合下找到小编看病,小编用了“麻子仁丸”加减效果良好!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a.体内有湿气的孩子,饮食上要多注意什么很多人也许会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给孩子吃生冷的食物就是在帮助他去热。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积食了,体内有湿气,还有热,就想:“我给孩子吃点儿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吧。”

  • 门诊医案记录 胡松岩

    患者,男,31岁。舌淡红,脉弦,符合肝胃不和。其二李某,女,45岁。

  • 痰湿体质之手指脱皮病例分享 郭文龙

    李某,男,30岁。主诉:双手指腹反复脱皮3年。水湿困脾导致脾失健运,津液无法达四末濡养十指指腹皮肤,故出现脱皮、干燥疼痛。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请批评指教,感谢

  • 中医长高五步曲(陈医生) 陈鹏

    中医办法五合一。一,内服膏方占70%二,生长贴占10%三,补钙占10%四,跳绳/纵向运动5%五,忌口养生占5%

  • 头痛的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112王某,女,30岁。腰酸,迎风头痛。医案111张某,女,32岁。本方重在平息肝风,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疗效较好。

  • 胸闷胸痛医案整理 谢江强

    2019年9月15日二诊:服药后胸闷胸痛,十去八九,继以上方7剂治之,煎服法同前。医案105王某,52岁。

  •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陈) 陈鹏

    中医有这么一句话:外病靠医,内病靠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子的:其实是分两类:一类是滋养你的人一类是消耗你的人无论是亲朋好友/兄弟姐妹/或者夫妻媳妇也是这样的,如果是指责大于包容的话,慢慢就淡了吧。他们都是自私的人。。

  • 妇科常见病方证浅析(三) 胡松岩

    下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患者王某,女,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