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2022.06.24 482阅读 评论数 1 3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排尿自控能力下降或丧失,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病症。临床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轻度的尿失禁仅在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出现遗尿;中度尿失禁在走路、站立、轻度用力时发生;重度尿失禁直立、平卧时均可发生。尿失禁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不能掉以轻心。

中医认为尿失禁的发生与脾、肾、膀胱密切相关。先天不足,年老体衰,房事不节,久病不愈均可影响肾的功能,导致肾固摄无力,膀胱气化功能异常,造成尿失禁。另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流注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也会导致小便异常。临床治疗尿失禁应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

患者如果出现尿失禁,小便色黄,尿道灼热,口干不欲饮水,口苦,小腹坠胀不适等症状,可以考虑为膀胱湿热的证型,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

患者如果出现尿失禁,小便色黄,尿道灼热,口干口渴,心烦,盗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症状,可以考虑为阴虚火旺的证型,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

患者如果出现尿失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小腹坠胀等症状,可以考虑为脾虚气陷的证型,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

患者如果出现尿失禁,头晕耳鸣,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可以考虑为肾气不固的证型,治疗以补益肾气为主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基于壬水癸水治疗水肿 罗沿印

    临床中,水肿病的发生不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与壬水、癸水也密切相关。水肿一般是因外感或内伤所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异常而出现的水液潴留,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的病证。壬水、癸水学说是十天干与阴阳五行和人体脏腑相对应而成。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反复口疮,泻心汤合升阳散火汤治愈 陈玉佳

    临床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反复口疮,伴有口气,反酸,打嗝。思考过后,认为是阳明湿热,葛根芩连汤应该可以应对。服药四剂后,反馈口疮已经下去,心中窃喜此病随手治愈。

  • 理中汤小记 张宝华

    理中汤通过温暖脾胃、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功能,达到治疗上述症状的目的。总结理中汤是一种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各种症状。在使用理中汤时,需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遵循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 四逆散1 李华歆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

  • 脊柱矫正要趁早 钟金桥

    2023年10月末,一九岁女孩拍片提示有脊柱侧弯,并无其他不适,整体呈胸腰椎中下段左凸侧弯,同时骨盆呈现左低右高姿态。2023年11月25日第5次复诊时带来复查X线,提示脊柱侧弯问题基本解决。

  • “水土不服”竟是您脱发的推手 谢江强

    “水土不服”竟是您脱发的推手梁先生刚从国外来到中国工作,他在国外工作时,那里的气候就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一年几乎就只有夏季,冬季不过才一两个月,所以当地既潮湿又闷热。

  • 皆言是火,余独为虚劳湿郁 张宝华

    刘某某,男,61岁。五剂,日一剂,水煎服。药后未来面诊,反馈曰,诸症几无,唯性功能仍低下如旧,因生计奔波,无暇复诊,嘱清淡营养饮食,调畅情志,适寒温,避免劳累,将息调养善后,病情变化随诊。无从得知,本就虚劳之体,就患之症焉有实火之征欤?

  • 厚朴麻黄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