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1

2023.12.01 607阅读 评论数 0 2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每日格言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今天来聊聊经典名方“四逆散”。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话说“四逆散”为什么要放在少阴病篇?其实小编也不太理解,暂且先放下这个难题,先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条文……
 患者出现了类似手足厥冷的四逆症状,我们说从经络上讲手足为阴阳交汇的关键之处,阴阳协调配合,经络畅通,加之里阳充沛,此时则手足温和,假设经络为一条条连接城市、乡村的公路,而里阳则为运行在道路上的运送物资的车辆,在人体而言,物资为营养,车辆为气血(气为动力,血为载体),而道路为经络!
 而患者此时出现的四逆的症状,我们就可以在这三个方面下去找原因。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

           四逆散
 甘草 (炙)  枳实 (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小编觉得这个方子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柴胡、甘草”和“枳实、芍药”。
 关于“柴胡、甘草”这个药对,我们可以参考“小柴胡汤”的方后加减法:
          小柴胡汤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甘草 (炙) 三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欬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其中半夏、人参可以在“胸中烦而不呕”中减去。
 黄芩可以在“腹中痛”时减去。
 大枣可以在“胁下痞硬”时减去。
 人参、生姜则可以在“咳”时减去。
 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
  
 我们说少阳介于阳明和太阴之间,出阳则热,入阴则寒,介于二者之间则往来寒热,而柴胡可以疏解少阳,甘草和中,二者配合则有类似扶土抑木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
 再看“芍药、枳实”!
 《金匮要略》中有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枳实芍药散
 枳实 (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  
 上二味,各等分,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小编理解其中枳实为气药,芍药为血药,枳实主要起到类似破气的作用,而《本经》中提到芍药有“主血痹”的类似的活血的作用,所以二者配合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到此,我们惊奇的发现其实四逆散主要起到的是疏通郁结的作用,我们知道少阳主通三焦,三焦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是运行津液的关键所在,可以这样说津液是完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而当启动少阳机制时,津液在人体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津结成饮成痰,水不利则为淤血,血不利则为痰饮,而四逆散中柴胡、甘草的配合主要针对的是疏解少阳,解决津结的问题,而芍药、枳实的配合则是为了解决气血郁结的问题,所以简单来说四逆散正是上文说到的解决马路上拥堵的问题的良方!
 因为津结成饮,气血成郁,运行气血的道路产生了堵塞,气血无以布散则出现类似四逆的症状,此时的关键在于“通”!话说上篇文章小编讲到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主要基于三焦不通,津结气血瘀滞引发的症状,它应该属于“通剂”,那么为什么仲景要把它归于少阴病呢,小编觉得从病机来讲说它是少阴病是说不通的,因为少阴主水火,水火胜负、位置改变等引发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少阴,而我们说此处针对的病位应该是“三焦”,三焦属于少阳,所以小编有个大胆的想法,这个少阴的“阴”会不会是传抄的讹误,如果改成少阳病,四逆……这样或许更通顺,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编的推测,仅供参考!
  再者,下面仲景列举了许多“或然证”,——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咳”

  欬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五味子酸收,能敛上逆之气,干姜辛散,可温化太阴虚寒,我们说三焦主通水道,水道不通,津留成饮,如若患者素体虚寒,中阳不运,饮逆上犯清阳则可以作咳,此时予以干姜温化寒饮,以复中阳,阳运则阴霾可以自除,加以五味子酸收敛肺,则咳逆可除!

  “悸”

  悸者,加桂枝五分。

  如若水饮内停中焦,有碍于气血生化,血不得养则易发心悸,予以桂枝温通疏利,待水道畅运,饮得以蠲除,气血生化有源,则心悸可平!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三焦不通,津结成饮,內蓄无以流下作溺,予以茯苓通利可矣!

  “腹中痛”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虚及里阳,太阴予以温化转运,阴滞不通则痛,予以附子急救里阳,辅佐运化!

   “泄利下重”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三焦水道不通,津结成饮,气郁作火,血滞成淤,血热腐化作脓,加之痰饮内蓄,遂作下利,小编认为此处的“利”有类类似便脓血的意思!

  《神农本草经》:薤,味辛,温。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

  《名医别录》:味苦,无毒。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人。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

  小编粗略查阅了关于“薤白”药性的描述,古人认为其性滑利,主疗疮的功效,大胆猜测一下,当血滞气郁化脓,大便滞下,此时应该以通利为主,于方中加入性滑且主疗疮的薤白是可以缓解症状的,有些治标的味道!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4175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脉案一则 曹雪盼

    服药期间大便次数增加排便后没有不适感腹部切诊也符合指征故也应对辨证无误病在少阳阳明。该患者其实属于上热下寒少阳阳明少阴合病为其本质故后期需侧重补肾益精健脾化湿益气为佳。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抽动、麻木的动作,其实就是中风后遗症的表现,因此我们只需从息风止痉的角度来开处方,就能对应上老李的病症。

  • 浅谈经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 王飞

    一个治血痹的千古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本方记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主治血痹、风痹。

  • 肘关节僵硬的治疗心得 崔乐

    随即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刺、红外线、消炎止痛软膏外敷等中医外治治疗,并让其口服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治疗,还结合康复科运动疗法、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等治疗。

  • 痛经 谢江强

    痛经患者不可不知的调养方我的一位患者靳女士,因为贪凉饮冷,经常痛经,饮食也不是很规律。经我这么一开导,靳女士哈哈大笑。靳女士服用了将近2个月的膏方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心境开阔,而且服药之后,她的面色也变得红润了,经期腹痛的征兆也基本消失了。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李华歆

    ——爱因斯坦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杂病诊治(二十三) 张宝华

    张某某,男51岁。

  • 仲景外治方(一) 李华歆

    风寒湿痹病外治方——头风摩散《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头风摩散大附子(炮)一枚盐等分上二味,各等分,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