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外科学的形成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1.10.09 605阅读 评论数 0 3
软组织外科学是从基础和临床的角度,研究由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组织等运动系统组织损害引起的痛、相关症象及治痛的临床分支新学科。尽管国外学者也作了长期研究,但是软组织外科学最终在中华大地上诞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

一、软组织外科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在人类历史上,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一开始就伴随劳动而发生,相应的也产生了砭石等原始的治疗方法,随着人类的进化,对此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祖国医学把本病称为伤筋病,到《内经》时代,对经筋病已有了病原、病理、治法等的详细论述,以后历代名著如《诸病源候论》、《仙授理伤绩断秘方》等均有本病的详论。国外古希腊时代也有不少研究,但限于历史条件,这些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近代本病已成为被熟知的难治的世界性病。国外报导,世界人口的80%患过腰背痛,很多学者对此作了较多的研究。在早期研究中,人们较多地注意骨性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化又逐渐形成了“椎间盘王朝”,从六十年代起,我国学者率先从软组织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软组织外科学的形成过程:
    近代国内软组织疼痛的研究较迟,但六十年代初期以来进展较快。以宣蛰人为代表的学者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和研究,先后设计了从头到足各个部位的软组织松解术,为软组织外科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渐形成了一些新概念。①创立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这是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基础;②揭示了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发病机理,详

细阐述了原发性病因和继发性病因的病理过程;③挖掘出了人体软组织压痛点的分布规律,这些压痛点是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④总结出了头颈背肩臂痛和腰骶臂腿的解剖分型,并提出了颈脊柱和腰脊柱的鉴别诊方法,这是临床检查中的重要发现;⑤形成了对腰突症和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新认识。
    在治疗方面,宣氏在开展软组织松解术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非手术疗法,由“以针代刀”的设想,引出了压痛点的银针针刺疗法,由“以指代刀”的设想,引出了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等等,这些非手术疗法,明显地超过了传统方法的疗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以软组织松解术为后盾的各种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同时发挥作用的崭新的治疗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软组织外科学的学科体系。
     我国自1974年在上海成立腰背痛协作组,至1983年又扩大为全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至1990年为止召开了四次全国性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反映了我国在软组织疼痛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大大地丰富了软组织外科学的内容。这些有侧重点的学术会议,在软组织外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完成了软组织外科学从头到足的第一个循环的系统研究。
三、软组织外科学的现状:
    科学性和系统性是新学科的必备条件,软组织外科学已在下述几方面取得了系统性进展:①在病因学上,已证实损伤形成的病变所产生的的化学性刺激是软组织疼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无菌性炎症是主要病理改变,当鞘膜外神经末梢受到周围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时才会产生疼痛;②在发病机理上,认识到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发病因素,并概况为“痛则不松,不松则痛”和“因痛增痉,因痉增痛”。还观察到人体对应补偿调节和系例补偿调

节者两种自身调节机制,由此引导出“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治疗规律。并挖掘出了人体软组织压痛点的分布规律;③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发现了工人、大学生、中老年知识分子、运动员中的发病率较高,并分析了发病的相关因素;④在症象学上发现软组织疼痛,相应的功能活动受限,同时会并发50多种类似其他科疾病的相似症象,这些症象在软组织疼痛的后期出现,因此命名为软组织外科学而不称软组织疼痛学;⑤在诊断上重新认识了腰突症和颈椎病的传统诊断标准,提出了新的概念。另外对软组织病变的分型及诊断都有创新;⑥在治疗学上,确立了“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原则,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相辅相成,显著地提高了疗效;⑦在预防学上,研究整理了一套《练功十八法》,对慢性颈背腰腿痛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为新的临床分支学科,软组织外科学具有以下特点:①无菌性炎症是气理论基础;②软组织外科学是以宣蛰人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共同努力创立的,在国际上属首创;③具有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的特点;④在手术的实践中,形成了对发病机理的新认识;⑤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崭新的治疗体系。
    当然,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等历史条件的限制,软组织外科学还存在下列一些主要问题:①在神经生理学和生化学上,由于痛和无菌性炎症的本质还未完全阐明,影响到以研究痛为核心的软组织外科学的深入发展;②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临床,使临床研究缺少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撑;③缺少全国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使临床上各种疗法的研究缺少可比性;④有些临床医生仍存在学术偏见,因此今后的研究会遇到阻力。

四、软组织外科学的发展趋势:
    软组织外科学还处于幼年阶段,正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今后主要发展趋势是:①继续深入研究软组织松解术,加深对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促进非手术疗法的发展;②应用新技术,沿着新方向,揭示痛与无菌性炎症的本质,这是学科发展对基础理论工作者提出的必然和迫切的要求;③更好地发挥模糊数学的积极作用,推进学科深入发展;④引入高新技术于诊治系统;⑤开发研究“以药代针”、“以药代指”的新途径;⑥将软组织外科学作为医学院的教学内容,也是今后的客观需要;⑦软组织外科学应走向世界,服务于全人类。自然科学史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当其成熟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新的分支学科。
    软组织外科学使西医骨科和中医伤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一部分内容相结合的产物。目前还存在性量的模糊现象,澄清这行模糊现象的过程,就是学科发展的过程。因此,作更深层次的探索,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
——转载《首届颈肩腰腿痛学术会议》论文荟萃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咳、哮、喘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3医案10孙某,女,75岁。平素受凉、吃咸则发病,水饮蓄积于心下,上犯迫肺,肺气宣降失司而咳喘,故以小青龙汤以解表蠲饮,止咳平喘。医案11朱某,男,6岁。舌红属热,故以清热润肺,宣肺止咳为法,取桑杏汤加减。医案12何某,男,8岁。

  • 旋覆代赭汤1 李华歆

    ——萧楚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旋覆代赭汤!言归正传,让我们先看看“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切)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论升降散方解与体会 高立坚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制,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功在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寒温并调。本证的表现虽然种种,但归根结底,是寒凉外遏,火热内郁,故用宣泄郁火的升降散治疗。

  • 梦多十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09日束某,女,58岁,务农。主诉:梦多10年。胃纳一般,餐后易饱胀嗳气。心阳衰惫,心神不宁,则夜夜寐浅梦多,夜寐不佳。今复诊告知仍乏力双脚沉重,心脏听诊有杂音。服药后症状好转。2023年12月05日六诊。近几日睡眠一般。

  • 治疗小儿复感 谢江强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反复感冒、患肺炎的小儿又简称为复感儿,在季节交替变换的时候,尤其容易复发。像韩小朋友这样的复感,病因在于脾虚肝亢,肝脾不和,从而影响到肺卫,导致感冒的邪气特别容易侵犯孩子。

  • 黄连在经方中的运用 彭功伟

    黄连一药,经方用之较广,大致功用如下:①心中烦用黄连,如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方中用黄连清心火。②清热止痢用黄连,如葛根芩连汤中用黄连清肠中之热邪。②黄连配阿胶,常用于养阴清热,如黄连阿胶汤。黄连临证中运用很多,使用得当可治愈很多疑难疾病。

  • 脉法新悟(三) 陈玉佳

    案9:退休职员女,胆管癌术后1月,时有腹胀,食后加剧,服黄连温胆汤调养一月,效可。突发高热10天,服药汗出热退,旋即复热,考虑“肿瘤发热”予“新癀片”,仍不缓解。脉诊之学习,以求寸功,不奢望速成。

  • 慢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多与脾胃虚弱、湿邪困脾等因素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 活络效灵丹 张宝华

    活络效灵丹是张锡纯先生所创。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对于脉络瘀阻证具有很好的疗效。治气血凝滞,癖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

  • 胸痹案例一则 罗沿印

    胸痹是指胸部闷闷作痛,严重时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病案举隅余某,男,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