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案】中医辨证论治~前剥苔·肝旺脾虚

2020.07.04 272阅读 评论数 0 16
祝 男 5岁  病案号XXXX

初诊:20-5-5


患儿舌苔前剥色赤后腻半年余,医院曾予口服维生素、益生菌等治疗,未见效。平素纳可、挑食、便时干、舌红苔前剥后腻





北沙参6 麦冬6 石决明9  地骨皮5  生白术6  炒枳壳5  玉竹5  茯苓10


淡竹叶3 焦六神曲9  炒麦芽10  炒稻芽10  玄参6  生地6 炙甘草3


二诊:20-5-20


患儿药后苔前剥明显好转,苔始生,家长诉患儿近来挖鼻孔,受凉后鼻塞、流涕,余可。





三诊:20-5-28


患儿药后苔渐生,鼻塞已除,便时干,余可。





前方去辛夷5 玉竹5 炒稻芽10,加柏子仁9  鸡内金10


按语

中医历来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宋·钱乙:"小儿为稚阳之体,阴气未盛,阳气柔弱"的特点,开创"五脏辨证"法,善用"柔润方药"。
金元·朱丹溪倡导"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的观点,明·万全,在前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的基础上,提出" 三有余,四不足 ",即"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
" 杭州"宣氏儿科"以惊风驰名,第三代传人宣桂琪教授倡导以"外风、内风"立论,针对脾虚肝旺的患儿,自创"养阴平肝方"。余有幸侍诊左右,宣老总是淳淳教诲。此患儿因舌苔前剥为主诉,至儿保等医院就诊,用药无好转后寻求中医治疗,素来挑食,便干,舌质红,苔前剥后腻,诊为脾虚肝旺,师宣老之意,予"养阴平肝方"加减淡竹叶、生地、玄参养阴平肝,枳术丸消补,四君健脾,谷麦芽、焦六神曲消食。二诊患儿舌苔明显好转,苔始生,诉感凉后鼻塞,挖鼻孔,酌加减辛夷、防风通窍祛风。三诊患儿舌苔已渐复正常,前方去通窍之药,继前养阴平肝之法,佐以健脾消食,巩固疗效。

声明:本病案属实例,为保护个人隐私与权益,隐藏关于个人信息资料。仅作为中医临床案例,对疾病的辨证论治。纯为个人见解,有意请留言!患者需在临床医生辨证后治疗,不可私自尝试!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吕永镇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上所说的津液是什么? 王晨阳

    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乌梅丸医案二则 孙亮

    乌梅丸医案二则医案一:患者汪某某,女,5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1月余"由门诊收住院。入院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2.胃-食管返流病伴有食管炎处方:乌梅丸合小柴胡汤、百合地黄汤、三物黄芩汤加减。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方经验总结 崔国宁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淋巴结肿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主要与湿热、瘀血、气滞等病机有关。

  • 中医视角下的支原体性咳嗽 张宝华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支原体咳嗽应以宣肺止咳、解表散邪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利湿排痰的目的。

  • 下元节的记忆 陈鹏

    下元节的记忆文/陈医生2023.11.13北方的冬日是枯燥寂寞的满眼的苍黄光枯的枝桠偶尔几只灰麻雀在觅食不见一片绿色北方的冬日是十分寒冷的彻骨入魂的冷那是莫可名状的感觉还伴着饥饿的记忆感觉灵魂都在颤抖可小孩子是兴奋的那个一年都难得吃几次肉的年代下元节早晨祭

  • 肝郁兼痰浊阻滞证治疗一例 蔡根深

    腰部不适,眠可,纳少,大便尚可。方药:黄芪15g茯苓12g白芍15g法半夏20g厚朴12g陈皮12g射干10g淡豆豉15g杏仁10g枳实10g苏子10g焦山栀12g桑叶20g神曲12g竹茹15g炙甘草6g,7剂。

  • 膏方好入口 谢江强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先通后补,健康长寿的正途“慢补”是我在本书中想要提出的重要观点。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厚朴麻黄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胃痞一案心得 刘娟

    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治因脾虚不运,气滞于中或气虚下陷,而表现为胃脘痞胀,神疲,纳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之症。该患者辨证属于脾气虚弱而致的腹痛、便秘等症,以枳术丸为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