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二条(三)

2025.09.05 1阅读 评论数 0 2
“乃可攻之”是指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来说的,可不是指“下利呕逆”。下利呕逆用十枣汤怎么能行嘛。这个文章,错综复杂呀,很不好理解。本是十枣汤证,同时又有葛根加半夏汤证。“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是葛根加半夏汤证。那么必须“表解乃可攻之”,表解用什么呢?用葛根加半夏汤。

如此则“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是吃完葛根加半夏汤之后的现状。“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十枣汤证也有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刻下已不是下利呕逆,而只是“干呕短气”。没有下利呕逆的缘故是因为吃过葛根加半夏汤,下利呕逆随着表证而解,只是干呕短气。干呕短气是何故?里有水饮里则人会短气,里有水饮也能干呕,但是病人不像“下利呕逆”那样子;底下“汗出不恶寒”,可见以前是恶寒,由于漐漐汗出就不恶寒了,表解了嘛。底下也说“表解里未和”,这里不就说了“表解”嘛!这是表没有了,只是里未和,因此得“十枣汤主之”。另:桂枝汤方后说“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桂枝汤能发汗解表,服后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这是最佳效果,那么葛根加半夏汤不就是桂枝汤为基础加葛根、半夏而成的嘛!这也是其有力的注脚。

如此看来,本条条文所说的症状是串的。这个条文可以分两层看:一是发汗前,即吃葛根加半夏汤以前,有下利、呕逆、头痛、发热恶寒、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另一个是服葛根加半夏汤后,下利呕逆、发热恶寒没有了,只是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吃完葛根加半夏汤之后是这个证候。根据这个来说,他是“表解里未和也”,应该用十枣汤。仅供大家参考参考,大家也开动脑筋来思考思考,做出自己的论定。

那本条条文就是两种病:一种葛根加半夏汤证,一种十枣汤证。即葛根加半夏汤证:头痛,发热恶寒,脉浮又呕吐、又下利;同时有十枣汤证: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这种悬饮内痛的症状。那么悬饮须攻,对吧!但是又有葛根加半夏汤证,这种病理状态下怎么处理呢?一般情况下,没有其他情况(如少阳证存在),当然是应该先解表啦,所以他才说“表解者,乃可攻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恶性肿瘤抄方体会 焦一鸣

    恶性肿瘤抄方体会焦一鸣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临床40余年,应病友要求抄过无数张治疗恶性肿瘤的处方。我们抄方的目的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感兴趣,也是为了观察学习别人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 伤寒论第六条(六) 张宝华

    咱们这本书叫《伤寒论》,有人就说了,这是治伤寒的,它治不了温病。你看《伤寒论》这里讲的不就是温病嘛。所谓提纲,是太阳病的起码的脉症,它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尤其是这个恶寒。

  • 失眠多汗案。 李高勤

    李某,男,20岁。2024-10-31就诊主诉:失眠多汗1周。口干口臭,饮水较多,无怕冷怕风,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晨起色黄。忌口辛辣、油腻、烟酒。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1戌时(心包经当令) 张训景

    戌时:心包经当令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手厥阴心包经之“膻中”主喜乐出焉。手厥阴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三) 张宝华

    麻黄汤他不是三两嘛!有喘的表证得解表定喘,麻黄汤得用,但不是整个的麻黄汤,他有汗嘛!汗是里热的缘故,里热则桂枝不可用,麻黄汤把桂枝去了,我们就得做到量体裁衣,个人量身打造,每个处方都是专人定制,一人一方,严丝合缝才圆满解决疾病。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之我见(三) 张宝华

    这是先师观其脉证的结果。接下来说“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这是虚衰的状态,“脉微细”是其脉应,这是正应。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二) 张宝华

    你像这个结胸证,那你一按他的肚子你就知道了,《伤寒论》说“心下如鞭”、“心下痛,按之石硬”,那应手如鞭,如石的体征可想而知了。那么这种情况呢,得用柴胡剂啦!柴胡剂那是不二之选,通过我们观其脉证呢,也确实需要柴胡剂来治疗。

  • 保护孩子的健康,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谢江强

    保护孩子的健康,要从生活点滴做起1.想要孩子健康,就得培养他健康的饮食习惯我见过很多孩子身体出现各种病症,归根结底,其实都和脾胃的状态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孩子三四岁,饮食习惯开始成形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给孩子打下健康饮食的基础,不能过度喂养。

  •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 谢江强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1.孩子为什么压力大、肝气不舒中医认为,人有压力就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就会郁结。一了解,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极高,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家长给他报了7个补习班。一般人会认为主要是因为孩子经常生病,家长的情绪才会如此焦虑。

  • 经方实验录之头痛、失眠、痔疮 张宝华

    是故疾患数疾而经年不得愈,习惯于斯,性乖张耳,木郁不达,肝脾不和,且日久多生变,其头痛、失眠、痔疮等疾,看是不相关,然则四诊合参于时下,颇关乎其性习耳,师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