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

2022.05.28 439阅读 评论数 1 2

 


开始时咽痛、便秘,就诊于某中医,以翘荷汤加味治疗,药后咽痛不减而开始泻下稀水,该医急以理中汤加味治疗,而不仅泻如故,咽痛更甚。


西医摄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以青霉素等静滴。如此迁延至第六天,病情不断加重。


细询初诊前两天即恶寒身痛,自以"感冒片"服后症减,但出现咽痛。


经治后不仅不止,且咯浓稠痰,内中带鲜血。大便稀水,日四五次。


咽喉疼痛,吞咽时尤痛。查其咽部严重充血,表面覆附白黏涎物,口臭。


诊脉时发现双手冰冷,即摸其脚,双膝以下俱冷如冰,脉虚大而迟。


该患者呈一派燥热之象,又现水泻,脉虚肢厥。


前医用寒则泻,温中则咽痛势增。辨证难明,方药难定。


此时病人虽然正继续输着已输到第五天的青霉素等药,而因病情未能控制,精神状况极差,神情十分痛苦。


我在初步判断为上热下寒证后,心中暗排多方而竟无一方合适,无奈开始查书。


在遍查《金匮要略》有关篇章,不见相近条文后,复查《伤寒论》厥阴篇,当查至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时,不禁拍案而起,该患不正是正伤邪陷,阳气不能宣达,酿热伤络;阳气不能布达,被郁寒厥的厥阴厥利证吗?


遂以麻黄升麻汤原方2剂:


麻黄10g,升麻10g,当归10g,知母10g,黄芩10g,玉竹15g,白芍10g,天冬10g,桂枝6g,茯苓10g,石膏15g,干姜10g,炙甘草10g,白术10g。水煎,日1剂。


上方2剂服完后咯血即止,咽痛十去七八,泄泻减至日二次,肢温神爽,脉较前有力,续方2剂而愈。


这是一个在发掘中锻造武器的例证。该方古今极少医家使用,柯韵伯甚至认为,这个方"乃后世粗工之伎,必非仲景之方",足见其历代以来,已沦为无人问津的冷僻方。


该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清宣与温补并用,二是剂量少药味多。


全方用药达14味,为《伤寒论》药味最多的一首方。


但细究其组合却杂而不乱:


发郁火用麻黄、桂枝、升麻;


清郁热用石膏、知母、黄芩;


温中健脾用茯苓、白术、干姜、炙甘草;


润燥养阴用天冬、当归、白芍、葳蕤。


共同发挥发越郁阳,育阴以清上热,温中健脾以治下寒的作用。


而这一作用,正好针对了虚实混淆、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病机。


在伤寒113方中,寒热并用者约有四种治疗侧重:


一是乌梅丸偏于收敛;


二是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之偏于和中;


三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偏于降逆;四即是本方之偏于宣发。


本患感寒于先,郁而生热,热郁化火生燥于后。


热甚而咽痛,火伤肺络而咯血;


素体阳虚,复因误服寒凉,中阳受损,寒邪趋下而泻;


阳为阴寒被郁而四肢厥冷。


由此而导致虚实夹杂,上热下寒,完全符合麻黄升麻汤的立方主旨和适用证候,因此收到了一矢中的之效果。


文学上对对联有"绝对"的说法,即在茫茫字海词条里却舍此而无它。


医学上治病时有特异性治法的运用,即只此一种治疗方法才具针对性。


麻黄升麻汤看似杂乱的组合,其实针对的就是本例这种复杂的病情。


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本患者若不用本方或许根本无法治愈。


而遣用本方又须一一排除各种情况后方可实施。


认识到这种特殊性才能准确掌握"特异",而明确特异后会对一些经方,特别是冷僻经方做出新的认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美白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美白肤色白皙成为东方女性美丽的崇尚标准。而中药美白因其不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越来越受爱美女士的青睐。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长期便秘案一 王建飞

    2020年08月14日陈某,男,77岁,初诊。胃纳一般,口干,大便干结2天一次,有时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小便黄,时有腰酸、梦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药后面色黯黑减轻,大便情况改善。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