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卢扶阳医学医案第7篇:虚寒喘咳证

2025.09.23 569阅读 评论数 8 24
患者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

韩某某,男,68岁,退休工人。2024年2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喘咳10年余,加重伴气短1个月。患者素有慢性咳喘病史,每于冬季加重。近1月来喘咳加剧,动则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清稀。伴有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夜尿频多(3-4次/夜)、双下肢浮肿。曾服止咳平喘中药及西药效果不显。舌淡胖润,苔白滑,脉象:右寸浮大而空,关尺沉细微;左寸细弱带劲,尺沉紧无力。

辨证分析与立法

四诊合参,此乃虚寒喘咳证,属少阴太阴合病。患者先天坎阳大亏(左尺沉紧无力),后天脾肺阳虚(右关尺沉细微),水饮内停,上逆射肺。郑卢医学强调"阳主气化",此案根本在于下元虚冷,水饮上犯。治当扶阳化气,温化水饮。遵循"祛邪、建中、填精"次第,分五步治疗。

处方与调护

初诊(2024-02-15)

立法:温肺化饮,降逆平喘。

处方:桂枝法加减

桂枝尖30g,苍术20g,茯神20g,法半夏25g,陈皮15g,炙甘草10g,生姜70g,西砂仁15g(后下)。3剂。

服药后喘咳稍减,痰量减少。脉象:右寸空象稍减。

二诊(2024-02-19)

脉象:左尺仍沉紧,右关沉细。

立法:温肾纳气,化饮平喘。

处方:附子桂枝法加减

制附片60g(先煎),桂枝尖25g,贡术20g,西砂仁15g(后下),炙甘草10g,生姜80g,茯苓30g,细辛6g。4剂。

服药后喘咳明显减轻,夜间已能平卧,下肢浮肿消退。

三诊(2024-02-24)

脉象:左尺紧象渐缓,右寸转沉。

立法:温阳利水,健脾化湿。

处方:附子理中法加减

制附片70g(先煎),贡术20g,干姜30g,炙甘草10g,西砂仁15g(后下),茯苓30g,葶苈子15g,大枣15g。4剂。

服药后喘咳基本控制,痰量明显减少,气短改善。

四诊(2024-03-01)

脉象:双尺渐起,已有根神。

立法:温固下元,填精补髓。

处方:附子填精法加减

制附片80g(先煎),贡术20g,西砂仁15g(后下),菟丝子25g,补骨脂20g,胡桃肉30g,鹿角胶15g(烊化),炙甘草10g,生姜90g。5剂。

服药后精神转佳,腰酸减轻,夜尿减至1-2次。

五诊(2024-03-08)

脉象:六脉调和,尺部温暖充盈。

立法:温固根本,纳气归元。

处方:扶阳巩固方

制附片70g(先煎),贡术20g,西砂仁15g(后下),紫石英30g,沉香6g,炙甘草10g,生姜80g。7剂,隔日1剂。

患者实际感受:患者欣喜告知:"十年喘咳今得平,呼吸顺畅,胸中开阔,四肢温暖,腰膝有力,夜寐安宁,整个人如获新生。"

体会

本案体现了郑卢扶阳医学 "阳化气,阴成形" 的理论思想。患者喘咳虽表现在上焦,其本在于下元阳虚,水饮内停。首诊桂枝法温肺化饮;二诊加入附子、细辛温阳化饮;三诊理中法健运中州;四诊填精补髓,巩固根本;五诊纳气归元,完全契合郑卢医学"祛邪、建中、填精"的治病次第。郑卢医学治喘咳,重在辨清阴阳,阳虚水泛必温阳化气,使阳气得复,水饮得化,则喘咳自平。凭脉用药,分次第治疗,乃取效之关键。

(医案撰写:郑卢扶阳医学传承人杨允执)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医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六十八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八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随着这个太阳病的深入,也讲了与其相关的事宜,这条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二) 张宝华

    这条他不是误治的结果。

  • 伤寒论第六十一条(二) 张宝华

    这个整个条文重点就在这个“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的认证,对吧!这个烦躁可以见于很多的病证,对吧!

  • 发热验案 李华歆

    在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后出现发热,最高达39度。但是既往每次孩子有病都在李医生几副药后迅速好准,效果可比滴流来的还快。今天是周六小朋友状态很好,只剩一点咳嗽,咨询李医生可以继续吃这副药。感谢李医生每次的尽心帮助,也希望你能一直坚持自

  • 瘀血不除,孩子有可能会生怪病 谢江强

    根据舌象,我判断这个孩子的体内有瘀血,进而推断这有可能就是引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当然,我还是要再次提醒各位家长,导致孩子患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不是简单地给孩子化掉瘀血就能治好的。

  • 中医临床治疗胆结石用药经验 崔国宁

    **六、注意事项**1.中药治疗胆结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胆结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合理选用中药和方剂,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 “头痛难忍伴耳前疼痛5天,加重1天”案 宗琪

    患者:冯某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7日主诉:右耳前及右侧头痛5天。5月13日回访:述疼痛大好转,只是偶尔有些疼痛,大便日一行。5月29日回访:述诸证病愈无其他合适。

  • 中医“通因通用”之大柴胡汤 郭文龙

    杨某,女,45岁。“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治法的妙用。遂用大柴胡汤以通里泻实,平胃散以化痰消痞。《伤寒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伤寒论》中附子用法 高群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附子泻心汤,在由于内实热导致的心下痞的情况下,同时存在表虚,仍然用附子。总的来说,从《伤寒论》中应用来看,附子的取类比象类似于一团热空气,可走“皮内”,热性可以影响到肌肉骨节,也可以向内部分影响脏腑。

  • 《伤寒杂病论》中黄柏 张宝华

    经方中用黄柏者见于大黄硝石汤、栀子柏皮汤、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和乌梅丸等5方。黄柏于阳明病大黄硝石汤中,主除热祛黄。《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现多认为黄柏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