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作用功效及临床应用验案经验总结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药”,谓其“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其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被誉为“将军之药”。以下结合经典理论与验案,探讨其作用特点与应用经验。
一、核心功效与机制解析
1. 泻下攻积,通腑泄热
大黄苦寒沉降,直达胃肠,善荡涤肠胃实热积滞,为治疗阳明腑实证之要药。其有效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可刺激肠壁蠕动,促进排便,尤其适用于热结便秘、腹痛拒按、舌苔黄燥等症。
2.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入血分可清泻心、肝、胃之火,主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热毒疮疡、咽喉肿痛、湿热痢疾等。《伤寒论》中以大黄配伍黄连、黄芩(如泻心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取其清热止血之功。
3. 逐瘀通经,破癥消积
苦能泄滞,咸可软坚,可活血逐瘀、消癥散结,用于治疗瘀血闭经、产后瘀阻、癥瘕积聚等。如《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大黄、桃仁、䗪虫)治“产妇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
4. 利胆退黄,通淋消石
可清利肝胆湿热,促进胆汁分泌,用于湿热黄疸(如茵陈蒿汤)、胆石症、泌尿系结石等。现代研究表明,大黄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协同利胆排石。
二、临床应用验案举隅
验案一:阳明腑实证(急性胰腺炎)
患者:赵某,男,45岁,2023年7月就诊。
主诉:暴饮暴食后突发上腹部剧痛,拒按,伴发热(38.9℃)、恶心呕吐、便秘3日,舌质红绛,苔黄厚燥,脉滑数。
辨证:胃肠实热,腑气不通。
治法:泻下攻积,清热止痛。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服),厚朴12g,枳实12g,柴胡10g,黄芩10g。
疗效:服药1剂后泻下燥屎数枚,腹痛减半,体温降至37.5℃;去芒硝,减大黄至10g,续服3剂,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尿淀粉酶正常。
按语:此案取大黄“通腑泄热”之效,重用生大黄后下以保留泻下力,配伍芒硝增强软坚通腑之功,使实热积滞从大便而解,体现“六腑以通为用”之理。
验案二:血热吐血(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李某,女,32岁,2023年10月就诊。
主诉:呕吐鲜血2次,伴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胃镜示:胃溃疡出血。
辨证:胃热壅盛,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泻心汤加味:大黄炭12g,黄连9g,黄芩9g,白及15g,三七粉3g(冲服)。
疗效:服药2剂后呕血停止,胃痛减轻;去大黄炭,加党参15g、黄芪20g,调理2周,胃镜复查溃疡愈合。
按语:大黄炭止血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缩短凝血时间、增强血小板黏附性有关。此案以大黄炭代生大黄,取其“止血不留瘀”之妙,配伍白及、三七加强收敛止血之力。
验案三:瘀血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者:王某,女,28岁,2024年2月就诊。
主诉:月经停闭半年,伴小腹刺痛、面色暗黑,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
辨证:瘀血阻滞,冲任不通。
治法:活血逐瘀,通经止痛。
方药:桃核承气汤加减:酒大黄9g,桃仁12g,桂枝6g,丹皮12g,当归15g,香附12g。
疗效:服药7剂后阴道少量出血,色暗黑夹血块;续服14剂,月经复至,量较前增多,腹痛减轻。
按语:酒大黄活血之力增强,泻下作用减弱,配伍桃仁、桂枝温通血脉,丹皮凉血化瘀,共奏逐瘀通经之效。需注意中病即止,月经来潮后减大黄用量,佐以养血之品。
验案四:湿热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
患者:陈某,男,35岁,2024年5月就诊。
主诉:目黄、身黄、尿黄1周,伴胁痛、恶心厌油,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蕴结肝胆,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生大黄10g,栀子12g,柴胡12g,金钱草20g。
疗效:服药5剂后黄疸渐退,食欲改善;减大黄至6g,加茯苓15g、白术12g,调理2周,肝功能恢复正常。
按语:大黄与茵陈、栀子配伍,清利肝胆湿热,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出。现代研究显示,大黄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肝细胞炎症,与西药保肝利胆机制有协同作用。
三、应用要点与注意事项
1. 炮制与用法:
- 生大黄泻下力强,适用于实证便秘;酒大黄活血力优,宜用于瘀血证;熟大黄泻下力缓,清热作用弱,适合年老体弱患者;大黄炭偏于止血,用于出血证。
- 煎煮时间:泻下用宜后下(煎煮5~10分钟),活血止血用宜久煎。
2. 剂量把控:
- 常规用量3~15g,泻下攻积可用至15~30g,但需中病即止,避免伤正;止血、活血宜用小剂量(3~9g)。
3. 禁忌人群:
-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脾胃虚寒者忌用;气血虚弱者慎用,必要时配伍补益药(如黄芪、党参)。
4. 现代研究拓展:
- 大黄在重症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肠麻痹等疾病中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微循环发挥作用,需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综合治疗。
结语
大黄集泻下、清热、活血、止血等功效于一体,临床应用灵活多变,其核心在于“通”与“调”——通腑泄热以治实,活血化瘀以调畅气血。临证需精准辨证,把握炮制、剂量与配伍规律,做到“胆大心细”,方能彰显其“将军”之效,同时避免耗伤正气。现代研究为大黄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中西医结合可进一步拓宽其临床价值。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零九条 张宝华
一百零九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啬啬恶寒”就是啬啬然恶寒,是表证的一个明征,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
经方实验录之咳嗽 张宝华
初诊:某63岁男性,基础病见高血压、肺大泡、颈动脉硬化。主诉持续怕冷伴咳嗽、咳白痰,偶发咳嗽,合并面部晦暗粗糙、午后困倦,睡眠打鼾明显,二便基本正常。既往有高血压,肺大泡,肺气肿,脂肪瘤,颈动脉硬化等病史,对香烟过敏。方药对证,已切中病机,益附子强其机能。 -
从“痰瘀痹阻”谈胸痹心痛的破结之法 刘颖
此症非单纯痰浊,实乃痰瘀胶结、心脉痹阻之候。复查心电图示ST段回升,印证"痰瘀同治"之效。"今人胸痹多因膏粱厚味、七情过极,致痰瘀互结,痹阻心脉。 -
从脉象推断出脾虚泄泻 欧阳慕颖
)脾土在四季都应该是从容和缓的脉象,现在却出现弦紧之象,这是肝木过旺而脾土衰弱的表现。何况命门的真火非常虚弱,又不能滋养脾土,于是我推断他肯定是脾虚导致泄泻的症状。如果因为脉象呈现浮洪,就用寒凉的药物,那么脾胃就会受到损伤,这不是恰当的办法。 -
小柴胡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3月31日二诊:述鼻子仍太透气,余症尽无,咽干,纳可,大便日一行,脉同前变化不大,舌质淡,苔黄厚腻,边齿痕,更方小柴胡汤加减,方药如下:柴胡18g生黄芩15g北沙参12g知母15g甘草10g豆豉10g辛夷12g神曲10g天花粉15g生石膏30g薄荷4g(后 -
从慢性疲劳谈"元气亏虚"的调补策略 刘颖
临床常见一类特殊患者终日倦怠乏力,检查却无异常指标,此类情况多属中医元气亏虚。体检仅见轻度贫血,补血剂无效。治疗此类元气亏虚需分阶段施治。面对现代人查无异常的疲惫,医者当细察胖大齿痕舌与绵软脉息——这恰是元气亏虚的无声证言。 -
猪膏发煎小论 陈杏
猪膏发煎,谷实阴吹,胃肠燥热,蒸迫子宫膀胱水汽也;燥热去,水汽不蒸,阴吹自愈。猪膏发煎,真乃脏燥之方也,补阴液;甘麦大枣汤,补气津也,脏燥二方得也。大半夏汤,人参,白蜜,肠虽燥,肺金津液不降也,与猪膏发煎不同在肺湿也。 -
孩子咳嗽怎么办 谢江强
病毒感染也是孩子咳嗽的主要原因,孩子咳嗽大部分不用紧张。下儿童禁用可待因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脑膜炎的孩子可能会发热,但发热不会引起脑膜炎,肺炎可能引起咳嗽,但咳嗽不会咳出肺炎。 -
从胃痛伴腹泻案谈"肝脾同调"的临床运用 刘颖
此案揭示三个重要启示:其一,现代职业女性"肝郁脾虚"复合病机日益普遍,单纯治脾往往难以奏效;其二,调肝需分虚实,本案用白芍配柴胡正是"养肝体,遂肝用"的经典配伍;其三,胃肠症状与月经失调常互为表里,治疗时当有全局观。 -
诊余杂谈:甲流、高热,头痛,大腿肌肉痛案 马钟涛
XXX,男,16岁一诊网诊:2024.1.151.14号晚上晚自习后出现大腿肌肉痛,四肢皮肤大面积散在网状红斑,鼻子有热感。
最新文章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要略》第二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而脑脊髓膜炎属于温病中的春温,其治疗,可从春温中求之!后听胡希恕老的金匮要略,方有所理解,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在表,湿偏重,而麻杏苡甘汤虽然也是治疗风湿在表,但已化热,热偏重,而胡老治疗风湿病,临床中常常以桂枝汤加术附。
-
伤寒论第七十一条(三) 张宝华
很快有转变,目前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来治疗,因此这样的情景你就一副一副开药比较合理,我是这么认为的,然后就动态的观察,随其变而定,你看咱们这条不就是这个样子嘛!那么这条他还有“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的下半段,看看,不一样了吧!
-
煮面有感 陈鹏
煮面有感文/陈医生锅中开水溅阳与阴交连看似平常事明心则变仙
-
3剂药治愈“感冒后咽痒咳嗽4天余”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5岁初诊日期:2024年10月21日主诉:咽痒咳嗽4天。现病史:患者诉4天前感冒至今,咽痒咳嗽,晨起偶咳痰,不多,偶汗,后背凉,大便解不净,不易下,口略苦,舌质略偏红,苔薄略干,左脉:浮略弦有力,右脉:寸沉无力,关尺略沉有力。
-
三伏天那么热为什么还要艾灸?? 张娟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元气充足三伏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做三伏灸的频率,没有特别固定,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在三伏灸进行前后,可以适当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三伏灸容易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伤津耗气,影响艾灸效果。
-
聆听中医杰传后 张宝华
古来圣贤留经典,衣钵至此杰士传;天辽地广好儿女,岐黄复兴我辈堪。甲辰年甲戌月庚申日。
-
假如。。 陈鹏
假如下辈子不当医生,下最早的班,睡觉最安稳的觉,喝最烈的酒,陪最爱的人,去想去的地方。。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三) 门静脉血栓胃底结腸静脉曲张痛泻 钱开达
国庆前某君男中年来善持堂求治即为此病。医院检查肝功能正常,但有门静脉血栓,结肠和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和胃底结肠静脉均属消化系统范围,某君从小脾胃虚弱,经常腹泻,日久痰湿瘀其静脉完全可能。
-
家长如何帮脾阳虚的孩子调理 谢江强
家长如何帮脾阳虚的孩子调理a.日常生活中不能让孩子受寒不要让孩子吃寒凉的食物,以免伤到他体内的阳气。想要给脾阳虚、肾气不足的孩子调理身体,家长还是应该先给他补脾,脾气足了,肾气就能得到补充了。
-
心悸 潘洪波
西医对于心悸的治疗,存在较大的脏器毒性副作用,具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等问题。中医历来对心悸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炙甘草汤是出自于《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其中的炙甘草含有甘草苷,该物质能够改善次乌头碱造成心脏产生的毒性反应,而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