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一条(四)

2025.09.04 253阅读 评论数 0 2
好!这个不是我们要研究的范畴,咱们还得回来,我说这么多的否卦,泰卦,就是为了解释咱们书上的这个“痞”,得找到源头嘛!不然就是一知半解的,那不圆满嘛!差不多可不行呀!必定临床上得给人开方药治病的,含糊不清可是个问题,因此呢,大家抽空还是得研学研学像《易经》这样的书,很是有必要的。

那么这个痞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上面的论述就是上下不通,有痞满。但这个痞可不是痞块,它“按之自濡”,你拿手按着,它不抵抗,没有抵抗力,所以他说是“但气痞耳”。这个气,咱们不要在字面上就给它定格了,说成里面有气了。这要活看,咱们得理解古人说的这个气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它在不同情景下指的是什么?这是个大课题,就不不那么细说了,只就本条相关的说一说。古人呢,把凡是无形体的东西都叫气。比如说火气、水气,火燃烧着,水流动着,你看到的是现象吧,这是物理自然,那么到人体了,咱们说你这个人火气重,那个人水气重,这是无形的了吧,它就不是你肉眼可见到的形象了吧!可以说是抽象的概念了;再比如说说天气的冷热,热气、冷气,这也看不到热气是什么个样子呀!但你感觉到得吧!这也是气;再比如说勇气,这个人很有勇气,办事不畏畏缩缩,一往直前,果敢的很,你能把勇气以实象展示出来,让人肉眼可见它的形态吗?至少现在还是无法实现的,这个勇气就是无形体的东西,咱们现在说精神心理,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勇气它有作用吧,这样的古人都叫作气。电咱们天天用吧,手机得用电吧,当下的人是时刻离不开手机,那就分分秒秒离不开电。电有气吗?你的肉眼怎么看到电的形象,看不到吧!它真真实实的存在着,电怎么会有气?电气哪来的气呢?要是咱们古人也都叫作气。因此说呀!气痞不是里面存着气了,就是没有实质的东西。如同现代医学现在所指的炎症,这样就具化了吧,大家就好理解了。

就此咱们再探讨一下:这条他说“而复下之”,前面咱们探讨了这个“复”字,它预示可不良后果。复是“又”、“再”、“重复”意思。那么真有这么糊涂的大夫吗?太阳病不可下,唯有解表一途,这个大夫却是反复的下,这很让人费解呀!你见过这样的大夫吗?要是虚人得太阳病,你下一次就够他受的了,即便是体质好的人,你反复的下也不行呀!这条他说“但气痞耳。”这么地误治,其后果只是导致了气痞。若这条他不是假设提出来的,就说明此条的病人一向体质很好,未因大夫反复的误治而出现结胸或者下利不止等重症。我们也不妨假设一下:这个“复”之是不是个“反”字呢?这个书收集整理,传抄会不会有误呢?要是“而反下之”,这就不是反复的误治了,而是一次,至少要比反复多次的量要少。当然这个书“复下之”的表述也是很多的,但从这个“但气痞耳”来探索就值得推敲了。当然我这能力也是有限,只是读这个书偶有疑惑,也是尽自己的这点能力推测推测:仲景先生他老人家自是了然于胸的事,那么他为什么还这么说呢?“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他确实没有假设的提出来,字里行间正面看是这个样子的,他这里是否有隐性的假设呢?这个“复”字很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大夫治疗的错误性质,即对表证用下法是原则性错误。它强调了错误的严重程度,即不是一次失误,而是反复误治。解释了病情恶化的原因,即这种反复误下是导致正气受损、邪气内陷、病情复杂难治的关键因素。体现了张仲景对后人的警戒,即《伤寒论》中大量条文通过描述“误汗”、“误下”,尤其是“复汗”、“复下”的后果,来告诫后人必须严格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汗下之法不可误用、滥用。我认为他这条的精神所在就是在这儿。

这是我个人的认知了。限于个人的水平有限,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呢也探索探索,必定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群策群力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嘛!且探索研学的过程更能有益大家理解《伤寒论》,总是有益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月光菩萨 文/陈鹏医生 陈鹏

    月光菩萨文/陈鹏医生250111一笔一划我在月光下画你可最终却画出了一朵莲花每一次抱着马桶呕吐总觉得是抱着你在傻逼浓度很高的地方呆了很久我学会了沉默无论肉眼观你还是用天眼/慧眼/法眼都始终看不清你的模样每一次呼吸中就有生灭生活的禅机就在屎尿中庄子讲念念而不

  • 肺部肿瘤的中医辩证思路探讨 高帆

    中医治疗肺部肿瘤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有一位患者,确诊为肺部肿瘤,属于肺热痰瘀型。曾有一位脾虚痰湿型的肺部肿瘤患者,经过中医师的辨证施治,采用四君子汤加味进行治疗。

  • 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辨证用药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诊断为痔疮,湿热下注证。六、结论中医治疗痔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 小青龙汤治疗肺炎临床应用探讨 高帆

    本文旨在探讨小青龙汤在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抗炎、抗菌、止咳、祛痰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小青龙汤还能有效降低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伤寒论第十四条(二) 张宝华

    《名医别录》言它“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现在大家的共识是,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等功效。

  •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四)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六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太阳病当发汗,此为不二法门。后定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由此可见桂枝汤,其实在之处为“解肌”,盖棺之论耳。

  • 伤寒论第四条(三) 张宝华

    可见这个病依始就似感冒一样,它就有个前奏,咱们拿传统的望闻问切就是这个结论,这是合理的诊断。这个“传”,咱们先生的书讲表里相传,开始病在外,它往里头传,传入半表半里,再传入里,随着条文的展开,先生会陆续说这个传变的方方面面,届时大家就知道了。

  • 伤寒论第四条(一) 张宝华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病,依始全发生太阳病,所以说太阳受之。那么伤寒是表伤于寒,太阳就是表了,伤寒依始侵犯人体,它的侵入地就是在表嘛,人体的外表这块儿,发作太阳病,呈现的就是太阳表证。

  • 伤寒论第九十四条(二) 张宝华

    浮缓浮弱的脉还是在表,就是桂枝汤证。“先汗出而解”,这个阴阳未和,不是自愈的样子,大夫得想法子让他先出汗,脉证应桂枝汤,就用桂枝汤。这是不言而意了,用桂枝汤,我建议大家真正的静下心来,让我们的智慧觉醒起来,虔诚地与先生心心相映一下,自有所悟所得的。

  • 伤寒论第八十九条(二) 张宝华

    这几条情况各有不同的,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概而言之呢,就是津虚、血虚、里热,这类的都不可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