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1周 夜拉5-6次,肝脾同调3剂愈

2025.06.23 524阅读 评论数 4 11

患者:荆某某

性别:男

年龄:56岁

初诊日期:2025年6月18日

主诉:腹泻1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近1周来腹泻不止,便稀,完谷不化,时有小腹胀,多在夜间9时—凌晨2时腹泻,约排5-6次,无腹痛,晨起口干口苦,夜间饮水多,小便少,脐左压痛,小腹正中胀,心下压痛,体瘦,腹肌紧张,怕冷,烦躁,舌质淡红,苔略厚腻,舌中裂,左脉:寸浮有力,关弦浮有力,尺略沉大有力,右脉:寸浮有力,关弦浮有力,尺沉弦有力。  

诊断:腹泻

处方:四逆散合理中汤加减3剂

方组:柴胡15g    炒白芍15g   枳实15g    炙甘草15g

     党参12g   生白术12g   干姜15g    砂仁12g

     白蔻仁12g 薤白15g

煎服方法:冷水12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500ml,早中晚饭后热服。

忌口:生冷,水果,辛辣,油腻,鱼腥,鸡肉,五辛等。

6月23日回访:腹泻已愈。

按语:患者腹泻不止,完谷不化,苔厚腻,考虑脾阳虚弱,伤寒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患者心下压痛,腹肌紧张,考虑心下痞硬,并伴腹泻,符合理中汤证,故以理中汤治疗,脉弦,晨起口干口苦,舌中裂,小腹胀,考虑柴胡证,脉弦有力为实证,故以四逆散治疗,其加减法中有云:泄利下重阳欲求,薤白三升水煮俱,故加薤白以通阳散寒,苔厚腻,考虑内有湿邪,故加砂仁、寇仁以化湿行气止泻,以上即为笔者诊治思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攻略 高帆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融合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的理论,阐述了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 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浅析 高帆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探讨《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体会与应用。辨证论治是关键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结语《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但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 伤寒论之第五十八条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五十八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二字无所具指,这就是范论啦!这是治疗疾病的三大法。这三大法,无论我们用来治疗什么病,适用的都是实的,目的就是攻实祛病,好恢复人体的健康。

  • “月经推迟近2月不来”—经方加减一剂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女年龄:48岁初诊日期:2024年10月11日主诉:月经不来近2月。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生冷等10月13回访:服药2顿后月经即来,腹胀亦减。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假如。。 陈鹏

    假如下辈子不当医生,下最早的班,睡觉最安稳的觉,喝最烈的酒,陪最爱的人,去想去的地方。。

  •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 谢江强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1.孩子为什么压力大、肝气不舒中医认为,人有压力就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就会郁结。一了解,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极高,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家长给他报了7个补习班。一般人会认为主要是因为孩子经常生病,家长的情绪才会如此焦虑。

  • 经方加减治手指麻涨2月余伴汗多眠差案 宗琪

    患者:郑某某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14日主诉:左手拇食中三指麻木涨2月余,伴汗出明显多年,睡眠差。

  • 返故里记 张宝华

    时年甲辰,高堂企踵望孙久已,适逢假日,正是返乡归故佳期,达成欢于膝下,至孝于时下,人伦之乐老来之慰藉耳。适过乡邻门户,庭院深深,蓬蒿园尽,檐憩莫名草不知,井秀斑斑似凝泣,尔来不过旬年,斯面迎来如梦中,呜呼!及至旧戏当时路,鸡犬相闻声亲亲,抬眼葱葱郁郁,

  • 余眼中之竹茹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