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苔不一定都是热,也有可能是阳虚湿滞

2022.11.01 857阅读 评论数 3 6
一看舌苔,黄的,很多人就说有热。对于一些久病成医的患者,看到医生开了一个处方,还会问怎么没有清热的中药,还加了热的药呢?其实这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导致的。所以我也常说,不是久病成医,而是久病成庸医。
黄苔也可能是阳虚湿滞。下面是一个我的病人舌苔,大家看看是寒湿还是湿热?
我先来说一个事。五六年前我在江中学习的时候,碰到一个同行。他跟我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个患者舌苔黄厚腻,一直都以湿热治疗,用的方法,甘露消毒丹啊,温胆汤之类的,清热祛湿化痰,但是呢,总是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有一次,他改变思路,反过来治,用了补肾温阳的八味肾气丸,没想到舌苔很快就退干净了。患者反馈各种情况也好转很多。

所以说,黄苔不一定就是热,也有可能是阳虚湿滞。阳虚湿滞的舌苔一般是白腻苔,但是也有黄苔。在《长江医话》里陈奇老先生有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些内容。

临床上虚寒挟湿和阳虚水肿也容易出现黄苔。类似寒郁热了,稻草堆久了就内部发热了,热气散不出去,也像菜被沤黄了。那么怎么分辨呢?

1,舌苔的颜色淡黄或灰黄,但是色泽比较光亮,同时用压舌板刮一下,很容易刮掉上面是舌苔露出下面的白底,一般比较常见的部位是舌头中间和根部,一大片。如果是湿热导致的黄苔,一般深黄或者老黄色,黄色程度不同,刮一般也比较难刮掉。

2,我们知道看舌像,除了看舌苔还有一舌体。这样是舌体一般比较胖嫩或者滑润,而湿热的一般是比较干燥、甚至有芒刺。

3,舌质淡白,湿热的容易看到舌边和苔底红色。
阳虚湿滞的,还容易同时出现浮肿,肚子按着舒服,怕冷,喜温,精神疲倦等。所以这样就可能需要用上干姜、附子、白术、茯苓了,而不是黄芩、茵陈、滑石了。
所以说,中医辨证的过程,很大程度是辨似的过程。看着都一样,其实内在病因病机不相同。有些看了几天中医书的朋友,看到中医的方子就指指点点,真要打算学习中医,还不如耐心多看几本书来得实在。不然就常常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更何况有很多东西,没有在同一平台同一基础认识上的讨论是没有半点意义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亮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从心血不足、痰饮扰心说失眠 罗沿印

    心之气血不足,痰饮扰心而失眠者。病案举隅董某,女,34岁。安魂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有痰饮而导致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

  • 要懂得敬畏人体生物钟 谢江强

    要懂得敬畏人体生物钟:调理慢性肠胃炎小张是个只要工作压力大了,或是因为出差在外饮食、居处不习惯,就容易便秘的人。人身体里有一个生物钟,时间到了就要进食、休息、睡眠、工作等,一旦打破其中任意一个规律,就会影响到其他。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从肝入手调治高血压 缴秀珍

    珍珠母还有镇静、抗惊厥、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增强记忆力、抗过敏、抗溃疡、保护肝脏等药理此患者的失眠直接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困扰患者最重,贯叶金丝桃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止疼通和促进睡眠及血液循环等功效与作用。

  • 归芪通络膏 谢江强

    归芪通络膏水煎药:生黄芪200克、茯苓150克、当归150克、砂仁100克、黄精100克、桃仁100克、陈皮100克、姜黄100克、炒白术150克、炙甘草60克、瓜蒌120克、白僵蚕60克、川牛膝150克。

  • 积食的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怎么办 谢江强

    积食的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怎么办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舌苔很厚、舌上有红点,可能是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了我们来看下面两个小朋友的舌象图。孩子嘴里有味儿,是由于他们的胃气上逆,把脾胃中消化食物的酸腐之气带到了嘴里。

  • 孩子的小便也不容忽视 谢江强

    孩子的小便也不容忽视:小便清长的根源在于肾气虚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看门诊。她妈妈说孩子的食欲也不是太好,问我能不能再加点什么开胃的药。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 桂枝去芍药汤类 李华歆

    ——毛泽东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去芍药类!该类方包含“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 杂病诊治(二十九) 张宝华

    李某某,女,67岁。腰酸痛,下肢怕风,酸软乏力数月。

  • 治小儿慢性咳嗽医案一则 宁承洁

    中医诊断:咳嗽肺脾气虚证处理:予以中药5剂口服。一个月后患儿母亲带患儿复诊,诉现已无咳嗽,饮食较前增加,长胖了,大便一日一次,成形,但仍有少许腹痛,无明显腹胀,以脐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