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六黄汤合方治验老年盗汗案

2025.10.23 10阅读 评论数 0 2

 
一、病例资料
 
患者,女,70岁,因“反复烦热盗汗多年,白昼自汗加重”于2025年10月6日午时就诊。患者多年来受盗汗困扰,夜间潮热汗出伴烦热难眠,白昼亦时时汗出,此前经他医诊治,疗效时好时坏,症状反复。
 
就诊时正值深秋,诊室秋风阵阵,患者未动却仍见额角、颈侧汗出,自述呼吸时觉气短乏力,胸间烦热感明显。诊其脉象,脉来急促而无力;观其舌象,舌质红绛,舌面光莹无苔。追问病史,患者除汗症外,平素大便稀溏,每日2次,无腹痛、黏液等伴随症状,纳食尚可。
 
二、辨证思路
 
1. 核心病机定位:患者以“盗汗烦热”为主症,结合舌脉与伴随症状,核心病机为阴虚火旺。久汗耗气,气虚则卫表不固,故白昼自汗;汗为心液,长期盗汗耗伤心之气阴;舌红无苔为阴虚内热之明证。
2. 兼夹证候辨析:患者平素大便稀溏,每日2次,无明显腹痛,此为脾虚失运之象。老年患者脾胃功能本就渐衰,久汗耗气亦会累及脾阳,若纯用滋阴清热之品,恐苦寒伤胃、滋腻碍脾,加重便溏,故需兼顾健脾温运,防药物偏性伤正。
3. 治则确立:基于“气阴两虚、虚火内扰、脾虚失运”的病机,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泻火、固表止汗为主,佐以温脾和胃,防滋阴药碍胃、清热药伤脾。
 
三、当归六黄汤出处与原文记载
 
1. 方剂出处:当归六黄汤出自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属“自汗门”方剂,是中医治疗“阴虚火旺型盗汗”的经典代表方,因其组方精妙、疗效确切,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虚火盗汗证,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方。
2. 原文记载:《兰室秘藏·自汗门》载:“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也。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原文明确其核心功效为清泻虚火、固表止汗,且强调黄芪用量需倍于其他药物,突出“益气固表”在盗汗治疗中的重要性。
 
四、全方分析
 
(一)初诊方: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合生脉饮加甘草干姜汤
 
1. 基础方组方逻辑
 
- 当归六黄汤(当归12g、生地12g、熟地12g、黄芩9g、黄连6g、黄柏9g、黄芪24g):方中当归养血和血,生地、熟地滋阴凉血,三药共奏“滋阴养血”之功,针对阴虚之本;黄芩清上焦火、黄连清中焦火、黄柏清下焦火,三黄苦寒清热,直泻虚火,针对内热之标;黄芪用量倍于三黄(24g),益气固表止汗,既补久汗耗伤之气,又防三黄苦寒伤气,且“气能生阴”,助滋阴药发挥作用,全方“滋阴不恋邪,清热不伤正”。
- 生脉饮(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9g):患者久汗致心之气阴受损,见呼吸急促表浅、脉促,故加生脉饮益气养阴、敛汗生津。方中太子参(代人参,药性平和,更适老年脾虚者)益气生津,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五味子敛肺止汗、宁心安神,三药合用,补心之气阴、敛心之津液,针对“心之气阴受损”的兼证,且太子参、麦冬药性平和,无滋腻碍脾之弊。
- 牡蛎散(煅牡蛎30g先煎、浮小麦30g、麻黄根10g):煅牡蛎咸寒质重,敛阴潜阳、固涩止汗;浮小麦甘凉,益气除热、止汗;麻黄根甘平,专入肌表,收敛止汗。三药合用,增强全方“固表止汗”之力,针对患者“白昼自汗、夜间盗汗”的双重汗症,且煅牡蛎潜阳,助三黄清泻虚火,浮小麦益气,助黄芪固表,与核心方形成协同。
- 甘草干姜汤(甘草10g、干姜10g):患者平素大便稀溏,脾虚失运,故加甘草干姜汤温脾和胃。方中干姜温中健脾、助脾运化,甘草益气和中,二药辛甘化阳,温而不燥,既补脾虚、止便溏,又能制约当归六黄汤中三黄的苦寒之性,防其损伤脾阳,避免“滋阴碍胃”,体现“佐制”思路。
 
2. 药物剂量与炮制考量
 
- 煅牡蛎30g先煎:因其质重难煎,先煎可充分释放有效成分,增强敛汗潜阳功效;
- 黄连用量最小(6g):因其苦寒之性最强,恐伤老年患者脾胃,故减量;
- 黄芪用量最大(24g):突出“益气固表”在久汗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且与太子参、甘草合用,强化“补气”之力,符合“气能摄津”理论。
 
(二)二诊方:减牡蛎散,加北沙参9g、炒白术15g
 
患者服初诊方1剂后,烦热盗汗减轻大半,说明“清热泻火、固表止汗”之功已显,故减去牡蛎散(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避免过度收敛,以防“敛邪”;加北沙参9g,增强滋阴生津之力,且北沙参养阴而不滋腻,兼能益胃,符合“阴虚仍在,需续补阴”的病机;加炒白术15g,健脾益气、燥湿止泻,针对“大便稀溏”的脾虚证,炒白术经炮制后,健脾之力增强,燥性减弱,与甘草干姜汤合用,强化“健脾和胃”之功,兼顾“滋阴不伤脾、健脾不耗阴”。
 
五、疗效总结
 
本例患者以“盗汗”为主症,辨证紧扣“气阴两虚、虚火内扰、脾虚失运”,选用当归六黄汤(清泻虚火、滋阴固表)为核心,合生脉饮(补心之气阴)、牡蛎散(增强止汗),加甘草干姜汤(温脾防伤正),方证对应,故服1剂即见显效;二诊时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方药,减收敛之品、加滋阴健脾之药,体现“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中医治疗原则,为后续巩固疗效奠定基础。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太阳少阴两感兼湿案 翟争

    腰部两侧酸困,平素畏寒,汗出少,属于太阳病。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腰部沉重、晨起为甚,舌边有齿痕较重,考虑到兼有湿邪为患,湿性重浊,视为阴邪,经历夜间阳气衰阴气盛之后,晨起为甚。遂进一步疏肝化痰散结为治。

  • 伤寒论第九十一条(二) 张宝华

    要是现下利清谷,就是虚寒,据定法得先救里后解表。所以这地方说救表宜桂枝汤,非常肯定,一定要注意。那么要是开始得病就没有汗,当然就用麻黄汤啦,疾病适在伤寒阶段嘛,因证而施治嘛。

  • 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 崔国宁

    二、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年老体衰、肾气亏虚密切相关。

  • 卵巢早衰跟慢性炎症关系密切 朱亚甲

    卵巢早衰不仅仅有虚损,还有慢性炎症很多三十加的年轻女性朋友发月经量少、经期短、周期长时,一去检查,发现amh下降,内膜变薄,卵巢早衰了。。。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卵巢早衰,不紧跟肝肾不足有关系,还跟卵巢子宫的慢性炎症慢性损伤有很大关系。

  • 顽固皮肤病1年余,7剂柴龙显奇效! 宗琪

    诊断:三焦瘀滞,湿毒为患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7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茯苓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肉桂20g磁石20g生黄芩20g生大黄15g生姜20g(切)大枣6个(擘)土茯苓20g仙鹤草60g制附片15g煎服方法:冷水180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湿疹治验案 吴春水

    采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进行加减治疗。患者服用四剂后,湿疹渗出减少,瘙痒减轻。又因有表邪未解,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中麻黄、杏仁、生姜宣肺解连翘使在表之邪从外而解;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清热利湿;生甘草调苦参药;大枣顾护胃气。

  • 中医治疗大便干的病案分析 崔国宁

    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 地狱中的牛马 陈鹏

    地狱中的牛马文/陈大爷本该桂花飘香的季节桂花也保持了沉默秋雨绵绵的季节空中竟传来雷声雨里没有善良的味道这一世的牛马在地里你还是要继续拉磨原本的神仙还是神仙地狱里没有吴广白天的真相太阳不会告诉你夜晚的真相月亮也不会告诉我此生和前世一样都很清凉

  • 一杯清茗过中秋 陈鹏

    一杯清茗过中秋文/陈鹏医生20240915轻轻啜饮一盏清茗茶香四溢喉间说不出的快乐口腔内细菌的家园被破坏了一小半秒针无聊的摆动岁月长河里地球到底你要飘向哪里可以神游太虚也可天天蜗居认真按照大人物的设计做牛做马过一生又是一年中秋孤月不知游子意唯有举杯买醉乡愁

  • "火郁发之"浅谈 陈虹

    火郁发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是指热邪伏于体内;发,是因势利导、发泄之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