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医案

2022.10.19 742阅读 评论数 9 22
口腔溃疡为临床常见病症,其病程经年,反复发作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尤为多见,郭教授经治数十例证属虚实寒热错杂者,补虚泻实、清温并用,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减。在应用该方药时,郭教授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甘草泻心汤用于本病的虚实错杂、上热下寒证。由于寒与热在临床上会有彼轻彼重之不同,治当依据其寒热之孰轻孰重,选用生甘草与炙甘草及黄连、黄芩与半夏、干姜剂量的比重,酌情权衡而为之。

临证时,郭教授对于热重者用生甘草,黄芩、黄连的剂量较原方增大;寒著者用炙甘草,干姜、半夏的剂量相对增大,以使方证相宜。此外,甘草不宜久用,以免引起肿胀壅满,中病即止,继之则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后治疗。对于湿重者可酌加白术、苍术等。

2.对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者,因干姜辛辣,可刺激胃黏膜而致胃脘不适感加重,故宜以炮姜易干姜,且以饭后服药为宜。

3.对于反复发作者要注意脾虚之病机,可在辨证的方药中选用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等味以健脾化湿。

4.《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之原文载:“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去滓再煎,可促使诸药药性和合,同时久煎可减半夏的毒性,并进一步增强疗效。

郭淑云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医案1则
肖某,女,26岁。2019年7月30日初诊。

主诉:口腔溃疡间歇性频繁发作1年半。

现病史:自述近1年半来口腔溃疡此起彼伏,多发时可同时出现4个溃疡,其间亦偶尔有1周时间的愈合,常在生气、紧张、失眠时发作或加重,伴有右胁下憋胀不适,嗳气唇干,手脚冰凉,炎夏之日仍穿长袜,胃脘怕凉,饮凉食品后胃脘不适,平时易上火,如口服阿胶、枸杞子等即上火,大便秘结,2~3天1次,曾外涂冰硼散及在专科治疗效果不佳,近1个月来分别在口唇与舌尖处各出现如黄豆大之溃疡两处。舌质淡稍暗,苔薄白,脉弦细。

2019年7月30日彩超检查结果提示:肝内高回声(考虑血管瘤);胆囊壁稍毛糙。

中医诊断:口疮(寒热错杂证)。西医诊断:口腔溃疡。

处方:甘草泻心汤加减。

炙甘草15g,姜半夏12g,党参15g,干姜10g,黄连6g,黄芩12g,白术20g,枳壳15g,郁金15g,香附15g,炒决明子20g,大枣5枚。14剂,水煎服。

另与五倍子6g,青黛5g,冰片2g,共研细粉,外敷患处,每日2~3次。

二诊:2019年8月13日。口腔溃疡消失,纳食较前增多,右胁下憋胀及嗳气减轻大半,已无唇干,手足冰凉较前改善,大便已不干,日1~2次。上方姜半夏增量至15g。14剂,水煎服。后随访患者口腔溃疡未复发。

按语:本案久患口腔溃疡,迭服苦寒清热之品,致中焦虚寒,胃气不和,阳气不足,虽炎夏亦重衣,手足冰凉,食寒凉而胃脘不适,胁肋闷胀,嗳气;火热内郁则见口腔溃疡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大便秘结。治以甘草泻心汤加味。

方中重用炙甘草益中焦之虚,清上焦之火;佐以党参、白术、大枣补中益气;姜半夏、干姜辛通和胃,温中散寒;黄连、黄芩清热泻火,以解郁热;枳壳、郁金、香附行气宽中;炒决明子清热润肠通便。诸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健脾清热,温化寒邪,而使中焦健运,寒热消散,升降协和,则口腔溃疡不复发作。

此外,本案用青黛、五倍子、冰片研末外涂,体现了整体辨证论治与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治疗特色。

作者:邵明义,李墨航,李富成
来源:经方派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 陈鹏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典型案例 宗琪

    患者:徐某性别:男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31日主诉:腰痛多年,加重4天,自述一吸气时腰痛不适。现病史:患者既往腰痛病史多年,4天前述因受凉诱发腰痛加重,在青岛多家医院就诊,未得明显效果,迟迟不愈。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

  • 厚朴麻黄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我心中的黄耆 张宝华

    黄耆,常用的中草药,再寻常不过了。别说医者,就是寻常百姓都晓得它的大名,明它的功用。黄耆,味甘,性微温。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 再论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姚金虎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这确实很有道理啊。量不仅仅是剂量,也是配伍比例。量是证的体现,也是辨证论治的灵魂。另外有些独特的剂量,比如逍遥散中的薄荷,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中医思维的重要体现,绝不是什么糟粕。

  •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