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莫忘肝,病因须细看

2025.07.11 578阅读 评论数 3 5
患者男,19岁

主诉:上腹痛7天

现病史: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疼痛剧烈,肝功能不全,查CT、胃肠镜均未见异常,外院输液后肝功能好转,但上腹痛如前,且有加重之势,伴有轻微口苦,问诊期间,患者紧张之态明显,眼神飘忽,语速较快,观其舌红,苔花剥,苔黄腻,切其脉弦数有力。

辨证:肝胃火旺,火热伤阴

治法:清火养阴

柴胡12,黄芩10,生地15,北沙参15
当归10,枸杞15,麦冬15,川楝10
百合30,乌药10,延胡15,白芍30
炙草10

用药五天,患者上腹痛消失,口苦消失,舌已呈淡红,苔白腻,肝火已退,肝阴得补,遂暴露其脾胃虚弱,痰湿内停之本,改香砂六君善后,带药出院。

解析:患者虽上腹痛,但饮食二便均未见明显异常,故病之本应另有原因,交流之中,患者语速快,眼神飘忽,精神紧张之态明显,推测为肝郁体质,查其舌红苔花剥,脉弦数,病位定于肝,属火热伤肝胃之阴,胃失所养,故予柴胡、黄芩经典配合疏肝解郁清火,一贯煎养肝阴,百合乌药养胃阴,加芍药甘草汤解痉止痛,加延胡索,配川楝子为金铃子散,活血止痛,增效之药。用药后其舌象变化尤为明显,从舌红,苔花剥,变为淡红舌,白腻苔,脾胃虚弱之本已现,予香砂六君健脾化痰善后。其舌象变化速度亦令我震惊,想起曾治一自幼裂纹舌患者,虽自身症状改善,但用药月余舌象毫无变化,如今想来,病理之舌象变化易,体质之舌象改变难。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洪海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蓝田葛玉中心卫生院抢救病例 马亮

    蓝田下乡的抢救病例来蓝田葛玉中心卫生院下乡满两个月了,2024年10月10日晚上真正的抢救了一个病人。当天值班的是马驰医生,一个年轻的西医大夫,比我下乡早三天来到这个基层卫生医院。马亮医生立即给予提捏腋前大筋的抢救措施,操作一次患者及感到痛苦,反应强烈,直

  • 医案浅析 胡松岩

    刘某,男,25岁,本地人,学生主诉:鼻塞1周,加重流黄绿涕4天。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9.2%,淋巴细胞比率19.0%;鼻窦CT片提示:左上颌窦见液平面。赵某,男,46岁,本地人,职工主诉:发热、咽痛3天。

  • 尿频一个月,中药五剂缓解。 祝鹏军

    今天复诊的一个患者,尿频一个月。四诊合参,一个湿热下注兼肝郁气滞的表现,我问阿姨,西药吃了没用,那咱们试试中药,阿姨说可以,哈哈。饮食如故,是病在下焦,没有影响到中焦。对于慢性尿路感染还有一个方效果也不错,猪苓汤,养阴为主。化验治疗也正常了。

  • 阴毒汤—临证治验案 宗琪

    在加上患者精神差,舌质暗,舌下瘀明显,考虑是瘀血为患,故以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治疗,加桔梗以宣肺,利咽,调血脉。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 舌根部位的舌苔厚,是不是积食严重 谢江强

    舌根部位的舌苔厚,是不是积食严重经常有朋友问我:“我舌根部位的舌苔厚,是不是我积食严重?”如果舌根部位的舌苔脱落,就意味着这个人很可能肾气不足。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的舌根苔脱落,都应该引起重视。对于肾气不足的孩子而言,多食用黑豆是有好处的。

  • 中医静心观想法门 陈鹏

    倒一杯茶。放在你面前然后静坐观想每天坚持一个小时这就是养生勿动眼勿动耳勿动口勿动念

  • 孩子经常眨眼,不一定是得了抽动-秽语综合征  谢江强

    现如今,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常见症状就是频繁地眨眼睛。孩子得了抽动-秽语综合征会频繁眨眼通常,频繁眨眼的儿童80%可能是由抽动症导致的。

  • 孩子的“五行”缺什么? 谢江强

    过去算命的人总说一个人五行缺什么,我认为这个孩子最缺的是玩。我对孩子的父亲说:“孩子放假时你能不能带他到农村去玩一次,像这样的孩子,到农村疯玩两个月,身体绝对会有变化。”您给孩子这么大压力,让他这么痛苦干什么?孩子考试是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重要的。

  • 余学所得浅见——产后抑郁症之我见 张宝华

    上揖经师,复践临证,可见产后抑郁症机要为津血亏虚、气机郁滞。产后抑郁者,津血损伤,阳气不足,易现性情沉郁低落、手足不温之症。由此可知产后抑郁者,若因阳气不足著或津液亏虚甚者,病发则见半表半里阴证。综上可见柴胡汤类方疗产后抑郁症甚是合拍。

  • #枳椇子的临床应用 崔国宁

    枳椇子具有显著的解酒作用,能够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和排出,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首先,枳椇子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掌握,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此外,枳椇子的临床应用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疗疾病,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