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四十六条(三)

2025.04.11 488阅读 评论数 0 3

“阳气重故也”,这个阳气,古人所说的阳气不一定就指的有热,后世都说成热了,这是不合理的。当然从阴阳的属性上来说完全可以,我们看《内经》,阴阳非常到位,这个气分和血分分阴阳,气为阳,血为阴,这在《内经》上论述阐释的相当明了,体液也是属于气分的。古人说的气,凡是气分就是指津液,相对来说,津液也是个概称,清稀易流动的是津,浓稠不易流动的为液,那么按《内经》阴阳的法则来分,津就属于阳,而液则为阴。这里的阳气重不是热,咱们这个书开始就讲了,太阳病的发热,就是患病的机体想利用体表达到发汗,通过这个方式而解除疾病,它是这么一种病理状态。

但是人的良能也是有限的,或者其他的缘故吧,人的机体达不到汗出,到八九天了,体液充斥体表是越来越重,正邪势均力敌了,越重病人越发不出汗来,他就越不能出汗。那么这个时候大夫就得因势利导了,顺着它的趋势而为之,它是欲汗而不能汗,这个当口大夫给予发汗解表,就是咱们给他用药帮衬到位了。这种病理状态下,病人不但体液高度的充斥着,脉管里的血液也是高强度的充血着,当是时帮其汗出,所以阳气重,病人要发生瞑眩而衄血,仲景先生如是解释。由此可见呀,古人说的阳气是指精气,精气指的都是什么呢?是血液、津液,脉外的津液,脉内的血液,都叫作精气,就是养人的精气,这条不仅是启示了,他借着麻黄汤的应用说出来,仲景先生的书就是这个样子,引而深思,他引导你思考,打开思维,使学者引而深思而因而深思,不断的融汇贯通,反复的总结,如此的过程自然有益学者的。那么这里可以总结一下了,这种精气仲景先生他叫作阳气。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柴龙汤合桂茯丸加减治验案 宗琪

    患者:陈某某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15日主诉:头晕,久行乏力,心慌怕冷多年。11月20日三诊:述头未在晕过,下肢有劲了,眠可,腹凉大减,左肩痛明显减轻,大便成型了,未心慌,手脚温,续服治疗。

  • 伤寒论第七十五条(三) 张宝华

    我们治病得分表里,这都是最基本的。像风湿这类的病,它是在表,应该由里吃药,使它由外解。你要往里头捂,越捂越坏,这是违背治疗的原则。所以“以水灌之”这种法子也是不对头,所以他也喘,热不得越于外而壅于里,他一定要喘的。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四) 张宝华

    “黄耳杯”,这像是个器皿,“杯”嘛!

  • 月经过多治验案 吴春水

    月经过多治验案张某,女,35岁。患者服用10剂后,月经量减少,色转红。继续服用5剂后,月经正常。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固冲止血之功,有效改善患者气血两虚之证,调节月经。

  • 儿科食积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李**,男,6岁荆州市沙市区首诊2024-08-20挑食,夜寐时汗出多,40斤/108cm,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腻,大便稍干结,1日一行,扁桃体二度肿大,后咽壁色泽可,近几日有咳嗽,精神可。

  • 桂枝汤治疗怕风、怕冷、汗出医案 张训景

    徐某某,男,32岁,2023.06.16初诊主诉:怕风、怕冷、汗出3年余。2023.07.07三诊怕风、怕冷、乏力好转,汗出改善不明显,眠差。汗出,怕风,怕冷,紧张均消失。

  • 经方加减治手指麻涨2月余伴汗多眠差案 宗琪

    患者:郑某某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14日主诉:左手拇食中三指麻木涨2月余,伴汗出明显多年,睡眠差。

  • 四逆散 李华歆

    小编认为当人体有了“瘀”的情况,仲景名方“四逆散”就可能会扮演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交警”的角色!聪明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注意到“小柴胡汤”的基础方——柴胡、甘草,我们暂且称之为“柴胡汤”吧,“柴胡汤”加上这个“枳实芍药散”合在一块就是“四逆散”!

  • 浅析《复方鲜竹沥液》 胡松岩

    言归正传,今天聊聊一个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复方鲜竹沥液》。我考证了一下,复方鲜竹沥的处方组成没有找到古代名家医案,所以它大概率是近代的医药工作者的创新。

  • 如何破解春困之嗜睡 郭文龙

    李某,男,82岁。痰湿困脾致脾不升清,出现头昏沉,身体困倦,口淡无味。疗效反馈:4月23日复诊,患自述嗜睡症状明显改善,神清自若,胃口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