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二条

2025.07.10 0阅读 评论数 0 0
一百四十二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这条先生说“太阳与少阳并病”,那就是太少并病了,原是太阳病,传入少阳而发生少阳病,太阳病尚未解,这种病理状态下就叫做并病。那么这个人具体是什么病症呢?他有“头项强痛”,这是太阳证,太阳病证,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嘛,这是太阳病症。“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这是少阳证了,搁个“或”是啥意思呢?这个“或”是也许,或者;稍为,略微的意思,这里先生是在说少阳证不明显,搁个“或”说明病人他有的时候眩冒,“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嘛,有的时候又如结胸,“胸胁满”嘛。这条他说病人他“如结胸,心下痞硬”,好似结胸样,心下这块痞硬,小柴胡汤也心下痞硬,其有人参嘛。那么这条先生他说是太阳少阳并病,太阳证还存在,少阳证尚未明显,以“或”的形式而显现,时而有时而无。他的意思是在说明柴胡证“若有若无”之时,可以用针刺来解决是更合理的。你用柴胡剂病证还不是那么明显,且太阳病证还存在者,先生说此时针刺是更合理的治疗,这段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精神所在就在这儿。

既然针刺更合理,那刺什么穴位呢?“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大椎就是第一胸脊,在咱们人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其所在。这个穴能泄胸中热气,表证也属于上焦了,少阳病也属于上焦。肺俞是对穴,在人体第三胸椎下面,后正中线旁开一寸五,一面一个,肺俞是两个穴,一对。肝俞在第九胸椎下面,人体后正中线旁开一寸五,一面一个,也是对穴。肺俞、肝俞能泄五脏之邪热。用针灸用针刺的法子,以去胸腹之邪热。
“慎不可发汗”,少阳病是万不能发汗的,这是禁忌啦!那么要是不合法度的治呢?“发汗则谵语,脉弦”,不合理的发汗导致了胃不和,胃不和则谵语,脉弦了,这是少阳病的脉象,真正变成少阳病了。那么刻下不但变成真正的少阳病了,且胃也是不和了,有谵语,也就是发生了阳明病。“五日谵语不止”,五日来病人发谵语,没有停止的意思,这时候就变成了少阳阳明并病。“当刺期门”,先生说这个时候适合刺期门。期门穴在乳下面第二肋端,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是其所在。期门穴能祛胸中邪热,少阳病在柴胡证不明显的时候,也有刺期门的。

先生这条的意思就是在说太阳与少阳并病,如果少阳证不明显,病人这个少阳证时有时无的时候,可以用针刺来治疗。那么不用针刺,可不可以服药呢?也可以吧,小柴胡汤可以吧?这个先生明确说了太少并病嘛,要是用药物治疗那就得从少阳下手,宜小柴汤。当然针刺很合理了,还经济实惠,可以为患者省却医药费,岂不是仁心仁术嘛!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要略》第二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而脑脊髓膜炎属于温病中的春温,其治疗,可从春温中求之!后听胡希恕老的金匮要略,方有所理解,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在表,湿偏重,而麻杏苡甘汤虽然也是治疗风湿在表,但已化热,热偏重,而胡老治疗风湿病,临床中常常以桂枝汤加术附。

  • 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攻略 高帆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融合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的理论,阐述了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 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浅析 高帆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探讨《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体会与应用。辨证论治是关键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结语《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但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三) 张宝华

    群英开会这样的咱实在无法恭维了。我们不是有意的还好,要真只是为了铜臭而为之,那就缺德了,病没好,再添堵,那不趁火打劫,雪上加霜嘛!即使我们做不了菩萨普度众生,起码也要君子爱财,求之有道嘛!对不,最起码得给人家办点事,不然没法再谈这个“人”啦!

  • “月经推迟近2月不来”—经方加减一剂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女年龄:48岁初诊日期:2024年10月11日主诉:月经不来近2月。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生冷等10月13回访:服药2顿后月经即来,腹胀亦减。

  •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 谢江强

    肝气不舒的孩子,家长最应该重视1.孩子为什么压力大、肝气不舒中医认为,人有压力就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就会郁结。一了解,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极高,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家长给他报了7个补习班。一般人会认为主要是因为孩子经常生病,家长的情绪才会如此焦虑。

  •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谢江强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痰湿体质的孩子,容易得呼吸系统的毛病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又厚又腻,而且铺满了整个舌头。

  • 三方看伤寒 李华歆

    以上三方都由大黄、枳实、厚朴三药组成,只是因为药物比例不同,其适应症则大相径庭,真是值得我们深思!

  • 舒肝明目汤 潘洪波

    舒肝明目汤出自《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为君药。牡丹皮活血散瘀,桑椹、决明子、桑寄生、首乌藤养肝明目,共为佐助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明目之功。

  • 温潜法治疗反酸案 张洪海

    患者张某,50岁,网诊。主诉:反复反酸烧心1年余无心烦易怒,无口干口苦,多方服药不效,常年自觉足热不能覆被,夜尿3-4次,受凉小便难忍,食欲好,大便正常,夜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