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证舌苔多浊腻

2020.10.23 355阅读 评论数 1 21

治疗白某,女,42岁。2010年9月17日初诊。近1月余胃痛时发,胃脘痞胀,纳食极少,胸胁胀满,右乳胀痛,大便不调(或秘或泻),睡眠欠佳。语声无力,身体消瘦,面色黄白,郁郁不乐。舌质暗红,舌苔浊腻,脉细弦。证属脾虚肝郁,邪浊中阻。治以祛邪开郁为先。越鞠丸方加减。处方:川芎9克,生苍术12克,香附12克,栀子12克,淡豆豉12克,焦神曲12克,炒莱菔子12克,焦山楂12克。4剂,水煎服。
  9月21日二诊:服上方有效,胸脘稍畅,苔浊有所减轻。上方加姜半夏9克,陈皮9克。7剂,水煎服。
  9月28日三诊:胃痛渐缓,纳食渐增,胸胁胀满明显减轻。舌质暗红,舌苔转白,脉细弦。转方以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疏调肝脾,和胃化痰。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生白芍12克,姜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生白术12克,鸡内金12克,枳实9克,竹茹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10月5日四诊:诸症明显好转,胸乳胁脘舒畅许多,纳食、睡眠均可。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细弦。以逍遥散加减疏调肝脾。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生白术12克,鸡内金12克,陈皮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药后诸症俱失,停药。
  按:本案为郁证无疑。郁证而见体虚,补虚解郁似为正法。然临证当讲究标本先后,如邪实而早用补药,往往正虚不得补,郁滞不得开。越鞠丸证为邪实郁滞,且中焦升降失常,临证往往见舌苔浊腻。如舌苔薄白甚或薄少,往往并非越鞠丸证甚或为使用越鞠丸方之禁忌。而逍遥散证为脏虚而郁,临证往往见舌苔薄白。如舌苔浊腻,往往并非逍遥散证或并非单纯逍遥散证。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谈到越鞠丸时明确指出:“阴虚多火禁用。”“石顽曰: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越鞠、四七始立也。郁之既久,火邪耗血,岂苍术、香附辈能久服乎?是逍遥、归脾继而设也。”无论阴虚多火,还是火邪耗血,除症状、脉象外,舌象是很重要的诊察手段。至于脉象,单一湿邪郁滞即可见“脉无定体”,何况诸邪杂合,且诸邪多少不一,越鞠丸证很难见特有之脉。案中先用越鞠丸,接用逍遥散,用方、转方的主要凭据即为舌苔。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王青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九十五条 张宝华

    九十五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这就是重出太阳中风证嘛,当然得用桂枝汤了。这就通了吧,“救邪风”是禁阻邪风继续为害人体,阻止邪气的危害就是救邪风,“宜桂枝汤”。

  • 伤寒论第八十八条 张宝华

    八十八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徐大椿:与禹余粮丸,疑即此(赤石脂禹余粮汤)为丸。

  • 伤寒论第七十七条(一) 张宝华

    七十七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本义是阻塞,不通。临证上,食道炎,食管反流,食道憩室的人常遭遇这个证侯,病人常挖掘食道狭窄。那么这个不能说来个食道憇室咱们就给栀子豉汤,咱们还是要辩证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嘛。

  • 胃不和则卧不安 失眠患者如何调理脾胃安心神 高帆

    捶背疗法,疏通经络:睡前轻柔捶背,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调护,失眠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安定心神,从而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 大夫,你说的真准,中药吃到第四天,症状加重了…… 于军

    出现瞑眩反应是件好事,说明人体病态平衡被打乱,正在重新调整为健康平衡。大部分人服中药后三至七日发生瞑眩反应,一般持续二至五天。一般情况下,若瞑眩反应不重,可继续服用中药。

  • 再观吴茱萸汤 张宝华

    吴茱萸汤乃《伤寒论》中方,善治水气冲逆之证,且能健胃。故而主以吴茱萸汤温中化饮,补虚健胃。若服吴茱萸汤症不得缓反加重者,其病不在中焦,非中虚水饮所作,当在上焦耳,药不对证,故而有斯论。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化饮,止呕止痛,良方也。

  • 3剂阴毒汤治愈“阳后乏力头晕牙痛”案 宗琪

    患者:成某某性别:女年龄:23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3日主诉:新冠后乏力,头晕,智齿发炎,伴流清涕6天。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 师颂 文/陈医生 陈鹏

    师颂文/陈医生世人偏爱山里行爹娘最懂天地情道僧未解人间苦菩萨现身讲台中

  • 🌸大道至简,揉按穴位治愈长期反复流鼻血🌸 李晓华

    张某珍,女,70岁,安阳市文峰区人。1例因妊娠引起者效果较差,治疗后当天又复鼻衄,因患者治疗前已反复鼻衄四天,可能与过服清热、凉血、止血中药有关。其它因邪热犯肺,肝火上炎等致鼻衄者,一般未见复发。

  • 附子理中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 张训景

    开具中药7付巩固治疗,好转出院。附子理中汤以温补脾肾,祛湿止泻。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四味中药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