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医治疗的清热解毒与散寒除湿之争

2021.07.30 111阅读 评论数 0 4
新冠肺炎中医治疗的清热解毒与散寒除湿之争

西安高新医院 马亮
陕西西安 710000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至今还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纵观全球防疫及治疗情况,中国无疑是做到了最好。中国能取得抗击疫情的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中国各界人民的全面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新冠肺炎治疗方面充分发挥了重大作用,与其他单纯应用西医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医药的作用更加突出。日本、韩国等国家虽然在平时也应用中成药,但因为走上了废医存药的路线,在疫情来临时也不能正确组方,导致疫情控制和其它只用西医治疗的国家没有什么区别。
在武汉的疫情中,清肺排毒汤发挥了重大作用,对轻型、普通型、重型病例均有效,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具体情况使用。清肺排毒汤是根据疫情核心病机,结合《伤寒论》里方剂化裁而成,包含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等,性味平和,具有解表散寒、化湿排痰的功效。只有在里热重时加重用石膏。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大小瘟疫约350余次,中医药均参其中,中医就是在多少次同瘟疫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医治疗瘟疫也有用热药、用凉药两个方向,这是由于不同的病原体(病毒、细菌等)感染人后,人体反应不同而决定的。东汉时期的《伤寒论》,就是治疗当时的瘟疫的,当时的疫情相当惨烈,医圣的记载就是“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因为当时的病原体性质偏寒,喜寒湿的环境,人体也多表现为伤寒,故用药整体相对偏温热。明清时期的《温疫论》,也是治疗当时的疫情产生的,在电影《大明劫》中可以看到,明末瘟疫横行,众多医家应用伤寒论的方法治疗疗效不明显,促使吴又可思索创新,发展出了温病学,用药整体偏寒凉。可以得知,当时的病原体性质偏热,喜欢温热的环境,故多用辛凉药以促邪外出。
此次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后,发热不明显,乏力,咳嗽、痰粘难咳出,嗅觉、味觉受侵害,舌苔多厚腻,一派浊邪之象。且味觉属手太阴肺所主,嗅觉属足太阴脾所主,太阴为湿土。疫情最早爆发于冬季武汉,系寒湿时空。最初发现病毒之地为华南海鲜市场,可知此病毒喜寒湿之环境。随后在疫情发展阶段多次发现冷链运输利于病毒传播,亦可见当时的新冠病毒喜寒湿之环境。
在疫情开始阶段,因为西医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出现了人们想当然抢购板蓝根的现象;又有某专家称药理研究表明双黄连口服液有抗病毒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抢购事件。中医理论及实践表明,武汉疫情属寒湿疫,治疗应以散寒除湿为主,以用阳药为主,清热解毒药物多属苦寒,属阴药,药不对证,自然无效,甚至有害。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才能发挥作用。单纯的药理试验结果不经临床验证,是不可以在临床推广滥用的。
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很多清热解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如大青叶、板蓝根、黄连、连翘等,故而在临床上很多上呼吸道感类疾病,在除外细菌感染后,都会用到这些中药来抗病毒,已经写入了早期西医内科学的教材中。但在中医看来,临床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为受寒引起,为风寒表证,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随着循证医学的进步,发现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不须应用利巴韦林一类的抗病毒药物,而这些在之前的临床中都是常规使用的。既然西医不谈抗病毒了,临床中再用一些中成药来抗病毒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但现实中,该类药物的滥用是普遍存在的,多种中成药如“抗病毒**颗粒,**消炎口服液”。而且这种思路也影响到的新冠肺炎治疗中,针对新型的病毒,西药应用的是所谓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疗效也是可想而知的;也有专家根据药物试验结果建议用清热解毒中成药,实践证明该方案是无益的。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以偏纠偏,中药正因为有寒热之偏性故而能治病,但必须建议在中医审证求因、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热药、寒药均可在新冠肺炎中应用,但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绝不能是简单地认为清热解毒中药用抗病毒作用就可以滥用。新冠病情初期表现出寒湿邪的特征,但在1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多次变异,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经历了春夏秋冬,温热寒凉的环境仍然没有消失,宏观上讲,病毒已经变强了,所以固定的思路治疗是不合实际的,还是要发挥中医审证求因、辨证用药的优势,才能确保在同病毒的斗争中始终有技可施,取得最终胜利。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马亮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药煎法 陈鹏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胸痛气短伴双下肢水肿案,有效到治愈的思辩过程。 李高勤

    巩某,女,26岁。胸骨处牵扯样疼痛。下午双腿肿6年。下颌有少量暗色的痘痘。双下肢腿肿明显减轻,按压已无明显指头印。下肢稍肿,经前或久坐加重。上热,脾虚为小柴胡汤证。戴口罩仍有胸闷气短。月经前2天多,第3天减少。

  • 浅谈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 王飞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由五味药组成,"令"水行,故名"五苓散"。

  • 杂病诊治(二十九) 张宝华

    李某某,女,67岁。腰酸痛,下肢怕风,酸软乏力数月。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李华歆

    ——爱因斯坦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失眠别老想龙牡,便秘别老想大黄芒硝。 李高勤

    主诉:失眠2年,便秘2年。便秘,太阴为主,虽有阳明热,但热是经热,水热,不是腑热、实热。所以便秘和阳明关系不大,所以不能用承气大黄芒硝了,既然考虑太阴,太阴为里的功能虚衰,振奋太阴就可以。

  • 鼾症 谢江强

    打鼾会造成睡眠不足、诱发疾病、导致全身伤害。对于轻度打鼾病人,只要把仰卧姿势变成侧卧躺,再适当调节就可减轻症状。

  • 咳喘治疗体会 谢江强

    咳喘治疗体会张仲景治喘有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等方,这些方子如果稍有辨证错误,就会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中医向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喘证很难治疗,咳嗽同样如此。

  • 绿、红、黄、白、黑,五色养五脏 谢江强

    绿、红、黄、白、黑,五色养五脏“五色”为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也分别与五脏相对应。不同颜色的食材、药材补养不同的脏器:绿色养肝、红色养心、黄色养脾、白色养肺、黑色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