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2022.09.21 356阅读 评论数 0 0

疟疾

【病因】本病多发生在秋季,由蚊子叮咬感染疟疾原虫,致寒热交作而发病。俗名“打摆子”,是以寒战壮热,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夏秋之季,有传染性和一定的地区性,如《医学入门》说:“疫疟一方,长幼相似。”其发作时间,有一日一发的,有二日一发的,也有三日一发的。久疟不愈,左胁下出现痞块,按之作痛或不痛,此为疟母。《素问•疟论》及《素问•刺疟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等均有较全面的论述。《金匮要略》在此基础上分类更详,将疟疾分为“温疟”、“牝疟”、“瘴疟”、“疟母”等进行治疗,并提出疟归少阳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

【症状】主症为恶寒、发抖。经过1~2小时便发热,体温可升达39~40℃。高热时,头痛、面红、头晕、恶心、呕吐、口渴、胸肋胀满、全身酸痛,一般可持续4~5小时;接着大汗淋漓、体温下降,症状消失。本病发作往往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一般隔日发作1次或3日发作1次。

此外,肝胆疾病,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出现寒热往来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治法】

(一)方药治疗

(1)小柴胡汤加味(清瘟解热):柴胡9克,党参9克,黄芩9克,半夏6克,生石膏9克,杭白芍9克,大枣3枚,生姜3片,甘草6克,水煎服。

方解:柴胡、黄芩、生石膏疏散退热;党参补中健脾;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杭白芍养血调经;大枣、生姜、甘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2)四味汤加味(健脾益气):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木香6克,黄连6克,枳壳9克,甘草9克,金银花6克,大黄3克,水煎服。

方解:党参、茯苓、焦白术益气养血,健脾利湿;广木香、枳壳行气止痛、化痰消滞;黄连泻火通便;大黄、金银花清热解毒、泻下攻积;甘草调和药性。

(二)针刺治疗

(1)主穴:大椎、间使、后溪。

配穴:高热加曲池、合谷;

呓语、神志不清加十宣、十二井穴,放血;

呕吐不食加公孙、足三里。

(2)主穴:大椎、间使。

配穴:风池、头维、率谷。

(3)大椎、陶道、间使。

要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症狀和不同的时間,給予适当的刺激。大椎、陶道宜隔姜灸或用温針灸(每灸五——七壯。3—5分钟)。间使、合谷、太冲宜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左右。脾俞肝俞宜針灸并用。其他各穴,可灵活采用。如发热多时,必重刺合谷、复溜,以泄热; 并加委中出血。久内伤, 肿俞、肝俞、章 门等穴针灸并用。

(4)胃肠型疟疾:耳尖、大椎、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关。

操作:患者首先取坐位,将所选穴位常规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双侧耳尖穴各点刺一

下,分别挤出毒血8-10滴,然后点刺大椎穴2-3下,在大椎穴拔罐10分钟左右,拔出毒血10-20滴。然后取仰卧位,消毒穴位后,用毫针针刺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关穴,留针20分钟左右,针上加电脉冲刺激,脉冲的频率每分钟约100次,强度以病人的耐受为限。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预防】疟门穴、足三里。

疟门穴,因其能治疗疟疾,有驱邪外出,由里达表,清热截疟。的作用,故名之。位于手背,第3、4掌指关节前缘,中指与无名指指蹼缘稍后,赤白肉际处,左右计2穴。主治疟疾、疥疮、眼病、手指痛等。向手背方向斜刺0.8-1寸,针感麻、酸至掌或指尖,留针20-30分钟,每隔5-15分钟行提插捻转1次,或点刺出血,孕妇禁针。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三)刮痧治疗

取穴:耳尖、大椎、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关。

操作:患者首先取坐位,将所选穴位常规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双侧耳尖穴各点刺一

下,分别挤出毒血8-10滴,然后点刺大椎穴2-3下,在大椎穴拔罐10分钟左右,拔出毒血10-20滴。然后取仰卧位,消毒穴位后,用毫针针刺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关穴,留针20分钟左右,针上加电脉冲刺激,脉冲的频率每分钟约100次,强度以病人的耐受为限。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四)艾灸治疗

《诸病源候论》云“此病生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有寒热,休作有时,皆由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指出感受“疟邪”是发生疟疾的重要原因。但感受疟邪之后,是否发病,还决定于机体正气的强弱。如正气充沛、抗病力强,虽感受疟邪亦不一定发病。张景岳说:“经曰,夏暑汗不出者,秋为风疟,义可知也。然又惟素质薄弱或劳倦过伤者尤易感邪。”此即所谓“无虚不成疟”。

灸疗辨证

正疟:症状表现——发作症候比较典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冷期”,面色苍白,发寒战,虽裹厚衣被仍不解,全身皮肤呈鸡皮样,历时约15分钟至1小时。“发热期”,寒战后继以高热,面色红赤,大渴引饮,头痛剧烈,甚至谵语、呕吐,体温可迅速上升至40℃,持续4~8小时。“出汗期”,高热后体温骤降,全身大汗,诸症缓解,持续约2小时。发病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灸疗方法:①艾炷直接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4~6壮,于发疟前1~2小时施灸。②毛莨叶敷灸:取新鲜的毛茛叶3~5片,捣烂如泥,于发病前2~4小时敷灸于大椎穴,局部皮肤有热辣疼痛感时揭去,敷灸时间约1~2小时。若起水泡可涂龙胆紫或用消毒纱布保护。③二甘散敷灸:甘遂、甘草各等分研细混匀,于发病前3小时取1g左右用水调成干糊状,用单层纱布包裹后纳入神阙穴中,外以胶布固定,每次敷灸24小时。

灸疗原则

清热,和解,截疟。以取督脉、手足太阳、手阳明、任脉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

大椎、后溪、曲池、飞扬,神阙。


随症加穴





方义说明

大椎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后溪为手太阳之输穴,通督脉,亦能宣发太阳与督脉之气,祛邪外出;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清泄阳明,并能发汗;飞扬是足太阳之络穴,神阙有“脐通百脉”之说,二者协同诸穴驱邪外出。邪气去则气津复。








牝疟:症状表现——寒热并发有定时性,但以寒多热少,或作寒不热,恶寒重,持续时间较长为主要特征,寒去后发热较轻,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脘胁痞闷,面色晄白,肢体酸楚,舌淡苔白,脉弦而迟缓。

灸疗方法:①艾炷隔姜灸:每次取2~3穴,每穴灸7~10壮,发病前2小时灸治。②艾条温和灸:每次取2~3穴,每穴灸15分钟,发病前灸为宜。③附子敷灸:取制附片研末备用。于发病前2小时取药末1~2g,用米醋调制成小饼,敷贴于陶道穴,每次敷4小时。④白胡椒丸敷灸:取白胡椒、附子、肉桂各等分,上药共研细末,加水调和制成小丸如梧桐子大,晾干,密贮备用。于发病前2~3小时,将药丸放在穴位上(内关或陶道),再压一枚2分硬币或其他硬物,然后用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敷灸1次。⑤巴豆仁饼敷灸:用巴豆仁10粒,天南星5g,共研细末,加入少许白面和水,调制成饼。于发病前2小时,将药饼敷贴在陶道穴上,每次敷4~6小时。

灸疗原则

温化、和解、截疟。以取督脉、手少阳、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

陶道、液门、中脘、公孙。


随症加穴

恶心呕吐者,加内关。





方义说明

陶道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疏风解表,扶正祛邪,清热截疟;液门为手少阳经荥穴,和解少阳,治寒热往来;中脘是胃之募穴,又是手少阳、足阳明、任脉、手太阳之会穴,健脾和胃,疏调胃肠气机;公孙为脾之络,别走足阳明胃,配合陶道能截疟,配合中脘能治脘胁痞闷;内关则是心包经之络穴,别走手少阳,古有“胸胁内关谋”之说,可降逆止呕。









疟母:症状表现——有疟疾反复发作史,左胁下出现症块,触之有形,按之压痛,或胁肋胀痛,面色少华,形体消瘦,食少倦怠,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弦。

灸疗方法:①艾炷直接灸:每次取2~4穴,每穴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②艾条雀啄灸:每次取2~4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③川芎、桃仁敷灸:取川芎细粉、桃仁泥各2g左右,制成园球状,单层纱布包裹后塞入神阙穴。24小时后取出,2天一次,5次为1疗程。

灸疗原则

健脾养血,散结软坚。以取足太阳、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灸疗处方

脾俞、章门、丰隆、三阴交。


随症加穴

①贫血明显者,加膈俞、肝俞;②脾肿大者,加痞根。





方义说明

脾脏之背俞健脾益气,助运化痰;脏会章门健脾化滞,疏肝散结;丰隆化痰,三阴交活血行气;加膈俞、肝俞调补气血。全方既有利于气血恢复,又有助于症积的消散。







古代灸疗文献

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 《灸法秘传》
  • 应灸七十症
  • 疟疾

    疟疾之病,由夏令先受暑邪,至秋时发为疟疾。秋风欲入,伏暑欲出,表里交争,寒热成矣。连日发者则浅,隔日发者则深,隔两日发者则更深矣。诸般疟疾,法当先灸大椎。痰盛之体,灸其尺泽。日久不已,灸其内庭。按穴灸之,则疟自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 许春杰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汤所治范围尚广。急出延年半夏汤全方,2剂后霍然而愈。我国中医药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勤于采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汤一方而已。

    • 黄连肉桂养心神 谢江强

      黄连肉桂养心神,安眠好觉到天明所谓的失眠,不只是睡不着觉,也包括睡眠质量的下降,诸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做梦多等情况。不过,王女士的失眠,应算是心肾阳虚、心肾不交导致的神志不宁,加上肝郁气滞使得原有症候产生的症状更加突出。

    •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 谢江强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才有效膏方的服用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春夏秋冬四季是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各服1次,第三周到第四周,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 消食理气 谢江强

      消食理气,彻底修复肠胃积滞腹泻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但若症状反复出现则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休息质量,而小儿腹泻对孩子的营养吸收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症状较严重,还会导致小儿虚脱,甚至比我们大人还要严重。

    • 青少年颈椎病危害更大,家长切勿忽视孩子的颈椎健康问题 钟金桥

      手机在学习中广泛应用和青少年寒暑假玩游戏等可能是罪魁祸首,需要引起重视。3次正骨后小孩是有不自主的扭动脖子情况,复查X线见寰枢关节齿侧间隙右宽左窄。追问病史,家长诉仅最近半年见小孩颈部不适,患儿自诉已有两三年,只是未告知父母。

    • 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 谢江强

      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不孕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内分泌异常及生殖器官异常可导致不孕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致不孕。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节所有膏方只针对尚未怀孕但想要怀孕的女性,孕妇慎用。

    • 大承气汤治大便5日未解案 宗琪

      按语:患者多日未大便,脉大有力,腹部胀满不适,考虑病在阳明,符合“痞满燥实”的大承气汤证,故如法急煎速服,患者得以好转。

    • 慢性胰腺炎,治疗需护胃 刘杰

      2023年,4月体检,发现胰腺有问题。口服胰胆舒颗粒,断断续续服用,对腹痛有效果,但是吃了胃疼,所以断续服用。予温胆汤合平胃散,参考胰胆舒颗粒,加减。断续服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胃炎,抗幽门螺杆菌。阳后,核磁共振复查胰腺炎好了。慢性病,要顾护脾胃。整体观念,辨证

    • 胃肠功能紊乱症 张宝华

      刘某某,男,61岁。平素不敢吃生冷,饮酒,食饮则胃胀,腹部不适,大便溏泻。此方药对证,寒湿渐化,增益前方与之。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感冒咳嗽案 宗琪

      诊断:咳嗽病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姜半夏3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肉桂20g赤芍20g生姜20g(切)苦杏仁20g仙鹤草60g大枣6个(擘)厚朴3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开煮到600毫升,分三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