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曾斌芳教授重用附子治验二则

2020.07.21 89阅读 评论数 0 8
作者
项 玉1, 曾斌芳2*

摘要:附子,温阳散寒之功颇著,为治疗阳虚诸证及痛证属寒盛者之要药,尤能救治亡阳重症,拯生命于垂危。曾斌芳教授,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从事中医药临床和理论研究 30 余年,在重用附子治疗危重症的中医病机辨治方面颇有心得,籍验
案二则予以总结其临床经验,为临床使用附子提供参考。

关键词:附子;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附子,初见于《神农本草经》,列属下品,辛甘大热,入心、肾、脾经,燥烈有毒,走而不守,温通开散,无所不到,能通行十二经,峻补下焦元阳,逐在里之寒湿,散在表之风寒。回阳救逆用生附子,配人参、龙骨等;温阳除湿用熟附子,配肉桂、山茱萸等;温肾逐寒以除下焦寒湿,配干姜、白术等;温脾燥湿以除中焦寒湿,配茯苓、白术等;化气利水消肿配桂枝、白术等以祛风散寒,除湿行痹。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本草汇言》言附子:“回阳气,阴寒,冷痰,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火上升,喉不利,食不入,寒药愈甚者,乃命门主药,入其窟穴而招之,火归元,浮游之火自息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肾无热证者,有起死之殊力。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曾师精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注重经方的运用,剂小药少,效宏力专。此文籍验案二则予以总结曾师临床经验,为临床使用附子提供参考。

案例 1 患者顾某,男,81 岁,2018 年 10 月 6日就诊。患者呃逆间作 3 月余,多涎唾,尿失禁,纳差,夜寐欠安,阳气孤绝,胃神根失据,舌淡润嫩胖脉弱。纵观症、舌、脉,乃欲脱之象,治以温补脾阳,回阳就逆。

处方:党参 30g,生晒参 10g,制附子 15g(先煎 1h),干姜 6g,炙甘草 3g,当归 10g,吴茱萸3g,桃仁 10g,代赭石 10g。7 剂,水煎服,400mL 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18 年 10 月 13 日):初诊方药加肉桂6g,五味子 6g,石菖蒲 10g,陈皮 9g,砂仁 6g,14 剂,水煎服。

三诊(2018 年 10 月 28 日):前方加煅龙牡各30g,制附子 25g,继服 7 剂。

四诊(2018 年 11 月 3 日):诉呃逆嗳气仍作,处方予党参 50g,生晒参 10g,制附子 30g(先煎 1h),干姜 15g,炙甘草 3g,当归 10g,吴茱萸 15g,桃仁 10g,代赭石 10g,煅龙牡 30g。

五诊(2018 年 11 月 10 日):患者呃逆较前好转,处方予生晒参 30g,麦冬 12g,五味子 6g,制附子35g(先煎 1h),干姜 6g,炙甘草 6g,磁石 30g,朱砂0.05g, 煅龙牡各 30g,茯苓 40g,制远志 6g。

六诊(2018 年 11 月 17 日):前方加制附子 45g,生姜 3 片,竹茹 6g。

七诊(2018 年 11 月 24 日):上方加葶苈子 9g,大枣 20g,肉桂 6g,橘红 12g。

八诊(2018 年 12 月 1 日):关格已救逆,无呃逆,无便秘,涎唾已止,再服 7 剂,巩固疗效,处方予
制附子 50g(先煎 1h),生晒参 30g,干姜 5g,炙甘草6g,白术 10g,白芍 10g,磁石 30g,茯苓 40g。炮附子用量自 15g 开始,最后至 50g。余药随症加减,进 56剂,症痊愈,无不良反应。

案例 2 患者李某,男,89 岁,2018 年 11 月 9日就诊。结肠癌术后 5 年,全身多发转移灶,现症见患者神清,精神欠振,少言,反应迟钝,纳差,恶心呕吐,食入即吐,咳嗽少痰,时有发热,小便常,大便色黑,夜寐欠佳,近期明显消瘦。

初诊(2018 年 11 月 9 日):患者舌暗红,芤脉,精神差,面色白,芤为阴血虚,阴不足以和阳,则阴阳不相调和。治以回阳救逆,方示如下:红参 50g,熟地黄 30g,制附子 10g(先煎 2h),干姜 5g,炙甘草6g,白芨 6g,7 剂,2 次/d,口服 200mL/次。

二诊(2018 年 11 月 20 日):患者精神转振,恶心呕吐较前减轻,处方为红参 50g,制附子 20g(先煎2h),干姜 10g,炙甘草 6g,竹茹 10g,肉桂 3g,桑白皮30g,鱼腥草 30g。5 剂,水煎服。

三诊(2018 年 12 月 11 日):患者家属代诉纳差,食入即吐,喘憋明显,处方为生晒参 50g,制附子25g(先煎 2h),干姜 6g,炙甘草 6g,葶苈子 9g,桑白皮 30g,天冬 10g,大黄 3g,同煎。其后未再复诊。此二例患者乃病及少阴,心肾虚衰,阳气式微、阴寒内盛之危症,故先以四逆汤回阳救逆,重用附子温阳逐寒,力挽残阳于重危。

本案病人体虚,年事已高,阳气渐衰,虚阴盛。故取附子辛甘燥热,行十二经,温肾补阳,散寒燥湿,标本兼治,药证相符,配伍人参健胃益气以布谷气而生津液。张仲景应用附子时多配伍人参、生姜或干姜、甘草之类,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

讨论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1],附子强心的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碱,其强心作用可靠,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研究表明[2]附子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附子要制用并久煎(先煎 30~60min),分解乌头碱作用,其有效成分不破坏,具有生物碱的化学特性与止痛的药理活性。附子的主要中毒症状为疼痛、麻木、烧灼感,如未得到及时的处理,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烦躁不安、心慌气急、头晕目眩、呕吐、恶心,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抑制、体温下降、四肢逆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脉搏缓弱、膝反射减弱等。所以临床上应当密观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立刻采取相应救治措施。附子用量宜从小量开始,无毒性反应,逐渐加大剂量,视病情而确定用量,以不出现中毒反应为宜。然大剂量使用并不等于滥用,临床使用时还应结合辨证论治,不可一味地追求剂量。

参考文献:
[1] 邓晓红,黄建华,董竞成.附子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1):121-124.
[2] 徐红兵.略述附子的临床药理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
育,2014,12(5):107-108.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宋淼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脘痛案 张宝华

    王某某,女45岁。既往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痛经等病史。初步诊断:胃脘痛处方:姜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麸炒苍术15克、陈皮30克、姜厚朴15克、麸枳实15克、柴胡15克、生黄芩15克、生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胃胀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大建中汤小记 张宝华

    概述大建中汤属于温里剂,首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寒引起

  • 生姜泻心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崔国宁

    同时,中医治疗糖尿病还需要结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 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便秘的临床用药规律主要包括个体化治疗、调理脾胃、养阴润燥、疏肝理气和辨证施治。但在使用中药治疗便秘时,还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 咽痒咳嗽1月余,经方加减诸证愈 宗琪

    患者:董某某性别:男年龄:18岁初诊日期:2023年10月29日主诉:咳嗽、咳痰伴咽痒1月余。条文学习:《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

  • 下元节的记忆 陈鹏

    下元节的记忆文/陈医生2023.11.13北方的冬日是枯燥寂寞的满眼的苍黄光枯的枝桠偶尔几只灰麻雀在觅食不见一片绿色北方的冬日是十分寒冷的彻骨入魂的冷那是莫可名状的感觉还伴着饥饿的记忆感觉灵魂都在颤抖可小孩子是兴奋的那个一年都难得吃几次肉的年代下元节早晨祭

  • 肝郁兼痰浊阻滞证治疗一例 蔡根深

    腰部不适,眠可,纳少,大便尚可。方药:黄芪15g茯苓12g白芍15g法半夏20g厚朴12g陈皮12g射干10g淡豆豉15g杏仁10g枳实10g苏子10g焦山栀12g桑叶20g神曲12g竹茹15g炙甘草6g,7剂。

  • 膏方好入口 谢江强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先通后补,健康长寿的正途“慢补”是我在本书中想要提出的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