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四条
这条就提出小柴胡汤了。“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这跟上条一样,妇人中风在七八天的时候,但同中有异,她不同发热恶寒没有了,而“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这个“寒热”就是寒热往来,刻下是变成往来寒热了,就像疟疾似的。病人是发一阵冷发一阵热,到她不是经常这个样子。妇人以前来的例假,在这个七八天的时候没有了,她恰逢中风证时而来了例假,此时例假断了,“经水适断”,发作上边那种情况,这也是“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例假中断,血与热相结,所以才使得“往来寒热,发作有时”,先生说“小柴胡汤主之”。仲景先生是这么说的。究其实到底如何呢?我们要在临床看病人具体的病证。这里妇人得中风证七八天,恰逢例假来临,血去人虚,本就七八日为内传少阳之时机,经行血去,更使得邪热内传,正气不足于内嘛!邪热因虚而势大,热入结于血,血热相结而有这些个病症,“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因“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先生观其脉证后知犯少阳,所以用“小柴胡汤主之”。那么143条可不可以用小柴胡汤呢?“胸胁下满,如结胸状”也是可以用小柴胡汤的。
我这个岁数临床尚浅,像这样的情况遇到的很少很少了,如单独这样的病基本上没有见过—单纯小柴胡汤证。妇女得这个病肯定是有的,中风恰逢经至它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单纯的小柴胡证不多见,仲景先生写了,他肯定是临证过的,那么依据先生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咱们就随证治之,若现小柴胡证就与小柴胡汤;若是有谵语,大便几日不通的,可下的,咱们适其证可与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或桃仁承气汤;若是不可下,病人大便不干,且反溏,咱们可与小柴胡汤配合桂枝茯苓丸。这也是大概如此,具体问题还得具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不可一以盖全,咱们得随证治之嘛。这样的病证现小柴胡汤证还是很轻了,要是存在着瘀那就会重得多,临床上会复杂的,疾病就是这个样子,因此对于作大夫的我们就得活法圆通,死守一个两个方是不行的,疾病万变,我们谨遵先生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可使其无处遁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四条 张宝华
一百四十四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那么143条可不可以用小柴胡汤呢?“胸胁下满,如结胸状”也是可以用小柴胡汤的。 -
人间絮语 陈鹏
人间絮语文/陈医生花香裹住肩头太阳晒暖后背夜里风轻轻拢住衣角远处流水慢慢淌经过我身旁站在民宿的台阶上你笑着走来打招呼牙齿白得像新碾的米粉红的裙下是白白的小腿我想起了黑牡丹路伸脚就走树上红红的果实在等我看字在纸上安静躺着可回忆的网总缠住脚跟那满墙的紫藤花在吵 -
针药并用治“反复头晕3年,加重2天“案 宗琪
患者起坐头晕,晕时即吐,喝水亦吐,翻身亦吐,符合水饮上冲之象,故以苓桂术甘汤温化水饮,温中降逆,饮水亦吐,符合“水逆”证,故加猪苓合五苓散之意,金匮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
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盗汗 李晓华
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盗汗基本信息:申某,女,39岁,安阳人。盗汗是中医特有的病证名称,指在夜间入睡后异常出汗,醒后汗液即止的现象。五天后来诊诉汗出减少一半,又服五剂巩固疗效,后未再汗。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条(二) 张宝华
“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这说的是病的预后。等到十余天之后,如果津液恢复,这个人要发生瞑眩状态。“振栗”,就是打寒战,战栗。“自下利”,津液达到下面。那么要是胃气恢复了,津液也恢复了,那么气由上注于下,发生振栗而自下利,这个病就好了。 -
“便秘20年”—2剂中药大便排泄正常 宗琪
诊断:便秘处方:柴胡肉桂干姜汤加减5剂方组:柴胡125g桂枝45g干姜30g生黄芩45g炙甘草30g生牡蛎30g天花粉60g煎药方法:每剂药2400ml水泡透,水开后煮到约1200ml,去掉药渣,单煮1200ml药水至600ml,分3次饭后半小时热服,药渣 -
从"肝脾不和"谈腹胀泄泻的调治要义 刘颖
患者操劳过度,肝木横逆乘脾,致中焦气机逆乱,清阳不升反降为泄,浊阴不降反滞为胀。"今人饮食失节、情志过极,肝脾失调之证十居六七。唯有明察肝脾生克之机,令木土和合,方能使清气上升,浊阴下降,腹胀泄泻自除。 -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口疮案 谢江强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口疮案韩某,男,58岁。如此案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此亦可看做心烦的一种,加之易汗出、畏寒、大便日两三次偏稀不成形,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而获效。 -
《伤寒论》里的一个小问题! 李华歆
而且此时患者的脉象是“浮数”,仲景最后告诉我们此时还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但是后面再选方的时候出了问题,居然是“桂枝汤”,熟悉《伤寒论》的朋友都知道“桂枝汤”的组方其实概括一个字就是“和”,调和荣卫的这么个作用,根本就没有发汗的作用! -
国医节|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医案 赵阳
现病史:患者30年前因患类风湿关节炎,服用西药强地松治疗,后逐渐出现双侧髋关节疼痛,于南京某院诊断为"股骨头坏死",方案于手术置换遭患者拒。西医之于股骨头坏死,多赖手术置换,虽有速效,然风险相伴,假体寿命亦有限。
最新文章
-
伤寒第23条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从验案探讨初次服用中药为何产生惊人效果 翟争
此次腰酸最为困扰,所以温补脾肾是此次治疗重点,方仍延用理中汤,加桂附地黄丸,脾肾同补。10月24日患者反馈:服用一顿后,相关症状改善,要求药停后服用膏方继续调补。从未服用过中药的患者,初次服用中药时,辨证无偏差的情况下,效果一般都比较好,甚至于超过医患预期
-
伤寒论第九十二条(三) 张宝华
“若不瘥”,为服了麻黄附子细辛汤,而病还不好。由于少阴病要转入太阴,转入太阴后死亡率相当高,所以老年人得感冒死亡的非常多。那么依据上条所述,当用四逆汤。
-
伤寒论第七十五条(四) 张宝华
“以水灌之,亦喘”,这个水灌之,是古人治病的一个方法,就是拿水浇身,西医有时冰袋冷敷治病,它俩是类同的方法。所以“以水灌之”这种法子也是不对头,所以他也喘,热不得越于外而壅于里,他一定要喘的。
-
在院患儿记录(一) 胡松岩
予健脾方合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润肠通便,淡豆豉除烦,考虑患儿脾胃较弱及口感,未予黄连、黄芩、及栀子。考虑饮食积滞,予中药健脾方加减,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太子参以滋阴,紫草以润肤。
-
经方加减治愈“胃胀伴反酸便干2月余”案 宗琪
患者:邓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9日主诉:胃胀伴反酸2月余。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四)儿童腸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 钱开达
儿童腹痛患者,B超检查常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善持堂近日接诊的腹痛患儿男7岁即属此例。西医一般配服抗生素治疗肠系膜淋巴肿大。善持堂认为该病本虚标实,其治本当健脾补肾,其治标当化痰散结。淋巴结肿大为痰凝。半月后复诊,腹痛大为减轻;续服半月,腹痛基本不再。
-
退热2法 陈鹏
两种方法退热♟其一是通过酒精挥发或冰块融化(现多用退热贴),吸收人体热量来降温的♟其二,热水浸脚。却是由全身毛孔散热,达到降温目的。总之。一个‘外而内’,一个‘内而外。
-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椎病1例 陈积武
据此,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患者有有无力,乏力及手麻症状,《金匮要略》虚劳病血痹之证,故加黄芪,有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患者病久,故加鸡血藤补气血。
-
柴胡葛根汤治“感冒后头晕头胀5天”案 宗琪
患者:成某性别:男年龄:54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27日主诉:感冒后伴头晕,头胀5天。按语: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