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七条(二)
生姜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中加一味生姜,且重用生姜的量为四两,而减干姜的量,就是这么个方子。之所以重用生姜,主要是嗳逆比较明显。这个人是胃不和,胁下有水气,生姜这个药辛温而散,对这个水气可以起温散的作用,半夏能下水,生姜配半夏对这个水气就可以辛温而化而散。心下痞硬是胃不好,生姜配伍人参、甘草、大枣,更能健胃。腹中雷鸣下利还是源于水气,所以重用生姜也是针对这个水气。
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分析起来没有什么大区别似的。但临床上体会来看,凡是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呕逆下利或者不下利,其中干嗳食臭是鼎要紧的一个病症。如果有干嗳食臭,用生姜泻心汤最合适不过了,你看先生就说了“生姜泻心汤主之”,可见这也是大量临床实践得来的结果。
我们从这条的条文也看出来了,这个生姜泻心汤偏于治疗一般的胃肠炎这类的疾病,实际临床应用来看也确实如此。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的出入只在加重生姜、减量干姜。半夏泻心汤中干姜是三两,生姜泻心汤则为一两,但加了四两的生姜,二方的出入就在这个点上。尽管就这么一点的区别,其治疗的不同就有了大的不同:半夏泻心汤对于干嗳食臭无能为力,而生姜泻心汤就能治,至于其他的主治大致二方都差不多。这个儿论断咱们也别只在这儿说,大家到临床上实践实践,观察观察自然就有一定的结论了。这是临床经验上得出来的,咱们光在这说不行,你拿脑子臆测也不行,个人的经验也是有限的,集体的实证更加有力证明一些事,所以大家还得亲身临床,实证这些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临床上用这个方子咱们要注意:生姜泻心汤易发生“瞑眩”。比如咱们治疗胃肠炎时,生姜泻心汤本来是治呕吐下利的,有的病人吃了生姜泻心汤反倒吐得厉害了,泻得也较之前厉害,此时我们大夫就得慎重了,但你不要害怕恐惧,咱们得询问一下病人的体力、食欲等等是否有所减退,若无就可以继续服用生姜泻心汤,这是我临证处理方案。一般情况下,病人吃生姜泻心汤,特别是虚人中病容易发生这个瞑眩状态的,瞑眩之后这个病也就好了。当然不是所有人吃了就有瞑眩的,它发生的概率也只是相对来说比较高,主要是发生在虚人机体上的概率高。那么瞑眩是如何产生的呢?生姜泻心汤重用生姜,还有温中祛水的半夏、干姜,这祛水气的力量是相当的大。你看,生姜重用为四两,干姜温中祛水,半夏下气、祛饮,生姜辛温发散水气向上,半夏辛温祛水向下,干姜温中祛水,这对于祛水是相当有力量了。这样病理状态下(病人的机体又虚)的机体吃了生姜泻心汤,“水气”一时无法尽走于大便,而走于消化道,从而上边吐下边泻。一般发生这个情瞑眩,病是趋向痊愈的。方药适证,祛水的力量强大,虚弱的机体应激全力祛邪使然。因此当大夫的心中得了了,否者会很麻烦的,并在服药前做好告知事宜,服小柴胡汤也易发生瞑眩状态,我们用这样的方都得告知病人注意事项的,这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之桂枝加附子汤 郭文龙
遂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止汗;升降散升清降浊,调整气机以除痞满,三方共达扶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六条(二) 张宝华
先生说“柴胡桂枝汤主之”。一般在临床上,少阳病是不能够发汗,也不能泻下,这是定法的!那么这种病理状态下,我们不妨表、半表半里同时来用药,这是合乎道而做出的合理措施。要是有汗出的表证,同时还有少阳证,小柴胡汤配桂枝汤就行。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三条(一) 张宝华
一百四十三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一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三十一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阴证不能下,下之伤其脏器,会促其成硬块、痞块。那么至于阴证下而为痞,“因作痞也”,阴证根本就无下法,无论早晚,也无论迟早。 -
诊余杂谈:有人问我:“长期吃中药,会伤肝、伤肾、伤胃吗?会有 马钟涛
有病人经常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长期吃中药,会伤肝、伤肾、伤胃吗?在治疗大多数疾病时,大多数情况用的都是普通无毒性中药。 -
三子养亲汤:从化痰名方到降脂良药的深度解析与医案实践 邓慧龙
以下结合医案、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全面解析其降脂机制与实践价值。组方药理三子养亲汤以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核心:紫苏子:辛温入肺,降气化痰,所含紫苏醛通过激活PPARγ通路调节脂代谢,减少脂肪合成。 -
伤寒论第一百零一条(二) 张宝华
所谓的瞑眩反应是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病人的身体发生应激反应。一个病,邪盛正虚的时候,吃药要“中病”,发生瞑眩状态是很有可能的。今天就说到这,明天说第一百零二条,那条又交待小建中汤有关事宜了。 -
伤寒论第五十三条(二) 张宝华
人如果常出汗,由于卫不和,就是血管外的卫气,不与脉内之营气调和,就是不协调了,于是乎,卫自出于脉外,营而自行于脉内。《内经》就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伤寒论第五十条 张宝华
五十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脉浮紧者”,一般情况下,浮紧脉就是太阳伤寒的脉,表实嘛。这条的脉迟正说明里虚,仲景先生有新加汤,就治这个里虚的情况。 -
紫苏 谢江强
紫苏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小贴士紫苏叶可以煎汤服用,但不宜久煎。紫苏叶可以用粗盐来腌渍成咸菜,日常食用,风味独特,还可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将新鲜的紫苏放在寿司中同食可降低海产的毒素。
最新文章
-
中医下乡工作纪要 马亮
于高新医院中医科工作2年,任副主任。于唐都医院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各种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累计接触各类肿瘤患者近万人次。除了日常门诊开方,在治疗室进行中医治疗,中医还参与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且发挥了主要作用。马医生则进行中医急救,检查病人。
-
伤寒论第八十二条(二) 张宝华
真武汤里有生姜,何用?那么我们可以广而扩之,真武汤是不是会有恶心、呕吐呢?但真武汤不搁桂枝,没有明显的气冲,也没有心下逆满这种情形。芍药治腹痛,真武汤搁芍药,水陷于阴证,它配了附子,我推测也可能有腹痛。
-
下乡无效病例:肺癌术后胸痛 马亮
下乡病例:肺癌术后胸痛8月12号来到葛玉中心卫生院,现在是11月上旬,快三个月了。病人疼痛是在胸部,神经支配是在胸椎,可以用针刺艾灸,正骨理筋的手法进行处理。要了他的病理,更不是肺部常见的病理类型,可以初步分析这个疼痛是与肿瘤直接相关的。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二) 张宝华
你像这个结胸证,那你一按他的肚子你就知道了,《伤寒论》说“心下如鞭”、“心下痛,按之石硬”,那应手如鞭,如石的体征可想而知了。那么这种情况呢,得用柴胡剂啦!柴胡剂那是不二之选,通过我们观其脉证呢,也确实需要柴胡剂来治疗。
-
141条 李华歆
话说这141条有什么意思呢,待小编一一到来,首先我们说“病在阳”也就是说疾病还在太阳这一层次时,你作为医生要做的其实就两字——解表。
-
孩子大便干燥、脾气大要怎么调理? 谢江强
孩子大便干燥、脾气大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看舌象是观察孩子的身体是否出现问题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说明孩子体内的痰湿重,这是由于气机郁结、气血不通畅导致的。通常,这样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干燥、脾气大的症状。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服用补脾镇肝汤来调理。
-
经方加减治手指麻涨2月余伴汗多眠差案 宗琪
患者:郑某某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14日主诉:左手拇食中三指麻木涨2月余,伴汗出明显多年,睡眠差。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四)儿童腸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 钱开达
儿童腹痛患者,B超检查常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善持堂近日接诊的腹痛患儿男7岁即属此例。西医一般配服抗生素治疗肠系膜淋巴肿大。善持堂认为该病本虚标实,其治本当健脾补肾,其治标当化痰散结。淋巴结肿大为痰凝。半月后复诊,腹痛大为减轻;续服半月,腹痛基本不再。
-
经方实验录——满嘴疮痍不忍视,经方七剂归本初 张宝华
褚某某,男,年三十九。刻下散在口疮侵目,溃处疼痛不已,妨碍食饮,甚是痛楚。是故病苦经年而不得愈也。观其脉证,木土失德,肝脾不和,湿热相杂,先师主以甘草泻心汤,余随其脉证加生石膏观之。足见经方效用多是如此。
-
用食疗的方法兼顾消积食和补脾 谢江强
而8个月到2岁的孩子,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健全,如果要给他食用补脾消积米,我建议用补脾消积米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