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案】水肿

2020.06.03 265阅读 评论数 1 19
   水肿——历代名家病案不胜枚举,总不外外乎于肺,脾,肾。其标在肺,其固在脾,其根在肾,因此主要的方法还是上清下利中实脾。   《金匮要略》又说腰身以上先肿者,视其为阳水,因其发病急骤,所以选用大青龙汤加减,腰身以下先肿者视其为阴水,法当实脾饮为先。
2019年季冬杭州,某男子55岁足附水肿,问其缘起,自述是6月份左右一次长时间通电话之后便腰酸气虚,几日后略有浮肿,去医院检查之后,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过程中服用过五苓散五皮饮,桂附八味丸等,均无显效,并且说小便没有不畅,一直以来都比较顺利,胃口也不错,甚至可以一顿吃下两三碗,只是感觉有点气虚乏力,并且脾气比较执拗。
   舌苔白腻,且舌根处有些厚,舌边有齿痕,脸色灰白,足附处指按之后凹陷难起,双侧下肢已经浮肿较甚,脉象沉泥,尺脉难寻,自觉夜间睡觉时寒冷难耐,偶有咳嗽无痰,如果水肿一开始还能以阳水阴水来区分,但是此时已经是阴阳难辨,是阴阳夹杂的杂水。
   因此初诊,我只以实脾饮加减试法。
   黄芪20g 茯苓皮15g 桂枝 3g 生姜皮 10g 平地木9g 冬葵子9g 陈皮 6g 大腹皮 9g 草果 9g 甘草 6g
   二诊之后,脉象仍然略沉,可右手关脉有变,脾阳复来,遂用前方再进,稍作加减。加党参10g 白术10g 其余则不变。
   服用七帖之后,仍觉寒冷,足附水肿稍退,尿量略增,胃口仍然不错,舌苔白腻已去大半,此为脾阳渐复之征,再进前方!
   三诊之后,感风寒有痰再加杏仁6g 麻黄6g 紫苏叶9g 木瓜皮12g  川朴花 9g 淡附片 6g
   因为快要过年,所以开了14贴回家。
   10帖之后,足附水肿已去十之七八,脾阳已复,足以制其阴水。唯独这方服用过多之后耗损津液,自述容易口干舌燥,因此让他除此之外,再入麦冬与天花粉补益。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承峰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温习一下吴茱萸汤 张宝华

    五、未来研究方向目前,吴茱萸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

  • 补足气血百病消 谢江强

    所以,对女性而言养血是至关重要的,养血不光要补血,还要行血。因为只有血行才会推动气行,这样气血才会调和,阴阳才会平衡。叶女士吃了一个多月的膏药后,面色明显变得红润有光泽,而且面斑也少了。调味药:桂圆肉100克、荆花蜜100克、黄酒300毫升。

  • 就方剂药物剂量而言 曹雪盼

    同时在读书方面见过李可老先生用附子到180g也见过李汉卿先生附子用零点几克,甚为有趣有人用药轻灵有人大刀阔斧。各家学说百家争鸣可能中医的魅力就是在这里吧诸位怎么看

  • 麻黄加术汤 李华歆

    ——拉罗什富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湿痉暍病脉证治第二》所载: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 麻黄汤 李华歆

    所以此时应用的麻黄汤可谓是得力助手!病邪虽然已经由太阳进入阳明,但此时仍有表邪未尽的情况,此时就依然可以用麻黄汤!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虽名为阳明,但脉见浮,汗少而喘者,此为腠理闭拒,可与麻黄汤宣透腠理,然尤当顾及津液亏虚与否!

  • 落叶 陈鹏

    落叶​文/陈医生​​树叶也都不说话​大地也保持沉默​​一只蝴蝶藏在花丛中​芭蕉叶也弯下腰​​你一路走来​脸上还带着月光​​这缤纷的落叶如同缴械​投降的样子​​空气沉默的如同霜降爱将永远不再我将一直流浪一直流浪​

  • 浅谈经方之葛根汤 王飞

    我们一谈到葛根汤,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是经典的太阳病方,具有解肌散寒,发汗、松项背、利头目、治腹泻、促月经的功效,出自《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俗话说"百草之中,葛根为贵,葛根上下,柴葛为尊。

  • 瓜蒌瞿麦丸 李华歆

    ——保罗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瓜蒌瞿麦丸!《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用栝蒌瞿麦丸主之。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

  • 浅谈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 王飞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由五味药组成,"令"水行,故名"五苓散"。